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高考前注意事项

敲黑板!高考前注意事项

不到两个月就要高考,突然想起15年前的夏天,突然想和考生、准考生和家长们、老师们叨一叨高考那些事儿。

01/高考之战怎么看

无论对高考有多少诟病,它仍然是现行条件下最公平、最高效的人才选拔方式。无论对应试教育有多质疑、对素质教育有多推崇,我始终认为,考试也是一种能力,人与考试和谐共处也是一种素质。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少来回之后发现,考试仍然是最简单、最纯粹的任务。如果是因为“酸葡萄”心理而假装不认同、不重视高考,那就大错特错了。

高考是大多数人命运的第一次重大关口,是平凡家庭实现跃升的最佳途径,是优势家庭良性循环的低成本低风险方式。对惰性强/懵懂/大心脏的学生,要严肃、持续、恩威并重、亦庄亦谐地强调这一点,要适当加压,以激发战斗精神。刀哥当年就属于惰性强的懵懂少年,在省重点过得太安逸,高三下学期还受困于若有若无的情愫,还保留着游戏的狂热,还不顾逐渐发福的身体做着灌篮高手的春秋大梦。现在回想,真是傻得可爱。父母和老师怕我压力太大,没有太多干预,结果直到考试前45天才幡然醒悟奋起直追,虽然最后没有翻船,但也没有到达理想的彼岸。

高考并不是唯一出口,并不是生死之战。对勤奋自觉、执着且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要降低心理预期、调节心理状态,减负减压。当年听说,有很多成绩好的同学临考前一段时间就开始连续失眠,加上03年湖南酷暑难耐,考题变态(地狱级难度),最后发挥失常,痛失好局。看得太重、投入太多,包袱也随之太大。又因为已经经历过一次炼狱,拒绝了复读。其实在清北,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复读考入。有一个北大光华的学生,高考了5次,现在创业有声有色。

因材施教并非易事。父母和老师着实不易。

02/学习与备考

①学习习惯。

相比于勤奋程度和考试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核心,影响也更为深远。我从小学开始就形成了坏习惯,学习时同时看电视/听广播/看杂志/看闲书等,注意力分散,后来想纠正也纠正不过来。有的学生看书、做笔记都很有套路,学习时也专注,受益终生。

②做题。学习与考试是紧密联系的两回事。

考试本身自有一套规律,和比赛一样,除了考知识,还考能力、考技巧。做题就是训练,熟能生巧,有备无患。如果大部分题型都已有充分训练,那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就能将不确定性降到较低。

我当年千懒万懒,不该在做题上懒。学霸学长国栋哥(上交硕士)曾告诫我,一定要做题,要保证训练量,我不以为意。我以为领悟知识就已足够,不喜欢动手,辅助线也能省则省。除了作业,其他题大多是看一看想一想,懂了就过。这严重制约了我的实战能力,尤其是计算能力。高考数学最后一道选择题,算了足足有15-20分钟,没有结果。

③早恋。早恋本身无害,合理处置还能促进学习。

好友荣和玲夫妇就是铁证,两人都考上了985。相反,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围追堵截容易使学生逆反,或者受挫,反而影响学习。恋爱教育是个难点,不过也应该提上教改日程了。刀哥高三下学期那些听情感节目发呆的夜晚,历历在目。

④课外知识。

像山东江苏湖南湖北等地,考生质量高,竞争白热化,容易形成片面备考模式。语文和英语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如果断了课外营养,分数一定受损。更重要的,高中是知识摄取的黄金阶段,错过了就难再拥有。进入大学会发现,来自经济发达地区、高考压力较小的学生,素质如此全面,而大学又需要全方位的比拼。再者,合理安排课外学习,总体学习效率、备考效率会更高。高三我也一直读杂书、看杂电视、听杂广播,这些给了我不一样的营养和一个鲜活的大脑。

⑤游戏和运动。

如果惰性强、自制力差,游戏还是先暂停吧,尤其是网游。当年玩《金庸群侠传online》一小时,我能津津乐道两小时,影响可见一斑。至于运动,以不受伤、不耽误正事为底线。

⑥考前调节放松。

窃以为,一切自然就行,不要为了放松而放松。越临近高考,越藐视高考,越要平常心和平常事。很多考生心理还不强大,仪式感太强反而容易出事。

刀哥当年就有调节没放松。调节是一下子从平时状态进入一级战备。至今我也没明白,为什么一下子懂事了,有紧迫感了。高考前45天,真正从“要我学”突然进化为“我要学”。回家必看的《娱乐无极限》+《体育新闻》+《湖南新闻联播》断然戒掉;晚上再也不是七八点就犯困,而是一口气学到十二点也精神抖擞;开始做题了,45天自己加量做了十几套模考题,几乎就是整个高三自主做的模考题的总和。最后高考,我完全没有紧张,好像每次都是踩着点进考场,感觉就是这45天的延续。

