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真的是古時從中原逃難來的人嗎?

認證機構386

客家人,傳統上的聚居地,在於閩粵贛三省交界,人們也經常這樣評價三省的客家州府:

(1)江西贛州是客家人的搖籃,孕育與發祥;
(2)福建汀州是客家人的祖地,形成與發揚;
(3)廣東梅州是客家人的福地,壯大與輻射;

由此,客家人在贛州發祥,在汀州形成系統,經由梅州發展壯大並輻射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而汀州的寧化石壁村更是被海內外客家人尊為“客家祖地”,顯然汀州的客家人最有資格講述和代表客家人的來源。

因此,本文以汀州客家人的姓氏構成,簡要分析客家人的來源,以探析中原難民在客家先人中的比例。

一,汀州客家的姓氏組成

以閩西分屬三明和龍巖的八個客家縣作為分析的藍本,原汀州客家人時至今日的十大姓分別為:張、黃、陳、李、林、賴、劉、王、吳和鍾,其中張姓在永定區和寧化縣居第一,黃姓居上杭縣和清流縣第一,鍾姓居武平縣第一,羅姓居連城縣第一,陳姓居長汀縣第一。

汀州八個縣的姓氏組成都存在顯著的差異,完全達不到閩南縣市那樣清一色的陳林半天下結構,這種錯綜複雜的姓氏分佈,或許給我們一個提示:汀州客家人的組成與來源,可能是複雜而多源的

二,汀州客家望姓的來源

1.寧化張姓

汀州的張姓,在來源上比較單一,均可追溯至寧化張氏。

寧化張氏開基祖為為張氏第120世張虔,系由廣東韶關市曲江縣遷入寧化縣禾口鄉石壁村,其父張君政由南京定居廣東。該張氏繁衍至第144世輾轉上杭古田、龍巖南曹溪後於1379年遷永定縣培豐鎮嶺東村開基,形成了永定張氏。


2.客家黃姓

客家黃姓中最大的一支來自福建本省,即邵武的黃峭,該黃氏同時也是閩南黃氏的重要支派之一。黃峭(872-953),字峭山,後裔尊稱為峭公或峭山公,遠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生子二十一人,後裔遍佈閩粵贛各地。

黃峭第九子黃化,遷居寧化石壁村,被尊為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寧化公”。

上杭黃姓,分別來自第九子黃化、第十二子黃福、第二十子黃井,其中近半來自黃井裔孫黃天祿。

永定黃姓,基本源自上杭黃姓,也多來自黃天祿一脈。

清流黃姓,其中的田口黃氏來自黃峭第十二子黃福。


3.長汀陳姓

福建向來是陳姓的發源地與大本營,其巨大的人口數量除了存在於福建各閩派民系外,也廣泛分佈於各客家縣市中,甚至在客家首府長汀位居第一。

只是,福建陳氏三分天下的三支派系中,長汀是無緣的,長汀陳姓以衣冠南渡八大姓之一為主體,最早可追溯至陳萬頃入閩,定居寧化石壁。

當然其他的縣市,則不是這種現象,他們以義門陳氏為主體,如寧化、上杭、永定、連城等地。反而像閩南常見的將軍派和南院派在客家則是少見。


4.客家李姓

閩粵客家李姓一般尊李火德為始祖。

李火德,生於福建寧化縣石壁村,初任寧化縣儒學教諭,宋末與其兄木德遷往福建上杭縣豐朗村開基,這兩兄弟的父親,或許就是因亂逃難的代表,約在南宋後期舉家從江西石城遷居寧化石壁。


5.客家林姓

林姓作為福建本土產生的望姓,大概整個南中國的林姓都可以追溯至福州或莆田,客家自然也不例外。

位於長汀的汀州林氏家廟,大概可以歸納為汀州八縣林氏總祠,以紀念林氏入閩始祖及衍生的若干支派關鍵人物,其中客家林姓中最大的一支為回遷福建的濟南林氏,其關鍵人物林士弘被稱為柴林始祖。

其他還有披公長房林葦後裔林季昌派系、披公五房林曄後裔林佰八派系、九牧六房林蘊後裔林文德派系等。


6.客家賴姓

賴姓算是福建客家一個少見姓氏,其源頭應該是來自江西。

“客家賴姓在寧都,寧都賴姓在桴源。”客家一般尊賴忠誠為賴氏始祖,三國末西晉初,賴忠誠自豐寧縣(今陝西省西鄉縣)徙“揭陽之桴源”(今江西省寧都縣肖田鄉美佳山村),從而使賴姓在客家聚居地開枝散葉。

而福建賴姓也多來自該賴姓。


7.客家劉姓

劉姓作為傳統的大姓,在客家人群中存在也是水到渠成的,另外劉姓作為江西的第一大姓,在福建客家群體中排在第七位,合情合理,與福建的陳姓、林姓道理是一致的。

客家劉姓源自中山靖王,甚至是劉備一脈,不知道是否真實。

時值黃巢起義期間,劉祥為避黃巢之亂,與兄劉祺、弟劉禋,南下避亂,劉祥避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為客家入閩始祖。


綜合以上客家七大姓的來源,似乎我們很難找到客家先人是因逃難而進入福建的大數據,甚至呢,這些姓氏的先人都不是直接來自中原,更多的是周邊的短暫遷徙,如張姓、黃姓、陳姓、林姓、賴姓,而這種遷徙或許只是因為正常的遷居或另謀生路,大概只有李姓是因為戰亂原因被動的遷移。

這種現象,與我們印象中的中原人南遷有著極大的差別,或許,誠如鄭樵所說“閩人稱祖皆曰自光州固始來”系攀附三王政權的緣故,同理,是否也在客家群體中出現呢?

