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紛紛轉型,難道實體的春天已來?

秦絲導讀:零售難做,電商更難做,死亡率遠高於實體商戶,這是電商佈局實體店的真正原因。

在經歷了電商的黃金十年之後,隨著流量紅利的結束,電商也進入了一個十字路口式的時間節點。電商的新出路在哪裡?

高昂的獲客成本,逼迫電商轉型實體

十年前,湯大風和妹妹湯小風開始做裂帛服飾品牌,店裡的衣服風格主打民族風,迎合了一部分有文藝情結的人的口味,所以銷售挺不錯。早些時候,每年雙11銷售的排名,裂帛總是名列前茅,沒出幾年,年銷售額就過了億元大關。

如何保持繼續的增長對於那些電商服飾品牌來說是一個大的命題,通常先是多做幾個子品牌,擴大自己的品類;第二做代運營,為其他品牌公司做線上的代運營;第三就是去線下開實體店。

電商紛紛轉型,難道實體的春天已來?

湯大風姐妹倆選擇轉戰線下,在銀泰百貨開了品牌店“蓮燦”。

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不少服飾電商同業者、IP周邊商品電商、創意文化商品電商等。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始走到線下,嘗試實體店商,這種看似“逆向”發展的背後其實是電商平臺流量獲取難,營銷成本高,比如對於淘寶來說,每引來一位顧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電商希望通過實體店商相對低成本獲客與品牌推廣、維持高轉化率,並同時支持本身的線上生意。

線下佈局困難重重

然而,線下實體店的轉型落地並非那麼容易,在電商轉型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1.選址和進入商場難。電商品牌看上的地段,商業中心卻不一定願意租給你。作為新牌子,沒有線下運營的成功案例,別人為什麼要租給你?這不是出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商場也有自己的考量。

除此之外,商家招商比例的改變,也是電商選址的阻礙之一,以往服飾百貨類佔據購物中心比例過半,但如今各大商場需要吸引客流,於是改變策略,百貨類尤其是銷售走低的服飾類品牌佔比大幅降低,有時甚至只有30%。

電商紛紛轉型,難道實體的春天已來?

2.產品品質問題

有些電商的產品拿到線下來,根本賣不動。因為線上都是圖片,質地做工等都看不出,購買的隨機性和衝動性很強,但在實體店,一切都看得見摸得著,一看質量不行,客人自然不會買。

同時,線下的人流量則相對有一個固定數,線上講究的爆款思維到線上適用性就沒那麼強了,因為線上面對著全國的消費群體,無需擔心撞衫的問題,而線下若某件衣服在某個商場賣掉幾萬件,顧客出門撞衫的概率就大了。

電商紛紛轉型,難道實體的春天已來?

3.門店每日客流量都是有限的,要想實現最大量產出,就得激發客人挑選各種搭配服飾,這樣一來,從設計衣服的那一刻起,就要考慮如何搭配的問題。品牌的理念輸出也變成一整套輸出。這也意味著原有的線上設計方式、下單方式、生產方式、上貨方式都要顛覆了。

電商迴歸實體,實體將迎來新發展?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商家可以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但是電商是通過電腦和智能手機進行交易,所以很難向消費者提供獨特體驗,它們必須尋求突破。

星巴克曾經一度被COSTA和一打主題咖啡館逆襲過,但經過設計全面變革,更情懷式更體驗的主題店模式推出之後,再次佔據了市場。再看看ZARA,同樣是買衣服,它卻使服裝店重新煥發了青春。

目前商業的核心優勢正在從“價格”變成“服務”,當初電商是用“價格”逆襲的實體店,現在實體店需要用“服務”扳回一局!

現在眾多實體店之所以還在徘徊,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醒來。一直在拼價格、拼門面優勢。未來那些同質化的產品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唯有那些能為用戶提供獨特體驗的實體店,將脫穎而出。

電商與實體的未來發展會如何,老闆您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