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業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潤去了哪裡嗎?

酒店业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润去了哪里吗?

酒店业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润去了哪里吗?

【酒店高參】由於酒店業的競爭激烈,經營管理能力不足,中國人自己投資的酒店有80%左右處於微利或虧損的狀態;但與酒店管理公司合作又需要承擔昂貴的費用,自主經營還是與酒店管理公司合作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衡量選擇。今日為大家分享酒店高參專欄作家陳新先生對此的看法和建議。

酒店业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润去了哪里吗?

陳新

酒店高參專欄作家

方廷(香港)酒店管理公司總顧問

《走出中國酒店建設和管理的誤區》作者

根據歷年國家旅遊局發佈的全國星級飯店統計公報所發佈的數據,全國一萬多家星級酒店,從年利潤來看,五星級酒店收入突出,四星級酒店效益平平,三星級酒店虧損嚴重。

根據筆者多年來的統計大概得出一個結論,歐洲、特別是美國的一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佔據了中國近四成的高端酒店的管理市場,攫取了近六成的利潤。反過來,由於酒店業的競爭激烈,經營管理能力不足,更由於許多業主的盲目無知,中國人自己投資的酒店有80%左右處於微利或虧損的狀態。

有趣的是,歐美這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一般不投資酒店,他們只是輸出管理,簽上一個委託酒店管理公司經營的合同,便可從中國業主口袋裡掏走大把大把的鈔票。他們的輸出管理的核心說到底就是輸出品牌。而五星級酒店雖然表面上業績不錯,但是中國業主多半拿不到利潤,許多業主還要給酒店不斷輸血以維持表面上的繁榮。

輸出品牌說的比較委婉,其實就是賣品牌,而品牌是什麼東西呢?品牌就是一種符號,符號是一個虛擬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奇怪的是,這個虛擬的東西很值錢,它可以讓人們著了魔似地心甘情願地用很多真金白銀去換它。

比如歐美在中國經營著許多虛擬化的品牌,從化妝品到鞋包、服裝,從汽車、電腦到電冰箱、電視機,從技術專利到消費宗教,都在用虛擬的品牌瘋狂地剝削著中國人。一個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路易威登小皮包,可能成本只有幾百元;一雙耐克鞋售價假定1000元人民幣,在東莞的生產廠家裕元工業只能拿到100元,負責運輸和銷售的中間商要拿走450元,而美國的品牌所有者耐克總公司也拿走了450元。

這是一種多麼殘酷的剝削,是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所沒有讀到過的一種血腥的剝削,是世人、特別是中國人還沒有認識到的一種殺人不見血的剝削。品牌的剝削是可以百分之一千的利潤率,而馬克思筆下的資本家的剝削率不會超過百分之百。

酒店业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润去了哪里吗?

無可否認,歐美各國一些品牌酒店及其管理集團確實給中國的酒店業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促進和借鑑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國人紛紛走出去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特別是酒店業,中國徹底顛覆了以往的招待所模式,酒店無論是在建築結構、設施設備,還是在裝修風格、管理方式以及服務意識上,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而到了九十年代,國外品牌酒店管理集團紛紛搶攤中國市場,迄今為止,西方几乎所有知名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都在中國有其聯號酒店。原先國外的品牌酒店主要是在中國的一線城市安營紮寨,近些年來由於這些品牌酒店集團之間競爭的激烈,他們為了搶食中國酒店這塊頗具吸引力的蛋糕,又把觸角伸向了中國的不發達地區和二三線城市。

只要冷靜地稍作觀察,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哪一個行業也沒有象酒店業這樣,對外開放得如此之早,對外引進的品牌如此之多,外國人把持著高端酒店管理大權的人數之多、陣勢規模之大,令人咋舌。

試想一下,中國的各級政府引進了多少國外的管理人才?你見過幾個市長、省長是由外國人擔當的嗎?中國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各類企事業單位,有多少頭頭腦腦是由外國人說了算的?

如果說改革開放時我們必須花些學費去向人家討教如何設計、建設和經營酒店的話,那麼幾十年後我們還有沒有這個必要再去請那麼多洋鬼子來管理我們應該自己可以管理得好的酒店呢?

如果說那些外國人自己在中國投資酒店,靠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誠意來和我們競爭而分得一羹,我們是雙迎而又鼓勵的話,那麼我們中國人投資的那許多酒店,就讓外國品牌酒店集團不花一分錢成本就賺的盆滿缽滿的,我是大為疑惑不解的。

酒店业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润去了哪里吗?

如果說我們為了引進世界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而在一些一線城市規模較大、業主實力較強的酒店有選擇性地輸入外國品牌酒店集團,是無可厚非的話,那麼,我們許多酒店業主一哄而上,趕時髦地互相仿效,不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不核算自己的成本回報,不研究所請的管理公司是否適合自己的酒店,就盲目地把自己的酒店委託給外國酒店集團管理,這是我不贊成的。

那麼國外品牌酒店集團通過和我們業主簽訂的委託管理合同賺了哪些錢呢?

