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全國模範檢察官」周會明:用忠誠和奉獻把時光雕刻成信仰

深情的人,往往不動聲色。

安徽省宣城市檢察院原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週會明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從別人口中,總能聽到關於他的各種各樣的故事,有英雄般的赫赫戰績,也有令人動容的溫情時刻。這些故事或來自雪域高原,或來自江淮名城,橫跨週會明生命中近30年的從檢歷程。然而,我們卻再也沒有機會聽他親口講述了。2018年1月12日,週會明積勞成疾,猝然離世,年僅53歲。

追記“全國模範檢察官”週會明:用忠誠和奉獻把時光雕刻成信仰

安徽省宣城市檢察院

原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週會明

2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共安徽省委在合肥聯合召開命名錶彰大會,追授週會明同志“全國模範檢察官”“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週會明用盡一生詮釋忠誠和奉獻,把時光雕刻成了信仰。有限生命,無限綻放,姿態萬千,深情未變。

雪域高原上最值得品味的時光

“那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品味的時光。”週會明生前這麼描述他的5年援藏經歷。

2011年,安徽省檢察院要選派一批檢察業務專家支援西藏,當時任合肥市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局長的週會明第一個報了名。之後,他作為安徽第一批援藏業務專家,在西藏自治區檢察院山南分院(現為山南市檢察院)一干就是5年。

在山南工作期間,週會明帶領檢察干警查辦了山南第一個處級幹部、第一個廳級幹部、第一個少數民族處級幹部,實現了山南職務犯罪查辦工作的三個“零突破”。

週會明業務能力突出,得到了一致好評,但他深知檢察事業僅靠一人力量遠遠不夠。在山南,他帶出了一支素質過硬的隊伍,有效緩解了當地檢察機關辦案力量薄弱的窘境。

追記“全國模範檢察官”週會明:用忠誠和奉獻把時光雕刻成信仰

週會明在西藏自治區檢察院山南分院掛職期間的工作照(2015年8月12日攝)

2013年查辦職務犯罪案件12件,2014年29件,2015年34件,2016年34件,這些數字的背後,是週會明和他的“鐵軍”敢於擔當、潛心辦案,用辛苦付出換來的“清廉山南”。

“會明,留下來吧,再帶一帶我們的隊伍,山南需要你。”第一個掛職期滿的時候,山南市檢察院領導懇切希望他再留任三年。“我覺得我的身體素質比較好,也很希望自己能繼續留在山南檢察,我的家人也毫無保留地支持我。”週會明選擇了留在山南。

陸健原來在合肥市檢察院工作,也被安徽省檢察院派到山南,後來他正式調到山南市檢察院工作。“來了,就好好為山南市檢察院幹幾件事,不愧於人家稱我們為‘專家’。”至今,陸健仍然記得自己剛到山南時週會明說的這句話。在山南市檢察院幹警眼裡,前去掛職的人都是業務精英,他們都稱之為“專家”。週會明做到了,也成了援藏檢察官們的榜樣。

除了辦案子和帶隊伍,在山南檢察機關工作的這些年,週會明還做了很多事:憑一己之力發動親朋好友,幫助山南置辦了近20萬元的辦公電腦;從自己的工作經費中給當地錯那縣卡達鄉支援了3萬元基本建設費用;幫助山南檢察機關建立了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並完成了軟件培訓工作,提升了山南檢察工作信息化應用水平;給咸陽民族學院藏族班困難學生援助了1萬元生活費;蹲村駐點,翻山越嶺為缺水地區尋找飲用水源……

去過山南的檢察干警都說,在那裡,一說是安徽來的,大家都會說:“那不是周檢的同事嗎?”然後,滔滔不絕地講週會明的故事,在哪裡資助了藏族孩子,為哪裡的藏族群眾解決了生活困難……

2016年下半年援藏結束,週會明回到了原單位合肥市檢察院;2017年8月,他接受組織安排,擔任宣城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在一次提審途中,週會明和宣城市檢察院偵查監督處檢察官助理楊凌路過一個鄉鎮時,突然感慨:“在你們看來這裡可能發展得不是很好,但是這裡比山南整個城市都要好,不知道山南什麼時候才能發展成像江南這樣。”