你覺得呢?


圭海四記

作為一個客家人,我想我們的先祖來自中原是沒有錯的,甚至真的是因為戰亂民不聊生才背井離鄉經幾次大遷徙才在如今的贛南閩西粵東主要的客家人聚集地安居下來。

藉此清明之際回鄉祭祖,在祖先能有墓碑的都提寫有“河南丘氏**公之墓”(本人客家上杭姓丘),可見這是歷史事實,要不我們的先輩對自己的根源亂刻一通,另外在上杭的族譜檔案館是目前國內最完整的姓氏來源檔案資料保存中心,都完全地記載著我們客家人來自中原大地。

勤勞善良的客家人如今由閩西,贛南,粵東發展到全世界,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客家文化體系,希望客家人能一如既往地發揚客家先民的優良傳統文化,讓客家這一響亮的名字永遠閃耀著光芒。

麻煩關注我 瞭解更多資訊 客家人一定多多支持我哦


佳辰農業


何謂“客家”?《辭海.客家》條說:“漢末建安至西晉永嘉間,中原戰亂頻繁,居民南徙,宋末又大批南移,定居於粵、湘、贛、閩等省交界地區,尤以粵省為多,本地居民稱之為客家″。又據王洪友:客家是漢民族的一個分支,她是古時中原人南遷到贛閩粵間的山區,同化和融合了有關土著居民而逐漸形成的具有較獨特客家方言,風俗習慣和文化心態的穩定共同體。

據專家研究,客家遷徙五次說、客民遷徙六次說、客家族源說、“中原”之辯、“河洛″之考。

客家源流:一、客民第一次大遷徙:秦漢時期。二、客民第二次大遷徙:兩晉吋期。三、客民第三次達遷徙:唐至五代。四、客民第四次大遷徙:兩宋時期。五、客民第五次遷徙:明末清初。六、客民第六次大遷徙、清朝末年。

客家民系是中華民族中的漢族的一支民系,即閩粵贛系。他是由南遷漢人與當地畲、瑤等土著融合而形成,具有區別於漢族其它民系的獨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個漢族民系。它以漢人為主體,同時包含經融合而“客化″的畲瑤少數民族。客家民系是具有獨特方言、民居、風俗、民性等文化特性的一個漢族民系,是當今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民系之一。謝邀!


陳相潮人

客家人不一定是古代從中原逃難來的,我是廣東梅州人,我先祖是被皇帝派到廣東做官,當廣東循州刺史(今惠州河源一帶),後來把家人都遷過來的,以下是客家人遷移路線圖,和祖地河南



中華孝子哥

肯定有一部分是逃難來的,任何一個民族遷徙都有。

但本人對客家人全是逃難過來的觀點表示否定,因為客家人的經典建築:圍龍屋。圍龍屋絕不可能是亂哄哄的難民能建的。

本人就是客家人,曾祖父輩還組織過宗族人員去外地尋找適宜生活的新落腳點。一旦找到,會立即建起圍龍屋來防禦猛獸及外族的騷擾。建圍龍屋是一筆可觀的資金,一般不會是個人能出資的,畢竟能個人獨資建圍龍屋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本人所住的圍龍屋已經遷出幾批,都是一群人在新地方建起圍龍屋來住,互相之間還有來往。

客家人一旦感覺人口膨脹,填飽肚子有問題,會組織成員往外遷徙,是開拓也是生存意識,絕不是簡單的逃難。


馱三個殼的蝸牛

你們知道為什麼叫客家人嗎?不叫漢人嗎?其實客家人是漢人南遷以後男多女少 差距太大 形成了有些漢人不得不和畲族女人通婚 或者給畲族人做上門女婿,當時我們漢人祖先稱他們這幫人為客家人,但是他們大部分也都有保留了很多漢人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而一直延續至今,這就是客家人的由來。


希望之路001

歷史的洪流是在變與不變中演變社會形態,關於客家先民是否來自中原,豈無可置否,現今客家民系各姓氏都恆古不變地保留自己祠堂名號,比如:葉、沈、鄧的南陽堂。劉氏彭城堂諸如類此都是先祖烙印,不容置改。而客家民系一直以來略嫌保守和抗爭都於涉拓不易有關


阿棋哥33637950

每個姓(圍龍屋)都有堂號及楹聯,從中可以看出家族來源,比如我秦姓堂號及楹聯是1.天水堂~天水流芳,松山積厚。(老屋)2.天水堂~天水流芳遠,松山氣象新。(中屋)兩個圍龍屋連在一起的,老秦屋(興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