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感动过……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但读过之后就是会让人莫名的感动!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集,故事其实很简单,海莲·汉芙小姐(这个翻译很好,姓和名的偏旁部首都一样)是生活在纽约的穷困潦倒却乐观自信的女作家,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没离开过曼哈顿,爱书成痴,而弗兰克是一家伦敦旧书店的经理,对各种善本古籍非常精通,温文稳重的英伦绅士。

这本书结集出版后却被奉为“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何以被奉为圣经?我并不太理解。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海莲,生活拮据,以写字为生,结识儒雅又富有学识的书店经理弗兰克,在长久的通信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愫和友谊。志趣相投的男女很容易产生共鸣,就好像《明亮的星》里,那位孤芳自赏的芬尼小姐,因为一本诗集而对济慈发生爱情。

书信始于1949年10月,一天海莲看到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刊登在《星期六文学评论》的广告,同时正如她在书中写道的那样:“在我住的地方,总买不到我想读的书,要不是索价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诺书店(初期经营新旧教科书起家,直到二战初期仍卖课本、廉价书的铺子。)里头那些被小鬼们涂的乱七八糟的邋遢书。”苦于在美国买不到廉价又满意的书。接着她就动笔给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信,不忘随信附上一份自己目前最想读而又遍寻不到的书单,以及自己能够支付的起的价格。很快大洋彼岸的书店就回信并为她挑出两本品相较好的书,同时也不忘随书附上发票,而她再随信附上书费,就这样大洋的两岸开始了书信往来。

海莲与弗兰克的第一封信,是请求弗兰克帮忙找一些书,弗兰克则回复她关于书的情况。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们的信从中规中矩到心心相惜,海莲成为“弗兰克先生的汉弗小姐”,弗兰克是“海莲的弗兰克”。连那间海莲一生从未踏进的书店,也在海莲的朋友们口中变成了“海莲的书店”。他们的交流在谈论书之外,开始有了生活,情感,信仰方面的交流。

有趣的是,弗兰克的妻子和儿女以及他的同事们也先后加入了为海莲写信的队伍,海莲在邮寄书款之余,也会为处在困难中的“英国朋友”们寄去一些生活物资。虽然他们从未见面,海莲却已经像是老友般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了。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好奇弗兰克妻子诺拉对海莲的态度。后来在诺拉与海莲的通信中,诺拉坦诚自己曾经嫉妒过海莲,因为弗兰克是如此喜爱读海莲的信,而自己却从未与丈夫有过如此知心的交流。

寥寥的一段话让我脑补了这样一个故事。妻子偶然发现丈夫经常与一位美国女士通信,两人你来我往,每当收到信,丈夫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认真而沉浸地回信。或许这位妻子,也曾在丈夫同事们的玩笑话里捕捉到一丝暧昧讯息,女人的好奇心总是很强大的,有一天,她终于看到了那些信,从信里,她感觉到那位美国女士学识渊博,且幽默风趣,与丈夫志趣相投,与自己截然相反。虽然信的内容毫无苟且,坦荡光明,她仍然出于一个女人的敏感和不安,试着按照信上的地址,寄出了自己的第一封信。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诺拉能向海莲坦诚自己曾经的嫉妒心,说明她早已解开心中的芥蒂,在后来的交往中,海莲多次为诺拉一家寄送生活物资,诺拉也赠送海莲一条邻居老太太亲手织的围巾。这两个磊落的女人,很快便结成了友谊。(写到这里,我不禁笑了一下:这要是放到中国的电视剧里,会不会又是一场“回家的诱惑?”)

我一直认为文字比语言更容易走进他人的内心。人在写作的时候,其实是与自己对话,一支笔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着此时此刻的真实想法,剖析着自己的内心,而在语言交流中,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违背自己的本意,因此,文字能比语言更加打动人。顽固地不爱沈从文的张兆和不是也没躲过沈从文的“情书攻击”吗?

或许二十多年的书信往来早已让信之彼端的两个人有了超越友谊之外的情谊,海莲的朋友和弗兰克的同事们的揶揄和调戏就是证明。然而这些“调戏”并没有让这段感情最终发展成为爱情,他们的关系,最终是发乎情,止乎礼。

在生活最苦闷的时候,海莲借酒浇愁,也只是说一句,“弗兰克,能够懂我的人只有你了。”书信,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稳固而安全。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最后谈弗兰克和海莲之间那么多年的通信,从最初的敬爱的汉芙小姐到后来亲爱的海莲,能读出他们越来越熟悉,亲近。弗兰克作为书店经理在给海莲的回信一直都是很认真的,对海莲的善举他能做的就是为她尽最大努力的寻找她想找的书,当然在信中提及更多的好消息就是找到了海莲想要的书。刚开始弗兰克也将给海莲的回信视为他的分内职责,书信也从最初顾客和店家之间的简单往来到后来渐渐地讨论书籍,工作,生活近况。海莲一直想戳穿弗兰克那英国式的矜持,老对他颐指气使的,其实只是打趣,而弗兰克则一如既往的温柔。当海莲有次在信中写道“只有我的‘朋友’才可以叫我‘海莲’”后,弗兰克从此写信开始称呼她亲爱的海莲,开始在信中谈及些他的家庭生活近况,而海莲则更多谈论书籍以及自己的工作。在1961年3月给弗兰克的信中写到:“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就剩你一个了。”我想这种情感已经超越了爱情,更多的是一种知己。在1965年10月弗兰克在信的开头写道:“很高兴再度收到您的来信。是的,我们都还健在如昔,工作更加忙碌,口袋却没能加倍饱满……”海莲的回信也写道:“我们都仍健在,可不是吗?”他们已是多年的老友,是否见面也不再重要。而后再收到的回信已是书店秘书写的,海莲才知道弗兰克已离开了人世,紧接着海莲收到了来自诺拉(弗兰克德尔的妻子)的信,信中写道:提到弗兰克的为人——处事严谨同时也很幽默的人,对古书业的贡献更是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真心希望海莲能在弗兰克在世时能够与他相见,并亲自结识他本人……而谈到自己作为弗兰克的妻子,看到丈夫和海莲的书信往来曾一直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同点,我也羡慕您能写出那么好的信……”读出一个妻子对丈夫和她以外的女性更聊得来这件事有些妒忌也确实能理解。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那一面:善良,信任,坦诚,纯粹。这样的情感已经鲜少在现实中存在了。遗憾的是,在故事的最后,这位英国绅士到死也没有见到自己在脑海里描绘过千遍的“美国来的女游客”,海莲也在无尽的思念中终未踏上她热爱的那片土地。唏嘘之后,我又感到庆幸,“相见不如怀念”,幸好,他们都只保留了最美好最纯真的那份记忆。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为什么被称为是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