一朝援藏情,終身援藏心。週會明對藏區人民和檢察事業的深情成了他離開西藏後心底永遠的牽掛。

近30年“老檢察”磨鍊劍膽琴心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草叫“尖毛草”,前期生長緩慢,半年只長一寸,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長。等到雨季來臨,幾天時間便可長到兩米左右。在合肥市檢察院檢察長鬍勝友看來,用尖毛草來形容週會明再合適不過了。

“他在西藏工作突出,大放異彩,並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他在合肥市檢察院的歲月讓他沉澱、積累了很多。”胡勝友告訴記者,週會明1988年到合肥市檢察院工作時剛大學畢業,一般大學生都選擇到省直機關工作,到市檢察院的極少,而他自願紮根基層,一干就是20多年。

追記“全國模範檢察官”週會明:用忠誠和奉獻把時光雕刻成信仰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合肥市檢察院公訴科擔任內勤工作,每天負責對報送來的案件進行初審。”據陸健回憶,審查案卷時,只要是有周會明簽名的訊問筆錄,質量都特別好,規範且要點突出。“他辦的案子幾乎沒有退補的,是我心中的‘偵查能手’。”陸健毫不吝嗇對週會明的誇讚。

不僅業務素質過硬,週會明的“金點子”也不少。“他對如何能在兩三年之內實現人才援藏的戰略規劃思路很清晰。”安徽省檢察院幹部處處長楊勇介紹,安徽省檢察院關於人才援藏的計劃,大量吸收了週會明的建議。2013年,週會明提出兩地業務中層幹部互相交流、學習取經,經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週會明到宣城市檢察院任職後,顧不上好好適應新環境,馬上就開始全心投入工作。

“剛得知周檢分管我們工作,我就收到了他發來的一條微信,是最高檢發佈的一條關於智慧檢務建設的消息。”宣城市檢察院案管中心主任湯軍的手機裡,至今還保存著這條信息。“我平時喜歡清理收藏夾,但這條一直留著。”在湯軍看來,這條信息具有特殊的意義,不僅幫他理清了工作思路,也提醒他時刻牢記工作職責和使命。現在,宣城市檢察院是安徽省案件評查軟件試點院,智慧檢務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作為一名員額檢察官,週會明一直戰鬥在辦案一線,用他嚴謹的工作作風感染著身邊的幹警。一次提審之前,楊凌告訴他,現在沒有便攜式打印機,這次提審可能要手寫了。“不行!提審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文書打印效果好,效率也高,打印機我給你扛!”週會明就這麼一路扛著笨重的打印機到了看守所。

回去沒過幾天,楊凌就發現多了一臺便攜式打印機,是週會明申請來的。“這就是我親自辦案的意義,不深入到一線就不知道一線幹警的困難。檢察機關也要與時俱進,現在科技發達,我們也應該嘗試遠程提審,關注科技發展。”週會明辦案注重效率,也十分講究策略。

提審結束,看了審查逮捕意見書,楊凌在數額方面與週會明產生分歧,她猶豫著給正在開會的週會明發了短信,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楊凌收到了回覆:“你說得對,就按你的來。”在楊凌心裡,週會明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領導,“我心裡很忐忑,沒想到他很認同我的觀點。”

在工作中錙銖必較,為了一張稅票證據,翻遍小山一樣的幾大麻袋材料;因為一個同步錄音錄像光盤沒有封口,馬上要求問清楚是哪個環節開了封,並打電話通知基層院檢查所有光盤……看似很小的事,只要影響到規範司法,週會明絕不含糊。

