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削减iPhone产能20%,蒸发千亿市值的富士康能撑住吗?

编者按:今日,工业富联(富士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股价下跌,以6月13日收盘价25.72元计算,市值已经蒸发1154亿。而除此之外,本月初苹果公司传出消息,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为维持正常运营,苹果宣布削减iPhone产能20%。由于全球70%的iPhone订单都是由富士康生产,这次减产对刚上市的富士康影响几何?富士康没有苹果订单行不行?

本文作者为凯盛(Capvision)签约专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

苹果削减iPhone产能20%,蒸发千亿市值的富士康能撑住吗?

亮点提示:

1.此次的大减产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来说,近乎灭顶之灾,富士康想要独善其身只怕没那么容易。

2.以苹果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通过自己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从而获得了强势地位,同时也就实现了对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绝对支配地位。

3.富士康这类的企业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核心企业出现了问题,其附庸的大量制造业企业也会跟着出现问题。

苹果手机大减产时代到来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龙头企业,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全世界手机行业的波动。

近日,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将于下半年推出新版iPhone,但新手机的订单较去年减少了20%。2017年,苹果公司的零件订单预计可以生产一亿部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但2018年苹果预期出货量只有8000万部。

苹果削减iPhone产能20%,蒸发千亿市值的富士康能撑住吗?

最新的消息显示,苹果已经要求其零部件供应商将2018年下半年的零部件供应量下调约20%,由此带来的新一轮供应链震荡或许将会持续蔓延开来。

2018年年初,iPhone X手机销售量持续低迷,苹果公司大幅度的缩减了零件采购的订单,甚至导致了包括三星电子OLED屏幕生产线在内的大量生产线停产闲置,这些零件供应商被迫寻找其他手机大客户以避免损失。

此次的大减产对苹果手机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来说,近乎灭顶之灾,资本市场也给予了消极反馈。消息一出,苹果概念股暴跌。在全球苹果供应链企业都在大跌的大背景下,富士康想要独善其身只怕没那么容易。

富士康没有苹果行不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富士康只是一家生产苹果手机的代工工厂。如果富士康没有了苹果的生产订单究竟行不行?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怕真的不行。

首先对于苹果来说,全球70%的iPhone订单都是由富士康生产,特别是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科技收购了日本夏普之后,苹果的屏幕供应商也成为了富士康系的公司。据悉,现在与苹果建立供应合作关系的18家代工工厂中,富士康系就占了7家,这意味着富士康与苹果的共生关系异常紧密。

苹果削减iPhone产能20%,蒸发千亿市值的富士康能撑住吗?

去年11月份,由于iPhone X 销售情况不佳,富士康的财报显示出十年来最大的同比利润下降。其中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的利润在2017年第三季度下降至7亿美元,同比下降超过40%。由此可见,富士康想要摆脱自己的苹果依赖症显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讲,富士康的问题只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拥有全世界最强的组装制造能力的确值得引以为豪,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往往都依附于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品牌。这些品牌如果发展的好,这些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确能分得一杯羹,那么如果这些世界级品牌发展的不好,富士康这种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苹果削减iPhone产能20%,蒸发千亿市值的富士康能撑住吗?

富士康的核心痛点究竟在哪里

以苹果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通过自己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获得了市场的决定性强势地位,同时也就实现了对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绝对支配地位。

一方面,这些核心企业获得了制造业的绝对话语权,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供应商,以不断压低上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些企业会因此陷入利润链的底端,比如富士康生产每部iPhone的利润只有10美元,不到其售价的几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核心企业也通过供应链金融迫使这些制造业企业成为自己的附庸,他们不仅为供应链企业融资提供风险担保,更以金融为纽带将制造业企业与自己捆绑,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

换句话说,以富士康为代表的这类缺乏自主独立性的企业其实有着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有一天这一核心企业出现了问题,其附庸的大量制造业企业也会跟着出现问题。比如现在的苹果,富士康大了但不强,工业富联上市了但依旧缺少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已经开板的工业富联在去苹果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