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导读: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低估,一档收视率颇高的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在成为爆款之外,如何延伸自身价值,在娱乐内容里制造新的感性与理性的共鸣?即将收官的《我是大侦探》提供了另一种玩法。

文 | 渔火

从《明星大侦探》到《我是大侦探》,从芒果TV到反哺卫视,这一个“特殊”文化现象的背后,或许有更多值得深究和探索的借鉴点。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从现实“痛点”到节目“灵感”

当漫威系列电影席卷全球票房时,我们依然容易卷入那些“超级英雄”带来的感官娱乐。然而,我们还需要更清楚地意识到,最打动人的还是生活中的大多数,那些化身平凡人的超级英雄。

从《相约98》里的英语老师、小卖部到老板,到《奇妙博物馆》里的清洁工、龙套演员,再到《神秘度假村》里的普通岛民、平凡学生。《我是大侦探》几乎每一集都给嘉宾套上了一些“平凡”的人设,让普通人直接成为故事主角,让观众对明星的感情体验移情到普通人身上。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曾在演讲中提到,“优秀的节目要像牙医,敲击到时代的痛点。这个痛点,不仅仅是痛苦的点,还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甚至是美,也都是痛点。”

近年来,加强与时代的链接成为节目创作与播出的重要方向,对现实的关注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节目制播主体创新突破的着力点。一方面,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和深刻变化,于创作者而言,能够为节目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另一方面,节目的社会效应在当下应该更加强化,从现实中走来的节目才更能体现应有的价值底色。在这一点上,具有高度新媒体基因的芒果TV号准了脉搏——既懂年轻人,又能去引领年轻人,“大侦探”IP的缔造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看了节目才发现,那些就在我们身边的人,也会经历这样的困难,更可能表现出各式各样正能量的精神。有网友对《我是大侦探》生出这样的感想:“大概正是因为普通,虽然喜欢看‘爱豆’演英雄,但也只适合远观。对自己来说,还是小人物的人设比较戳心,总觉得更有代入感和生活感,毕竟我们这些平凡人的内心,就是容易被生活化的故事所戳中”。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在节目中定“人设”,本来是一件容易让观众反感的事,但《我是大侦探》在让嘉宾们穿上各式各样“角色外衣”的同时,反而收获了更多掌声和眼泪,原因正在于对现实的回应、对美好的尊重。

有余温,也有余味

在第10期节目中,出现了一个许愿池,盲人许愿后不再失明,平凡人许愿后高考第一,成为大导演,先天声带条件不好的人许愿之后变成歌王,这一切听起来多好啊,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许愿池?节目中邓伦为了实现弟弟吴磊的梦想,用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变成了与他人交换的筹码。为了洗清哥哥的罪名,弟弟全程为哥哥辩解,做哥哥最坚强的后盾。

当邓伦把钥匙插入真相之锁,吴磊把指认凶手那一票投给自己时,所有人目瞪口呆,但真相也徐徐道来——他失去了自己的胆量、自由和温度,换来的是弟弟的智力和梦想。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故事中人动情相拥,一旁的何炅和马思纯也热泪盈眶了。

“如果让你付出一些代价,可以让你马上实现自己的一个心愿,你会去交换吗?”何炅在结尾抛出问题,嘉宾们也争相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黄磊说:“真正的爱一定是理智的。”何炅回道:“世界上只有一种交换是让人踏实的,就是我付出努力来交换成果。”

反转不断的剧情背后,是意味深长的留白。

类似的情感燃点,在整季《我是大侦探》中屡见不鲜。例如,《神秘度假村·上》中独居老人喜欢玩娃娃机,引发网友关于“爱与陪伴“的热议;《走不出的古宅》里从马思纯对”无脸小孩“无意中的伤害入手,呼吁对特殊群体的善意。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人们经常在看电影后产生共鸣,但少有人会因为一档综艺节目思考人生。在快速发展的碎片化信息时代,综艺节目的定位似乎就是带来娱乐,于是不少节目也被切割成小块内容,以适应短视频和移动化的趋势。

“长短之争”我们暂且不论,但相比其他节目,《我是大侦探》的沉浸率似乎要高得多。事实是,现在很多表面上的爆款节目,整集的观众触达率其实很低,不少观众只会选择观看有自己偶像的部分,即使创作者“别有用心”埋下正能量和大情怀,观众也无法获知。

对于“大侦探”而言,明星嘉宾是服务于整个故事的,观众需要踩着线索前进。经历了故事伏笔、紧张推理,再到恍然大悟的全过程,节目的观众往往也像看完一部电影般酣畅淋漓。而且恍然大悟的不仅是一个悬疑故事的结局,更是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这正是《我是大侦探》的独特气质,它营造了一个有余温,也有余味的“场“,从故事推理、到感情共鸣,再到深度思索,观众在观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体验入场,或感官、或心灵。

高级的价值传递藏于“娱乐”

在综艺节目的发展历史上,“娱乐至上”和主流价值观的传递似乎难以调和。但事实上,观众排斥的不是主流价值观,而是生硬说教的呈现方式;政策主导者排斥的也并非娱乐本身,而是部分娱乐夹带的低俗价值观。

对于本周六即将收官的《我是大侦探》,无论从收视还是话题讨论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人们评价它成功的维度很多,但至关重要,也影响深远的是这档节目的延伸价值——它让观众思索众多社会议题,也让创作者反省创作方式。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把主流向的价值观藏于娱乐向的节目中,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现在多元的价值观容易造成判断障碍,对于掌握“生杀大权”的创作者来说,他们首先面临了一轮选择的困惑。另外,如果把价值传递不小心变成了宣传说教,又必然会面临收视的压力。

如何藏?《我是大侦探》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方面,这得益于整个节目在多维度的创新,每一集的场景、故事和表达意境都不尽相同。能够看出,《我是大侦探》在带有很强的实验气质同时,也保有一定的全局观,到最后才发现它的升级是步步为营的。节目的新鲜度,也建立起用户和内容之间更好的粘性。

另一方面在于,《我是大侦探》在主题和立意上的选择,让其呈现的深度和渗透力是并行的。视觉奇观带来的刺激永远是暂时的,只有情感的共鸣才值得长久回味。

《我是大侦探》的另一种“玩法”:全民爆款,更要价值至上

“娱乐而高级”是看完《我是大侦探》后最大的感受。它以人为载体、以故事为线索,把我们的“现实”和“道理”都揉了进去。看节目时,可能我们会沉浸在巨大的悬疑推理之中;看完后,我们又恍然大悟——“喏,世界不就这样吗?”

这样的做法,在《明星大侦探3》中就开始就已经有所尝试,当时每期都推出如《“微笑抑郁症”不容忽视》《呼吁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等公益特辑,现实内核已经开始显现,由网到台的《我是大侦探》只是进一步强化。对于整个“大侦探”IP而言,这种传承和发展似乎也是其“生命之核”。

在成为“爆款“之外,《我是大侦探》的尝试不仅关乎娱乐内容形态的价值坚守,也是提供了一种内容创作的新出口——用新的创作手法进行新的故事讲述。而且,它也不停地在自证:娱乐和主流价值传递从来不是冲突所在,创作者有没有创新精神才是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