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記者親歷普吉島翻船事故:有生以來最可怕的兩個半小時

7月5日下午17點45左右,兩艘載有127名中國遊客船隻返回普吉島途中,突遇特大暴風雨發生傾覆。

截至目前,中國遊客共有78人獲救、16人遇難、33人仍失聯。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之中。

中國女記者親歷普吉島翻船事故:有生以來最可怕的兩個半小時

事發時,一位中國記者林穎穎正在事發水域另一艘船上,在狂風巨浪中,歷經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生死煎熬,最終脫險,平安返航。以下是她的親歷:

泰國當地時間22:35,老公還在網上更新搜救的消息。大寶在身邊睡著了,隔壁房間的小寶和爺爺奶奶,應該也已經入睡,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做噩夢,會不會再現今天的經歷。

在明天來臨之前,我還是決定把今天記錄下來,這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可怕的一天。

不,應該說是最可怕的兩個半小時。

如果一大早就知道有這麼一出,所有人都不會想踏上這艘船半步。

上午7點半,我們出發去碼頭之時,天空剛從前一夜的一場雨中漸漸放晴。8點半到達碼頭,還有零星細雨。

等到9點半左右,泰國導遊安排我們上船,大太陽已經出來了,我們一家照例做好防曬工作,開開心心地上船了。

這艘船的名字叫“海角七號”,也就是她,在那可怕的兩個半小時中,載著我們在大風巨浪中,無數次衝上浪尖,跌進海里,把幾十個人的生命都系在她半開放的身體上。

和後來翻船的可乘坐百人的鳳凰號相比,海角七號並不大,約乘坐30名乘客,今天她上面所有的驢友,都是中國人。

此刻,大家散落在普吉的各個酒店裡,也許此生再也不會相見,但我們每個人已經有了一個根植在記憶中的暗號。大多數人都不會忘記今天,這嚇破膽的兩個半小時。

時間倒退到下午4點27分,這麼精準的時間,是後來翻看一張照片確定的。

在之前的半小時,我們結束了珊瑚島和皇帝島的行程,回到船上,開始返航前的最後兩個項目:浮潛和海釣。

此前這一路都是豔陽高照,我們在海島上還租了一個陽傘。

爸爸陪大寶下海浮潛剛回來,我陪小寶在船艙外的甲板上吹風,突然有一對情侶驚喜大叫說他們釣到魚了,那是一頭小馬哈魚,深藍色的皮膚,長得有點詭異,大家圍過來一陣拍照。我也問女孩借來了魚,讓小寶拎著,也湊熱鬧給他拍了幾張照片。

就是這張定格在4點27分的照片。此時,我並沒有留意,小寶身後的天色,已經陰暗到了一定程度。

拍好照片,隨行翻譯阿兵轉達船長的發令,說馬上要下大雨了,船得立刻出發返航。

這個時候,我們還在皇帝島的碼頭旁邊,離普吉主島,有一個半小時的路程。

一個半小時,是上午我們從普吉島碼頭,一路陽光微風,途經珊瑚島,抵達皇帝島的單程時間。

也許我們誰也沒想到,我們的這次返程,開了整整兩個半小時,而且是極度恐懼到麻木寒冷,隨波逐流,到最後終於看到希望的,兩個半小時。

中國女記者親歷普吉島翻船事故:有生以來最可怕的兩個半小時

船在風雨中返航了。一開始只是覺得雨有點大,風有點大,上午暈船嘔吐的我,還在想著又要問船員要袋子。

可是過了不久,情況完全不對了,漂泊大雨傾盆而下,重重地打在我們的船頂,灌進了船艙,打在每個人的身上。

海角七號是半開放式的,除了船頂,四面沒有牆,也沒有窗,隨著雨勢越來越大,船長下令船員們,把船頂四周的塑料遮擋布放下來,用繩索固定在四周,但還是不能抵擋越來越大的雨。

