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樣的車及教車方法,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小時候的記憶裡,父親一週回家一趟,每次回來都是週六的晚上,騎著一輛大金鹿牌二八式大輪自行車,年齡比我還大,他回來時到大門口時總是把自行車的車鈴鐺摁得“叮呤呤“響,一聽到聲音我飛也似的跑出來,跑到自行車旁邊,從父親手裡接過他的手提皮包,翻看裡面有沒有帶來好吃的,印象中皮包中每次都會有我愛吃的糖果餅乾之類的東西,如果看到有,就把書包放到地上,拿出東西后躲在一邊去吃,也不管父親和書包了,有時父親忘了放好吃的,就失望的把皮包遞給父親,跑到一邊玩去了。

父親這樣的車及教車方法,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聽母親講,她和父親是在孃家村裡的小學教書認識的,當時父親是正式教師,而母親是民辦教師。他們結婚後,父親仍然在那所小學教書,母親則到了父親家村裡繼續擔任民辦教師,這樣父親離家就遠了,來回上班步行不方便,母親就用父親半年多的收入,買了這輛自行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這相當於今天奔馳、寶馬的身家。

父親幫母親忙完農活,在家有事沒事的就仔細擦試自行車,每次回來跟新買的似的,愛惜的不得了,去幹農活時都捨不得騎。父親有空,我會纏著他馱著我出去玩,自行車的車把是彎的,像一隻帶角牛頭,很笨重,它的前梁是一根很粗壯的管子,就像一根單槓,屁股坐在上面,腳不著地,必須勾著,要不會被顛下來,坐的時間長了屁股硌得慌,坐的姿勢不對時,等下車時,兩條小腿就麻的站不住了,所以坐了幾次就不願意坐了。後來父親做了一個木頭座位,座位底部用螺絲固定了兩根鋼筋,下面又做了兩個腳踏,卡在自行車的“單槓”大梁上,下面再用繩子綁緊,這樣坐在在上面,屁股就不會硌疼了,我把腳放到腳踏上面,兩隻手抓緊前車把,坐穩扶好,就像自己騎著自行車似的,有時還會踩在腳踏上站起來,耳邊吹著小風,這時父親會大喊:快坐好,你擋著爸爸的視線了,爸爸看不見路了,車子要摔倒了,嚇的我趕緊扶穩坐好。

父親這樣的車及教車方法,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我再大一點,弟弟坐前面,我就坐後座。後座雖然是一個用鐵片做的長方形的格子網,但還是硌的屁股疼,母親就用布和棉花做了一個小墊子拴在上面固定,這樣坐上就舒服多了。父親還擔心我把腳伸到車輻條上,就用繩子在後輪外架子上編成網,阻擋我的腳不小心伸進去。出門時,父親先把弟弟在前面放穩,他坐到車座上,一隻腳撐地,坐好後,我手抓著後車座,腳蹬著後車輪的軸承處,一蹁腿就坐上去,有時我喜歡反著坐,面朝後,脊樑貼在父親的背部,看著後面的風景,真是愜意。

上小學時,我也想學騎父親的自行車,可是那輛自行車右手把有一個手剎車(它還夾過我的手呢,可疼了),腳下牙盤和後軲轆齒輪不能往後轉,往後蹬的話,就剎住車了,即腳剎車。我根本騎不了,只好作罷。

父親這樣的車及教車方法,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等我上初中時,父親被調到中學去了,離家更遠了,我們爺倆只能半月見一次面,父親的那輛自行車也騎了十幾年了,有一次出門去開會,忘記上鎖丟了,心疼的不得了。沒辦法又花了幾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輛永久牌二八式小飛輪的那種平把自行車,比大金鹿自行車相對輕巧了許多,有的不帶前梁,父親買的是帶前梁的(為了帶著我弟弟妹妹方便),左右手都有剎車,牙盤齒輪都可以往後倒,倒的時候會發出“噠噠噠”的聲音,特別好聽,有時父親把車子停在院子裡,我也會用手往回搖腳蹬,去看後軲轆齒輪轉動,聽那種聲音。父親見我這樣喜歡自行車,就說到暑假時叫我學騎自行車。

放假後,父親單獨帶著我去找一個農村的空闊場院,讓我學習騎自行車,父親在後面雙手扶著自行車後座,先讓我上去坐好,再用腳去蹬腳踏,因為那時我個子小自行車高,右腳蹬在腳蹬上面時,左腳夠不著,等轉動時,左腳踏在腳蹬上面時,右腳又夠不著,只能兩隻腳替換著蹬。可是這樣學不會,顧了扶車把,顧不了蹬,顧了蹬,眼睛又不看前面,費老大勁也走不了一點路,自行車就會歪倒。父親在後面費力的跟,又要掌握方向,不一會兒,我們爺倆都累的不行,我又急又氣說不學了,父親沒說什麼,馱著我回家了。

父親這樣的車及教車方法,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到家後我累的躺在床上,可不一會就聽到外面叮叮噹噹的聲音,我爬起來向窗外一瞧,見父親手裡拿著一塊窄的木板,大約二米長,正在往自行車後車座上比劃,只見他用繩子把木板的中間和後車座綁緊,然後把自行車向左邊放倒,前車把和木板剛好杵在地上,又站到自行車大軸處使勁踩了踩,接著又把自行車向右邊放倒,再重複上面的動作。我跑出去問父親在幹什麼,他也沒多向我解釋,說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父親又叫我去學自行車,我不願意再學了,覺得太難了,父親說你不是想知道我弄的木板是幹嘛的嗎?咱這就去看看,我就跟著父親又來到了場院的空地,父親說:這次咱先不在車座子上騎了,先練習怎樣"掏腿”騎,就是兩隻手先把車把扶好,把右腳從三角形的大梁底部穿過去放到右腳蹬上,左腳踩在地上,等右腳使勁把腳蹬向前蹬出去,自行車動起來以後,左腳隨即抬起放到左腳蹬上,身體靠著車座,隨著兩支腳向前蹬,身體也隨之上下起伏,如果不小心自行車倒了,也沒有關係,因為有木板作支撐,人也不會被車子砸在地下磕傷了。等熟練後,因為手會掌握方向了,再坐到車座時自行車上時,既使腿夠不腳蹬也不會倒了。

父親這樣的車及教車方法,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就這樣我從此學會了騎自行車,再也不用為路遠發愁了。

你見過大金鹿自行車嗎?現在在大街上你是見不到它的身影了,包括教車方法,也是“後無來者”,以後只能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和知道了。因為現在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接觸自行車,根本不用那麼費力的教,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