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塔山下埋忠骨 扶貧路上壯歌行——追記“扶貧戰士”王新法

六塔山下埋忠骨 扶貧路上壯歌行 ——追記“扶貧戰士”王新法

從2013年“精準脫貧”概念,我們便向全世界昭示了我們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方法論。五年來,三湘大地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奮鬥在脫貧“一線”的先進典型,激勵著黨員幹部以模範為標杆,不斷奪取脫貧攻堅的一個又一個“高地”。


這其中就有常德市石門縣蔣家村“榮譽村長”——王新法。


六塔山下埋忠骨 扶貧路上壯歌行——追記“扶貧戰士”王新法

基層黨員幹部,每位同志都是精準扶貧工作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應該學習王新法同志“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離職”的初心和本色,當好幫扶對象的“貼心人”,幫助他們度過暫時的難關,在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 學習王新法同志真心扶貧,真情付出

“至今沒有發現比共產黨的信仰更值得信仰的信仰”,王新法曾在給妻子的一封信中,表達了自己的堅定信仰。

真心源於真信,源於對黨的絕對忠誠,無論是西北戈壁灘上的戰士,聯繫企業的片警,還是紮根農村的“名譽村長”,變更的是地點和崗位,不變的是黨員的身份,從千里之外的河北石家莊到湖南偏遠的薛家村,他可謂帶得一片心來,不帶片葉走,他把自己的人生的最後一千多個日夜都奉獻給了這個素昧蒙面的小鄉村。學習王新法同志,始終牢記我們黨的一切力量都源於百姓,不斷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繫。自覺帶著真心真情扶貧,真心實意的把幫扶群眾所遇到的困難當成是自己的困難,與他們共同想辦法、找政策、解難題,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六塔山下埋忠骨 扶貧路上壯歌行——追記“扶貧戰士”王新法

  • 學習王新法同志誠心扶貧,誠懇以待

王新法同志作為一個“外鄉人”,能夠快速融入當地,成為村民的“貼心人”“老夥計”,靠的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誠心即決心,誠懇即態度。

從不苛求自己的生活環境,借住在四面漏風的木板工房;從未改變設定在5:47的鬧鐘;遇到困難從不推脫的性格……是王新法對村民最大的誠意,也是王新法立志改變這個“省級貧困村”面貌的最大決心。無論是翻山越嶺尋找水源;反覆做工作修建陵園;墊資發展有機茶葉種植……王新法一次次用“笨辦法”,打動村民,表明了自己最大的“誠意”。學習王新法同志,應深知扶貧不是一蹴而就、不是疾風驟雨,必須下苦工、扎“硬寨”,以和風細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扶貧效果鞏固。


六塔山下埋忠骨 扶貧路上壯歌行——追記“扶貧戰士”王新法


  • 學習王新法同志細心扶貧,細緻入微

有位哲人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王新法同志在薛家村的扶貧即是對“精準扶貧”的最好詮釋,不搞“大開發”“大呼隆”,走的是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不搞“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實施的一戶一策,這離不開工作細緻入微的瞭解。作為一名幫扶責任人,學習王新法同志,應該保持細心,耐心細緻的全面瞭解貧困戶真實情況,因地制宜科學制定幫扶政策,幫助幫扶對象樹立堅定的信心,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發憤圖強,朝著十九大所描繪的美好明天前進。

六塔山下埋忠骨 扶貧路上壯歌行——追記“扶貧戰士”王新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