楊凌的桌上還躺著一本未裝訂完的卷宗,這是週會明辦理的最後一個案件的卷宗,而需要他簽名的地方,空白再也不能被填補。

錚錚鐵漢胸懷俠骨柔腸

遠離家鄉,最掛念的就是家人,最需要的也是家人的理解支持。到西藏掛職時,週會明家有身患高血壓的老母親、面臨高考的女兒、工作忙碌的妻子,他是家裡的“頂樑柱”。

“這是他的理想,我們沒有理由拒絕。”他的妻子曹菁說,週會明第一次提出要去援藏的時候,家人都毫不猶豫地支持他。

但是第一個掛職期滿,週會明提出要繼續留任時,曹菁猶豫了。“聽醫生朋友說起過,西藏待久了會影響身體健康,擔心他身體吃不消。但是他說山南需要他,我們最終還是選擇支持他。”曹菁又一次選擇做丈夫的堅實後盾。連79歲的老母親也表了態:“為國盡忠第一,我支持他繼續留在山南。”帶著家人的深深牽掛,週會明又一次出發了。

週會明的母親是一名擁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日夜思念獨子,卻從不輕易拿起電話,害怕耽誤他的工作。“老母親在家不幸突發腦梗,她硬是不讓家人打電話給我,過了大半年回家,才知道母親的病情……”據與週會明熟悉的人描述,說起家人,他總是紅著眼睛,鐵骨錚錚的漢子,把頭側到一邊,倏地雙手拭目。與家人相隔千里,他最想念的,是母親熬的小米粥。

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惡劣,對週會明來說,感冒藥像口香糖一樣時刻備在口袋裡,因為一旦生病很難痊癒。這些他都沒有告訴過家人,只說自己在那邊一切都好。

“有次他回家休假,時間比較長,事後才知道是因為感冒需要調整。”曹菁很擔心丈夫的身體狀況,要他去醫院檢查,但是他總安慰家人說,自己身體好得很,還能在西藏幹好幾年。

“他回家從來不談工作,大多數是聊孩子的學習成績、母親的身體狀況。”連週會明的家人都是從媒體的報道中,才一點一滴了解了遠在雪域高原的這些年,他克服了怎樣的惡劣條件,付出了怎樣的艱苦努力,取得了怎樣的驕人成績。

“看,你爸爸這張照片好神氣,好瀟灑。”週會明走後,曹菁經常拿著照片對女兒周宇虹說,全當爸爸還在西藏,還在那片土地上工作。

追記“全國模範檢察官”週會明:用忠誠和奉獻把時光雕刻成信仰

週會明在西藏工作期間的生活照(2016年9月4日攝)

週會明的女兒周宇虹如今已經是大四的學生了,和爸爸一樣,選擇了法律專業。在她眼裡,週會明是個普通的爸爸,不太會用言語表達感情,不會像媽媽一樣噓寒問暖。偶爾打電話也多半會問有沒有好好學習看書、鍛鍊身體之類。

有次,週會明和同事開車從西藏回家,路過女兒就讀的學校來看她。“同行的叔叔說,不要覺得你爸爸不關心你,他一路上都在說馬上要見到女兒了,很開心。”講起往事,周宇虹紅了眼眶,她說雖然爸爸不善言辭,但並不是感受不到他的愛。

對家人,週會明疏於陪伴,他將更多的愛給予了身邊每一個同事、朋友,甚至素不相識的人。

在西藏熬夜十分耗費體力,但是不管多晚他都陪著一起辦案的幹警工作,幹警什麼時候休息他就什麼時候休息;米飯很難蒸熟,週會明就把自己的高壓鍋送給了當年剛到西藏,還不適應環境的同事,唯一一臺製氧機也送給了生病更需要的人;同事偶然提起單位的駕駛員重病需要醫治,他二話不說便把自己被評為“守望正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的獎金全數送到病人手中,為了不影響病人,進家門沒來得及坐下喝口水就離開了……

在週會明生命最後的日子,曾經一起“戰鬥”的同事到病房看望他,一向情緒穩定的他霎時激動了,兩行熱淚代替了所有表達。

週會明一生仗義,為同事朋友稱頌。在他宣城市檢察院的辦公室裡,一整面牆的書架正中擺著一張他在山南市檢察院與幹警的合影,站在中間身著檢服的週會明一手搭在左側幹警的肩上,臉上笑容如格桑花般燦爛,看上去精神十足。

辦公桌上的日曆定格在2018年1月1日,週會明的筆記本上還寫著2018年的工作部署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