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讀vs默看 科學說話,效果哪個好、最適合記憶的各是哪種內容?

音讀vs默看 科學說話,效果哪個好、最適合記憶的各是哪種內容?

你在記憶學習內容時,是音讀派還是默看派?

當然,不管是音讀派還是默看派,都要結合自身的記憶特性而來(人的記憶特性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你可以平時多實踐各種方式並多觀察自己,哪一種方式自己更容易接受,記起來也最快的,那麼自己基本上就屬於這種記憶特性)。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因為音讀是有用,所以可以成為海外的學習熱潮方式,但是我們也不能加以全部肯定;默看可能是效率不高的記憶方式,但是在某些方面確實也有它的優勢,所以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

音讀vs默看 科學說話,效果哪個好、最適合記憶的各是哪種內容?

默看和音讀的效果對比

日本福岡教育大學的森敏昭教授做過一個實驗,並由此發表了一篇【Effects of Silent Reading and Vocal Reading upon Memo y fo P ose(影響文章記憶的默看和音讀的效果)】的論文,並刊載在科學雜誌上。

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們,在各自通過文章默看和文章音讀後,實驗者團隊分別測試他們的記住了文章內容多少的調查。

“音讀,對於文章逐字逐句記憶的時候非常有效,但是這個效果呈現短時間趨勢;而與此相對的是,默看在逐字逐句記憶上明顯不如音讀,但是在文章的內容系統化、體制化理解記憶時則更有效,記憶效果也更持久。”

也就是說,

* 音讀=短期記憶、默看=長期記憶

* 音讀=字、詞、語、句的記憶、默看=內容的理解記憶

是音讀和默看的最適合形態。

1)用音讀最高效的記憶場景

* 需要發揮短期記憶優勢的學習

比如,考試前的總複習、再Check;學習要點要約,問題和答案的記憶等

* 字、詞、語、句的記憶學習

比如,英語單詞,熟語,例句例文;語文詩詞、詞語;數學公式等

2)用默看最高效的記憶場景

* 需要發揮長期記憶優勢的學習

比如,平日大部分的閱讀、學習時的通讀內容

* 全體內容的把握和理解的學習

比如,要想把握資料、學習內容的文脈和全容、關聯內容的理解,數學解法的暗記等

結局,無論是默看和音讀,要想成為長期記憶的方式只有唯一的一種,那就是反覆

上述的記憶場景比較好理解,我雖然認為,“音讀=短期記憶,默看=長期記憶”,但這絕不是已經固定的事實。

還是這句話,這兩個“=”只是概率上的事,因為如開頭所述,每個人都有個性的記憶特性,最終還是要以自己擅長的屬性為記憶方式的基礎,才能達到學習記憶的最高效。

另外,音讀的反覆也能成為長期記憶,而默看少幾次也不可能全部記住,還是屬於短期記憶的範疇,所以說到底,這兩種方式的適合也只是“相對論”。

也就是說,不管哪種方式,最終只有一條路才能讓記憶變得長期變得永久,那就是“反覆”“反覆”“反覆”—重要的事說三遍。

音讀vs默看 科學說話,效果哪個好、最適合記憶的各是哪種內容?

小結

從我自己的教育方法論來說,音讀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方式,但是畢竟音讀還要顧及到環境,心情等諸多因素,所以日常學習中,大部分的學生都還是在運用“默看為主+音讀為輔”的形式。

但是,音讀可以讓學生的整個學習流程中的各個學習場景的學習都產生高效率—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應用到日常學習中時也最簡單方便。

“逐個、重點的記憶”,用音讀;“通篇內容的理解”,用默看,然後不管是用音讀還是用默看,必須要反覆。

所以,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如何有機地結合“讀”和“看”的學習方法上。

比如,我一直倡導的高效學習法(輸入+輸出並行的學習方法)的“白鶴報恩學習法”,就是這樣一種把“音讀”和“默看”有機結合在一起的高效學習法。

【先看內容,看個幾遍,然後合上書,把理解的重要內容,要點要約等在紙上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再和文對照。沒錯的話,大聲讀個5~10遍,然後在另外的紙上再次寫出,越簡約和突出重點越好,再次讀個5~10遍】

另外,學習時,同時“看+讀+聽+寫”的方法,也是很好的有機結合,不重要的地方看過,重要的地方邊看邊讀邊手亂寫,重複3遍,要記住和理解都沒問題。

音讀vs默看 科學說話,效果哪個好、最適合記憶的各是哪種內容?

【一句話】

默看和音讀各自都有適合和優勢,適時適材,進而有機結合才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快速通道。

音讀vs默看 科學說話,效果哪個好、最適合記憶的各是哪種內容?

音讀vs默看 科學說話,效果哪個好、最適合記憶的各是哪種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