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經之二——孔仲尼六世祖被殺事件

昨夜讀《左傳》,看到此句忍不住記下:

恆公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於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

這是在魯隱公被羽父弒殺後,姬允登位成為魯恆公的那一年。宋國,有個叫華父督的太宰(羽父想的正是這個位置),見孔父妻子從對面走來(注意,父是古代男子的美稱。此人子姓,名嘉,字孔父)。華父頓時驚為天人,迎面死盯著美女看還嫌不夠,等她走過之後,又側過身扭過頭繼續看。意猶未盡之餘,不由感慨:“既美麗,又動人。”

春秋故事經之二——孔仲尼六世祖被殺事件

華督,子姓,字華父,名督,故稱華父督

估計他是對身旁扈從說的,而且此事可能動靜鬧得比較大,否則這句風騷話怎會出現在史傳之中?

現代的健康男子,在大街上邂逅窈窕美人,難免盯著看。如果對方顏值指數過高,比如臺灣林志玲之類,很有可能會再轉過身來盯著她的背影,目送她遠去,如宋督碰到孔父嘉老婆那樣。老子說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大街上看美人的行為符合人性。

可是,這個好色的華父督在第二年幹了件與目送孔父妻有些瓜葛的事情,就不那麼符合人性了,請看《左傳·恆公二年》:

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娶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

您說是慾火燒心嗎?華父去攻打孔府,不但殺了孔父嘉,而且還娶了那位讓他垂涎欲滴的別人的美妻。孔父嘉是宋國的大司馬,掌管軍事大權的高官。這事被國君宋殤公知道後,怒不可遏,華父此時大約也嚇得顫抖。結果?殺人不眨眼的華父,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殤公也一併做掉了。

春秋故事經之二——孔仲尼六世祖被殺事件

宋殤公怒,結果也被華督殺掉

臣子殺君主,這叫弒。春秋戰國時期,發生過很多弒君事件,這個歷史現象值得專家學者們研討。弒君的成因很複雜,《春秋》上往往就記一句,比如“遂弒殤公”。所以,你很難把事件的內在動因以及各種背景全部還原出來。

“弒”這個字,本意是指古代統治階級稱子殺父、臣殺君。在《左傳·宣公十八年》中,對該字有所解釋:

秋,邾人戕鄫子於鄫。凡自虐其君曰弒,自外曰戕。

這年的編年史記是,秋季的時候,邾國人在鄫國戕殺了鄫子。接著,史官對“弒與戕”做了個解釋:凡從國內殺死他們國君叫做“弒”,從國外來人殺的叫做“戕”。很明顯,華父殺宋殤公叫“弒”,而不是“戕”。

弒君總有其目的,在徐無鬼上篇創作的《魯都喋血記》中,羽父弒隱公那是怕其與恆公聯手做了自己,而華父弒宋殤公也肯定另有深意,不妨接著看《左傳》:

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先書弒其君,會於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

諸君子認為,華父心裡早就沒有國君了,然後才產生這種罪惡行為。所以《春秋》先記載華父弒其君,然後才說他殺了孔父嘉(事實上應該是先殺同僚後弒君)。魯恆公、齊僖公、陳恆公以及鄭莊公為此事在稷地開了一次“聯合國”會議,主要是商討如何平定由華父引發的宋國內亂。由於各自都接受了華父的賄賂,所以最好會議的結果是,同意建立華氏政權,並予以承認。因為大家對宋殤公風評不佳,認為該公在位十年中發生了十一戰爭,搞得民不聊生。當時,華父就故意利於民意,先到處造輿論,說宋國百姓不滿的原因是司馬挑起了各種戰爭,“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寧民”。

春秋故事經之二——孔仲尼六世祖被殺事件

宋殤公在位十年,卻打了十一大仗

殺伐事件之後,華父就從鄭國召回了公子馮,立他為國君,即宋莊公。同時又大肆行賄,把郜國搞來的大鼎送給了魯恆公,魯恆公笑而納之,樂滋滋地把大鼎放到了自家的太廟,這是不合乎禮制的,所以《左傳》上就批他“非禮也”。由於其他各國都收到了財禮,所以“聯合國”開會的時候,大家對華父督予以承認,助他當上了宰相,建立了華氏政權。

有學者說,宋華督殺殤公,可能正是以迎立公子馮為正統,這裡又涉及到宋國的立太子的故事,在此暫且打住,有立志探究春秋史者自然會自個兒去圖書館或者古玩市場去尋幽尋古,考察歷史真相。關於華父弒君事件,宋國的史書也肯定有詳細記載,可惜宋史沒有傳下來,我們只能憑著一本孔門弟子編寫的《春秋經》以及《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等三傳本,以此作為考察中國古代歷史的漢字密碼,而穿梭時空,一點點拼出當年的歷史真相與完整的故事版圖。

最後,有一點還是值得做個說明的,那麼倒黴的大司馬孔父嘉,實乃孔子先祖。孔仲尼是他的六世孫:

孔父嘉止一子,名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害怕華氏的逼迫,逃到魯國,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這是孔子的父親。孔聖人仲尼,則是孔父嘉的六世孫。

春秋故事經之二——孔仲尼六世祖被殺事件

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像

華父督則是宋戴公的孫子,與孔父嘉一樣,國君都是有血脈淵源的。當時官居太宰,六卿之首,是當時宋國很有勢力的大貴族。

若不讀史,我們還真不會知道,孔子的六世祖奶奶,原來還是個“美而豔”的大美女。嗚呼,讀史有趣。當讀到孔子所修的《春秋》,遙想著他面對著自己家族史這場大災難,秉筆寫下這條“恆公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時,他會生出一種怎樣的感慨!——讀史不僅僅只是有趣,更多令人深思與自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