⑦参考书籍。

以一套为主兼顾其他为宜,切忌贪多。

03/志愿填报

①择校、择专业。

本科阶段,除非矢志于某个领域长期科研,那刀哥认为,择校>择专业,应尽可能地进入更好的学校。好学校的校风、底蕴、文化、资源和校友人脉等,对人生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比如,P大的名家讲座数量可能堪比一些省份所有高校的总和。同时,好学校的专业选择更加开放、学科体系更加完备,即使初始专业不佳,也可以通过申请第二专业、自修其他课程、参加其他类别的实践实习等方式来转型,选择余地更大。

②择地

有几个简单的事实。北京一些211学校的就业质量高于外地一些985学校。有一些老牌名校因为偏居内陆,发展曲线持续多年下行。北上广深杭的一些职业院校也能运营一些高水平的跨国联合办学。

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密不可分,这一趋势如果要扭转,恐怕也需要某一类技术的突破性变革了。

③招生。

招生简章里说出来的信息不重要,没有说的信息才重要。

不要轻信招生老师的一面之词,哪怕是名校。

高考分数不重要,省内排名才重要。

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提前做足功课,多方查询求证。刀哥当年自己上网查询并打电话甚至面见过国防科大、人大、武大、中大、浙大、央财等学校的招生信息和招生办老师,但经验不足,功课还远远不够。比如,武大、中大招办说专业可以任选,我却没能正确评估学校,没有考虑。超过南大好几十分,也是我中意的学校,但没有渠道去调查供需状况,没有填报。

当然,分数越高、名次越前,必要的功课量越小,录取质量越好,这是硬实力。如果我能多30分,就可以在家坐等清北而不必奔波调研了。

所以,最好的填报策略就是考好

04/改革

高考改革从2017年开始启动,各省陆续展开,主要有两大方向:

①从“杯赛”(锦标赛)向联赛转变。

不论是英语一年两考,还是将高中学业表现纳入考核等举措,都是对大学准入资格评价体系的一次升级,降低了偶然性,提升了评价的准确性。学生可以用更加科学、开放、自然的方式方法,同时也需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心态来应对学业。

这无疑是考试制度的一次进步。“考试学”恐怕是中国独创且最擅长的学科,“考试经济”也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重压之下,对考试的应对难免有失偏颇,比如“某水模式”。这个模式的高考业绩蜚声天下,但据T大每年的毕业生质量

倒数排行榜,某水中学常年在此榜的Top10。

这也是从高考改革倒逼中小学教育的改革,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可以类比体育。美国的竞技体育长期傲视全球,我国举国体制苦苦追赶,但在总体实力和田径、游泳、三大球等核心项目上差距依然明显。美国的竞技体育高水平来源于群众体育的无孔不入,这是全民体制Vs举国体制、体育本质Vs体育锦标的优势。

体育和教育都在改革,朝着回归本质转变,这也是国家逐渐强大的一个信号。

②从窄基础向宽基础转变。

取消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将全面实现核心必考和非核心自主组合的模式。这就倒逼高中阶段要打一个学科知识宽基础。文理知识和思维本就可以相互融合、激发,人为分科造成了大多数学生自断一臂,限制了未来的发展。国内的顶级大学早已意识到这点,本科阶段或者本科早期模糊专业去向,培育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清华,文科生也需要学物理、化学。在西交大,管理学科的学生大一大二全部进入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

真正优秀的人,能够打通“任督二脉”、文理兼修。目前国内,这种优秀往往来源于优秀者的自觉和一些局部的自主尝试,长期没有全局性的突破。所以,某作家H寒的一句“数学学到初二水平足矣”的荒谬之语,被很多不明就里的学生奉为圭臬;所以,中国的理工科教材长期陷于艰深晦涩、复杂问题复杂化的窘境;所以,中国影视剧触及到科幻题材往往力不从心,会长时间感受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碾压。

时也势也。刀哥读高中文理分科前全校排名,理科第9文科第7,曾热切期盼“大综合”改革而不可得。十多年后终于改革,也替学弟学妹、学侄子学侄女们感到庆幸,替中国的未来感到欣慰。

古来万事如流水,不胜人生一场醉。希望我的叨叨能对列位看官有所裨益,祝所有读者或者家里、朋友的孩子们高考顺利。


敲黑板!高考前注意事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