品牌費

首先是品牌費。什麼是品牌費呢?前面筆者提及,品牌就是符號,就是一個名稱,就是在你中國人投資的酒店名字後面掛上所委託管理的那家國外酒店集團的名稱,為了滿足中國人的虛榮心理,外國人把自己的名稱放在後面,把你的名稱放在前面,不管前面後面,外國人只要能賺到錢就行。

為了牢牢地把你拴住,除了名稱,你必須要用他們酒店集團的統一標誌,英文叫“Logo”,他們美其名曰,這是為了酒店集團的品牌標準化,便於世界消費者的辨認識別。

其實哪一天你業主感到上當了,不願意委託他們管理了,那麼你就必須拿掉Logo,更換酒店名稱。你會發現去掉名稱很容易,因為起碼自己原來有個名字,但是Logo只有一個,你要自己重新設計。

不但要去工商局修改註冊,酒店的所有產品印上去的名稱Logo、包括酒店招牌都要更換,不但費大事,而且花大錢,有時我們中國業主往往怕麻煩,想想算了,還是繼續合作吧。好,要他們管理酒店,就必須掛他們的名稱和Logo,就必須交費,有的是明收,有的是暗含在管理費中,少則幾十萬,多則一、二百萬,你要知道,買的就是一個符號啊!

基本管理費

其次是基本管理費。這是國外酒店集團收取的一筆天經地義的費用。什麼叫做管理費?我們中國企業做生意,報價的最後一筆費用就是管理費,顧名思義,就是公司為了勞務輸出而產生的管理人員的費用,這些管理人員要對派出的人員進行技術支持,因而發生辦公費用、差旅費、管理的智慧費等等。

國外酒店集團之所以收取基本管理費,是因為酒店集團派駐管理人員進駐託管的酒店後,集團管理機構要對這些管理人員進行技術支持,與業主之間溝通,為維護集團的標準化管理和服務進行指導培訓和檢查。

基本管理費對於各個酒店的委託管理合同的標準是不同的,它是按酒店當年營業收入的比率提取的。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由於我們急於引進西方的酒店管理模式,而國外酒店集團進入中國市場的鳳毛麟角,所以當時收取業主的基本管理費一般是在8%-10%之間,少數合同超過了10%。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量的國外酒店集團湧入中國,由於競爭的激烈,中國業主的漸趨成熟,委託管理合同中的基本管理費降到3%-5%之間,近年來基本維持在3%左右。

酒店业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润去了哪里吗?

請讀者注意的是,不管業主投資的酒店是否賺錢,只要酒店開門營業,只要酒店有收入,業主每個月必須按照合同約定的比例將管理費劃撥到管理公司賬戶上。讀者不要小看這個比例,就我長年跟蹤的數據來看,許多五星級酒店的利潤還不到收入的10%,若按營業收入的5%提取基本管理費,那麼管理公司就要拿走全酒店的一半利潤,要知道,這僅僅是其中一筆費用!

為了掙得基本管理費,有的國際豪華品脾的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國的聯號酒店開業時往往打出很低的房價,對業主解釋說是為了搶佔當地酒店的客源市場,是一種集團的銷售戰略技巧,但其實是通過低價促銷,迅速地提高酒店的住客率,也就是迅速增加了酒店的營業收入,有了收入,管理公司才有提成,至於低價銷售是否擾亂市場,是否給業主帶來經濟上的損失,管理公司是不考慮的。

獎勵管理費

第三筆是獎勵管理費。除了穩穩賺取的基本管理費外,國外酒店集團在簽署的委託管理合同裡還要規定,若是管理有方,酒店有了贏利,業主還必須付給一筆獎勵管理費,其提取比例一般為酒店利潤的8%-10%。

大凡初次接觸這類合同的業主,對這種費用的收取都沒有什麼意見,你想,人家外國人不遠萬里、不辭辛苦地來到中國,為你服務,替你酒店還賺了利潤,人家只提出拿走8%-10%的份額,難道不近人情嗎?

但是,等到酒店年終結帳,管理公司從賬上劃撥走獎勵管理費時,業主才如夢初醒地發現,利潤的概念在業主和管理公司之間存在著多麼大的差距。管理公司所謂的利潤概念是:酒店收入—費用—成本—稅金=利潤;而業主頭腦中的利潤概念是:酒店收入—費用—成本—稅金—X=利潤,這裡的X可能是折舊,可能是銀行貸款利息,可能是租金,也可能是產權式業主回報(產權式酒店的返租支出)。

作為業主你也許會大叫大嚷地爭辯說,這樣的利潤只能叫毛利潤,只要不考慮X費用,這樣的生意大家都會做,這種買賣十有八九都會賺錢,投資酒店的風險幾乎是零了。

而那些被委託的外國酒店集團也會理直氣壯地辯解道,你看看世界上哪個管理公司不是這樣收取獎勵管理費的?要是按照你們業主那樣的利潤算法,那我們管理公司到猴年馬月才能拿到這種獎勵管理費?在這裡,管理公司偷換了利潤的概念,他們所說的利潤其實是酒店的毛利潤,而我們業主所說的利潤是酒店的淨利潤,淨利潤才是真正的資本利潤概念。

酒店业主,你知道酒店六成利润去了哪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