劉天放:揮淚「跪別」,是對母校教育的最大肯定

6月30日,山東理工大學2018屆畢業生魏思宇畢業離校時面對學校北門跪別母校。這一幕讓在場許多師生為之動容,紛紛流下離別難捨的眼淚。學校黨委書記呂傳毅為此賦詩贈別。

看到這樣的場面,不僅師生,想必誰都會動容。畢業了,捨不得離開母校,這是很多畢業生都有過的經歷。然而,依依不捨到“跪別”的程度,還十分罕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跪別”恰恰說明這所學校曾給予了魏思宇們無盡的關愛。

如果學校對自己的學子體貼入微,那麼學生對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自然充滿感情。學校辦得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學生對母校依依不捨,既有專業老師的認真授課,輔導員的細心關懷,校內其他工作人員的善待,也有包括校領導在內的學校各部門管理人員的高效工作。

試想,如果沒有對學生的關愛、體貼、盡責,對學生正當訴求的滿足,對其思想、道德、價值觀、人生觀等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畢業生離校前怎能發自內心地“跪別”?這幾天,各高校畢業生正在離校。可是,學子們在校學習和生活的這幾年過得是否開心、愉快、順心,是否學到了該學的知識,其思想、境界、人格、追求,價值觀、人生觀是否得到了正面的滋養和培育等,不是一紙畢業證書全能夠反映出來的。學校辦得如何,從學生離校時的態度就可以知曉。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一切工作從很大程度上講,就是圍繞著學生轉。近年,國內有不少高校畢業生開始為母校捐款。這說明,這些畢業生當年都曾被母校“善待”過,否則,他們怎能會慷慨大方?校友捐款的主因就是對母校的愛和信任,但這背後,是畢業生在校時母校曾給予其足夠的關愛,不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校園生活,還在情感上給予了足夠的體貼,給學生留下了美好而難忘的記憶,學生由此才發自內心地去報答和感恩。

但也必須看到,也有畢業生離校時,對母校表達了不滿,甚至公開憎恨母校。曾有一位畢業生說,他憎恨母校,想快點離開。他憎恨校領導,因為他們說一套做一套,嘴裡說一切為了學生,但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為了學生。有學生恨輔導員,因為把學生管得過死;還恨課程設置不合理,提出訴求不給予回應。還有學生稱食堂飯菜難吃,考評存在“不公”……

當然,個別畢業生對母校不滿,肯定有偏激成分、叛逆心理,或是自身太主觀等原因。但除了吹毛求疵,胡攪蠻纏的學生外,對不感恩母校反而抱怨甚至憎恨母校的現象,的確需要深刻反思。每年“畢業季”,總有畢業生把被褥等拋下樓、教科書撕得粉碎、惡搞照片到處發,衣服燒掉……面對這些,是不是應該反思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缺失問題,或校園缺乏某些應有的公平與公正呢?

並非要提倡畢業生都以“跪別”的方式離校,卻可從中領悟到母校對畢業生的恩情。希望這樣令學生依依不捨、感恩不盡的學校越來越多。這證明,該校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學子們的高度認可,這既令人欣慰,又令人期待。可見,“跪別”是對母校的最大肯定,願這位畢業生像該校黨委書記贈詩中深情祝福的那樣:“……前行吧,練就了翅膀,總要飛翔;請記得,哪天飛累了,這是你永遠的家。”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