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於什麼?自身腐敗還是列強入侵?有人說和一項制度有關

大清亡於什麼?歷來有不同的發聲,有人說,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必然的,大清也不例外;有人說,大清亡於專制制度的沒落,中央集權的瓦解;也有人說,大清亡於列強入侵、割地賠款……

大清亡於什麼?自身腐敗還是列強入侵?有人說和一項制度有關

種種說法,不一而足。真實原因是什麼呢?答案肯定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也是比較綜合的。其實,關於大清的滅亡,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與清代的皇子教育制度有關。

大清亡於什麼?自身腐敗還是列強入侵?有人說和一項制度有關

這要如何說起呢?大家都知道,清代的皇子教育主要依存於上書房課讀制度。上書房位於乾清門內東側南廡,建於雍正初年,並派滿漢大學士為總師傅,教授滿蒙漢文和騎射之術。清代皇子六歲左右即入書房讀書,經過數年或數十年的培養教育,習得經史文藝和治國理政的才幹。

大清亡於什麼?自身腐敗還是列強入侵?有人說和一項制度有關

上書房教育極為嚴格,一般卯時上課,中午午時或申時休課,下午學習騎馬射箭等武功。日復日,年復年,只有元旦、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方可休假。如此嚴格的學習,亙古未有,經過系統學習和訓練,眾皇子的綜合素質一般都不會太差。

大清亡於什麼?自身腐敗還是列強入侵?有人說和一項制度有關

皇子們如此嚴格的集體學習,其實和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有扯不清的關係。清朝皇帝的傳位制度與歷代不同,基本上不預立太子,而是將先皇遺旨藏於“正大光明”匾額後,實行秘密立儲。我們知道,太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其教育一般非常重要,往往由專人進行負責。但是在秘密立儲制度裡,太子的教育就比較尷尬了,因為身份未知,只能與其他皇子一道進行學習。由此,原本對太子的專人教育也就轉變為對眾皇子的精英教育。這種現象在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尤為普遍。

大清亡於什麼?自身腐敗還是列強入侵?有人說和一項制度有關

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到了晚清,皇族內少子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甚至少到上書房無法正常運轉,一直以來為皇子們安排的教育制度面臨著瓦解的危險,這也就逐步瓦解著皇帝和親王的中央政治體制。

大清亡於什麼?自身腐敗還是列強入侵?有人說和一項制度有關

自同治即位起,到光緒帝戊戌變法前,經過系統教育的恭親王奕訢、惇親王奕誴、醇親王奕譞等掌握軍機、總理衙門等核心部門,推動了洋務運動等系列重要改革。隨著這批人的離世,近支宗室王公的子女則無資格進入上書房學習,清代執政的親王中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態,清廷的強勢統治核心再也無法形成。到了末代皇族內閣那裡,只有攝政王載灃一人在執掌局面,大清在他手裡只維持了三年便滅亡了。

【本文由“史趣”發佈,2018年4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