更糟糕的,狂暴的風也加入進來,捲起幾層樓高的海浪,如成千上萬頭野獸,撲打進船艙,一次又一次地灌進我們的耳朵、嘴巴、眼睛。還想把我們的船撕裂。

我的眼鏡完全模糊了,恐懼一點一點地上來,左手緊緊抓著小寶的銀手鐲,右手緊緊摟著大寶,兩個白天還時而鬧情緒的孩子,現在異常安靜,只是在海浪摔在臉上時,伸出手來把眼睛擦一擦。

我看到了船頭鮮亮的救生圈,就提出,要讓我們去重新穿上救生衣。之前上船時,大家以為要返航了,就脫下來掛在船頭晾乾。

當時只有一個念頭,穿上救生衣,萬一船被浪打翻,我們至少可以多在海上堅持一會兒。

很快有人響應,所有人都舉手要救生衣。船員也很配合,馬上挨個分發。晚上回到酒店,在救援新聞上,看到被救上來的人的照片,也都身穿救生衣。

這只是可怕的開始。手忙腳亂幫孩子和自己穿好救生衣後,情況更加不對了!雨越來越大,風越來越狂。雙眼迷離地看看四周,大海,陰暗狂暴的大海。

有兩三艘船,在我們目力所及的地方。風浪實在太大,在我們右手邊的一艘船,一會兒騰上浪尖,一會沉入浪裡,消失在視線裡,過了好一會兒,才又看到。

也許在對面這艘船人的眼裡,海角七號也是一樣的驚險狀況吧,真的很感謝這艘船,我們就這樣,看見、不見、不見、看見,極度恐懼地互相慰藉著。

中國女記者親歷普吉島翻船事故:有生以來最可怕的兩個半小時

還是有幾層樓的巨浪打來,還是大雨滂沱,還是一望無際的恐怖的海。時間太難熬,時間又失去了意義。

小寶揉著被海水一次次拍打的眼睛,問我,媽媽,什麼時候到?

什麼時候到?我們到底還能不能到?

我不可以跟他說,媽媽也不知道。於是我說,你數到一百,慢一點數,就到了。

他乖乖地數起來,風浪中聽不見他的聲音,只能感覺他冰涼的小手,隨著數數,在有節奏地動著。

很快他大喊,媽媽,我數到一百了,怎麼還沒到?

暴風雨中,我也大聲喊道:那我們玩個遊戲,看看你數到多少,我們的船就到了?

他又乖乖數起來,但是明顯感到他的希望減弱了,只是機械地開嘴合嘴。

兩個孩子開始說冷,可以裹上身體的毛巾和衣服,都用完了,也都溼透了。大寶裹著大毛巾,蜷縮在我的手臂下。老公緊緊抱著小寶,一個勁地提醒他,不要睡著。

風雨中,我貼近孩子們的耳朵,問他們怕不怕,他們搖搖頭,孩子有時比你想象中堅強太多。只是在後來安全抵達的時候,兩個人都說,當時怕極了。

大寶說:我以前從沒有想到死亡,今天想到了。小寶說:我也很怕,就一直數數,看看到底數到幾,我們能到。

到底什麼時候能到?我的孩子還這麼小,如果真的出什麼意外……我的腦子開始胡思亂想,淚水噴湧而出,我對老公大喊:萬一出了事,你要先救兩個孩子!

之前一直說沒事的老公,急了:會有什麼事?

公公婆婆也大聲把我喝住!

我拿掉眼鏡,抹掉雨水,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旁邊坐著一家三口,後來知道他們從江蘇常州來,女兒比我家大寶小一歲。女主人比我鎮定很多,一直咬著牙坐在那裡,一聲不響,偶爾和我交換一次眼神。

很快,公公開始暈船,嘔吐,也說冷,婆婆把兩個人一起蓋的大毛巾,全部讓給了他。

後來下船後,婆婆偷偷告訴我,公公掌了十幾年舵,什麼風浪沒見過,這是第一次見他暈船。有可能是年紀大了,也有可能是真的怕了!

