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自上個月月初開機起,由慶山(安妮寶貝)同名小說《七月與安生》改編的電視劇已經拍攝了40天左右。

不過,雖然是一部現代題材的劇集,但擬定製作48集的《七月與安生》,拍攝強度並不小。青年導演崔亮於6月10日接受《首席娛樂官》(ID:yuleguan001)採訪時,已經是晚上23:00。而其剛結束一天繁忙的拍攝工作和各種劇組會議。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電視劇《七月與安生》導演崔亮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部由知名文學IP改編的劇集,電視劇《七月與安生》從立項、公佈主創陣容、宣佈開機,到劇照、劇透發佈,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其中有期待,也不乏質疑。談及對該劇播出後的成績預期時,崔亮直言,“我不知道,我只是希望能夠做出一部優秀的作品,不辜負觀眾,向經典去致敬。至於剩下的評價和反饋,交給時間,交給觀眾。”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劇本創作歷時3年,打造代入感升級的“七月與安生”

“世間最美的豔遇,是遇見另外一個自己。” 《七月與安生》裡的七月與安生便是如此。而兩個女生間的情感成長故事,正是《七月與安生》打動崔亮的主要原因,“能夠有幸跟著兩個女孩走過她們的十年,對我的人生意義非凡。”

在崔亮看來,七月與安生的關係可以概括為,“伴隨成長,互為滋養,各自芬芳。她們之間的成長是殘酷的,但即便這樣,也有殘酷的美麗。”所以在電視劇的製作上,《七月與安生》的手法更加豐富細膩。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與原著相比,劇版對七月與安生在友誼、情感等方面的成長,描繪地更加細緻,將倆人十年間的變化、矛盾以及和解都做了詮釋。另一方面,為了貼近當下90後的生活經歷,與觀眾產生共情,《七月與安生》還增加了幾段不同的情感類型。

“我們希望通過這部劇,向觀眾呈現當下年輕人情感的成長和友誼的成長,以及愛情的成長。”崔亮介紹稱,劇版還會增加大量描寫兩個女生原生家庭,以及告別校園邁入職場生活的內容,同時還使用了更多的筆墨,塑造了幾個非常具有生活質感的角色,比如七月的弟弟九月、精緻利己的商業精英韓東、溫潤如玉的富家公子許天,以及婚姻失敗的“情感達人”田迅雷等。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而談及這些改編,是否會影響觀眾的代入感時,崔亮表示並不擔心。“我覺得代入感,不是說原封不動地跟原著做模仿,或者是與已有作品形式中的人物角色去做拷貝或靠近,而是要讓觀眾看到、感覺到更多有生活映照的人物或者事件。我們在劇中打造出的‘七月與安生’的世界,增加了新的人物、新的故事,能夠與90後對話,讓80後緬懷,使70後追憶,是一種升級版的代入感。這與以往的作品相比,更加有價值。”

眾所周知,《七月與安生》原著的篇幅並不長,想要將其合理擴充為一部48集的劇集並不容易。因此,為了把握劇集最精準的定位,該劇製作團隊對原著中的故事和人物做了大量的細化與梳理,進行了多次調整。

“我們這個劇本改編歷時3年。在過去幾年中,羅君輝先生一直帶領著編劇數易其稿,不斷地在做修改,才有了現在的這個劇作。”崔亮透露稱,其從去年9月份接觸到《七月與安生》的項目之後,仍舊跟該劇的編劇團隊一起,對劇本進行調整。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製作班底精益求精,預定下一部爆款劇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部十年前的作品,但《七月與安生》文字風格鮮明、人物形象也足夠個性,在文學IP改編愈演愈烈之下,先後被改編成了話劇、電影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

為了打造一部不輸於原著小說的劇集,電視劇《七月與安生》的製作班底可謂是精益求精。該劇由業內知名導演安建擔任監製,編劇白一驄改編,完美世界影視電視劇事業部副總裁苗萌、空中銀河影業副總裁白宇擔任總製片人,製作了眾多優秀影視劇的資深製片人羅君輝擔任總製作人。由愛奇藝、寧波影視藝術責任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影視、空中銀河影業、浙江華朗億星影視出品,領譽傳媒、捷成華視網聚、北京睿博星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作為《七月與安生》的導演,崔亮曾執導《幸福從天而降》、《親愛的她們》、《臺灣往事》等多部影視劇,善於用溫情的鏡頭記錄普通人的經歷和情感。在此次《七月與安生》的拍攝中,他延續了自己一貫的風格。

