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這些是你必須要知道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你又瞭解到多少呢?廣州歡樂島幼兒園裝修就帶你走進端午。

端午節在不同的地區叫法當然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常見的有端五節、重五節、地臘節等等這些。

關於端午節這些是你必須要知道的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該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端午節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爭論不休。關於端午節起源的主要觀點有四種:

1、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

2、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節的歷史教育》(見《聞一多全集》)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他的觀點。

關於端午節這些是你必須要知道的

3、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見張心勤《端午節非因屈原考》)。

4、說端午節源於夏至(詳見劉德謙《“端午”始源又一說》)。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關於端午節這些是你必須要知道的

2、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華民族的又一個新的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關於端午節這些是你必須要知道的

4、懸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5、給小孩子塗雄黃,為的是圖利,驅病邪。在城市很少看到這個習俗了。雄黃酒市場上有售的,但咱可從來沒有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