不得不說,婆婆才真的是見過大風浪的人,她坐在我們桌子的對面,一直在鼓勵我們,還和小寶開了幾個玩笑,還總是盯著海面,在下一個巨浪打上來時,提醒我們:又要來了!

但是下船後,她說心痛,說再也不出海了,還說當我們所有人趴下時,她看到了幾層樓高的巨浪,是她跑了幾十年船,從來沒有見過的。

船長是個黑皮膚的泰國人,大約30幾歲,因為他的駕駛座位是全開放的,而且就在我們旁邊,所以我看得很清楚。

風雨中,他站著,眼睛緊緊盯著前方,不時擼掉一把雨水,手裡握著銀亮的駕駛盤,左左右右。

突然,他露出一口白牙,衝全船的人笑了一笑,又好像是笑給自己看。這個笑是風雨巨浪裡的一點星光,儘管沒有多少熱度,但瞬間給了我們一絲勇氣。

我們全船人的性命,就全交給你了!

事後我真的很想問問他,這個笑,是不是他故意擠出來的,這樣的航行,他以前有沒有遇見過。

當時,我只能不停地祈禱,他之前無數次遇到過比這個更大的風浪,最後都安全到達了。

開始有些麻木了,當無數個巨浪打來,沖刷進口鼻眼耳,當船被衝上浪尖又沉入浪底,全船人都只是靜默,也許有人在大喊,但完全聽不見。只有浪,浪,浪的聲音。

又過了不知道多久,老公離船長靠得最近,用英語問他,什麼時候到。船長指指前方,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老公翻譯給孩子和老人聽:快到了快到了!

事實上,這句“快到了”,我們又等了50分鐘。當我們經過珊瑚島,又在風浪中劇烈顛簸了好久,才真的遠遠地看到,有燈火的岸!

仍深處風浪,又有幾個大浪襲來,但是一顆心,總算落了一半。這時,船長開始抽菸,並換上了另外一位船員掌舵。他一定累壞了。

沒有劇情裡大難不死的歡呼,不過船上的聲音明顯多了起來,此前不時安慰著大家的導遊阿兵,此刻也開始恢復了一點搞怪的本色,“我們這個行程,還有一個島,你們要不要去?”

大家齊聲叫出來:不去了!

船靠岸了,幾十個人有秩序地下船。在這兩個半小時裡,我們雙手緊緊抓住船上任何可以抓的地方,此刻,我們卻無比急切地想要離開她。

船長又出現了,還是一口白牙,在打掃凌亂的船艙。我經過他的身邊,回他一個微笑,說了聲Thank you,但也許他沒聽見。

等我們上岸後,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碼頭上的救護車、警車閃著光。我們從車輛旁走過,還有采訪的人群。

他們也許不知道,有一箇中國的女記者,正牽著家人的手,渾身溼透,寒冷而慶幸地從他們身邊,倉皇走過。活著回來,真好。

此刻,時間告訴我們是晚上7點08分。

岸上集合時,阿兵告訴我們,這是他當導遊以來,碰到的第二次這麼大的風浪。他還說,還有三艘船被浪打翻了,還在援救中。

大家雙手合十,為驢友們祈禱……

此時此刻,我在酒店的房間裡,敲下以上這些,很慶幸還能敲下這些。活著真好。

PS:昨晚先給爸媽打電話報了平安。寫完倒頭就睡,還算安穩,醒來清晨5點半了。查閱新聞,還有53個人失蹤,有一個人已死亡,很多都是中國人(數據有待證實)。

再次覺得後怕,希望救援工作快一些再快一些!

昨晚發朋友圈報平安消息,收到了幾百條抱抱,還有好多親戚朋友小窗來問候。

謝謝你。我們現在很好,太陽出來了,孩子們醒來打鬧依舊,還在問什麼時候可以去游泳?

我用比昨天之前更加溫柔的語氣說,好。

接下來在普吉的幾天,不會再安排出海了。謝謝每一位惦記著的親朋好友,感恩,祝每一位都平安。

等回來,我們聚。


來源:周到、新聞晨報(ID:shxwcb),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