“以往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會寫成長的痛苦和殘酷。但在《七月與安生》中,我們更想呈現出殘酷和痛苦之外的美麗,看到成長中的溫暖和愛,以及成長之後的善良和美好。”

崔亮對《首席娛樂官》強調道。

而崔亮加入電視劇《七月與安生》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製作團隊中有諸多已經認識的朋友,彼此相互瞭解和信任。該劇由製作了眾多優秀影視劇的資深製片人羅君輝擔任總製作人,其先後製作了《後宮》、《烽火兒女情》、《戀愛的那點事兒》、《致單身男女》等劇,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而崔亮正是在這位好朋友的引薦下,才得以接觸到劇版《七月與安生》。

在接觸到空中銀河影業副總裁白宇後,崔亮希望的影片風格和想要表達的方向,也得到了他的充分肯定和認可。正是在白宇的無條件支持下,整個項目才能如此順利地展開推進。“另一個總製片人苗萌跟我一起就劇作中關鍵情節的開展和人物的設定,做了好多次討論,每次都是幾個小時的開會,非常詳盡,非常細緻。把控的領導可以做到這樣深入劇作,真不容易,真的是踐行初心。”在談到完美世界影視電視劇事業部副總裁苗萌時,崔亮如是感慨道。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此外,《七月與安生》的監製安建先生,不僅是業內著名導演和編劇,也是崔亮的恩師,代表作有《小姨多鶴》、《北風那個吹》、《雙城生活》等,曾多次獲得“飛天獎”;作為“一劇之重”,《七月與安生》的劇本力邀金牌編劇、《盜墓筆記》、《暗黑者》、《老九門》等爆款劇集的“幕後操盤手”白一驄負責劇本改編工作……

由此來看,IP基礎本就深厚,又有如此專業的製作團隊“保駕護航”,劇版《七月與安生》非常值得期待。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演員表現遠超預期,“雙生花”的成長故事還有哪些驚喜?

對於劇版《七月與安生》的演員選擇,崔亮表示,電視劇《七月與安生》從一開始挑選演員的時候,就有遵循一個原則,“基於作品設計,以及劇中每個人物的特點選擇演員。”

劇中安生的扮演者沈月,憑藉熱門劇集《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中性格樂觀的元氣少女——“陳小希”一角進入大眾視野;七月的扮演者陳都靈則出演過《左耳》、《死亡筆記》等多部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通過觀看這些作品,以及與演員的長時間交流,崔亮發現兩個女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開發空間。“沈月本身非常開朗機靈,雙商很高。與此同時,她的氣質,包括她的性格里也具備安生身上的倔強和隱忍。陳都靈也是,通過之前出演的作品,她清純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在跟她接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她非常的聰明,性格也堅韌要強,還非常勇於接受挑戰。她們其實非常貼近安生和七月的氣質特點。”

確實,相較於原著而言,電視劇《七月與安生》在內容上進行了大量的擴充,而故事起始點也調整到高中時期。同為90後的陳都靈和沈月在外形上非常貼合人物形象,使得觀眾代入感更強。

不過,作為一部跨越10年的情感成長題材的劇集,兩位演員並不僅僅是需要“本色出演”那麼簡單,兩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以及故事後期大篇幅的職場生活,也對演員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創作歷時3年,劇版《七月與安生》如何打造“升級版”代入感?

對此,崔亮也講出了自己的考量,“都市女性的青春和成長是辯證的,青春是成長的青春,成長也是青春的成長。劇中這兩個女孩,無論是故事開始之時還是結束那刻,她們都依然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依然年輕有活力,沈月和陳都靈自身得天獨厚的條件,恰恰可以完美詮釋這兩個角色的十年。”

而且相較於話劇、小說等表現形式,電視劇的篇幅較長,這為《七月與安生》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兩個年輕人成長經歷中,我們選取了很有代表性和價值的片段,來描寫兩個女孩的故事。細膩的情感鋪排、豐富的事件講述,對於兩個女生‘成長性’的表現,非常有幫助。”

從目前的拍攝情況來看,沈月和陳都靈的表現非常符合崔亮的預期判斷。“我覺得她們沒有讓我失望。她們詮釋的人物內心戲,包括她們的表演層次,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表達得非常精準,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喜。”

目前,《七月與安生》的拍攝週期已經過了四分之一,預計於9月初殺青。崔亮希望,到時候觀眾去觀看劇版《七月與安生》的時候,依然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

歡迎訂閱“首席娛樂官”,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