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他们用半吨海水,为您解密一片海洋

导语

六八世界海洋日到了,作为清洁能源的供应者,核电站在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下面,请随小编深度探访红沿河核电站的海水监测工作吧。

世界海洋日|他们用半吨海水,为您解密一片海洋

初夏的一天,天晴风轻,红沿河核电化学环保处的小伙伴们出海了。这不是出海兜风、钓鱼烧烤,他们此行只有一个目标——取海水。这可是个力气活——容量为25公斤的塑料桶要装满25桶,小编掰着指头算了一下,足有半吨多重。打这么多海水要弄啥勒?听小编一一道来。

测量海水放射性核素水平是否变化,是核电站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人员每次提取海水都有固定地点,便于对比历次监测的数据变化。这些小伙伴每年要进行4次海水监测,并形成专门的监测报告。

世界海洋日|他们用半吨海水,为您解密一片海洋

这天,工作人员要测量的是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海水先要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化学试剂。看,加入高锰酸钾之后,海水的颜色立刻变成紫红色。

根据红沿河核电站《环境监督与监测大纲》,核电站周边海域的海水要进行10种目标核素的测量,包括铯-137、钴-60等。监测项目多,小伙伴们才会取这么多海水。

世界海洋日|他们用半吨海水,为您解密一片海洋

实际上,海水、空气中都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但含量非常低,对我们的健康不会造成影响,核电站则重点监测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即是否由于核电站运行造成放射性核素的增加。

世界海洋日|他们用半吨海水,为您解密一片海洋

随后,海水经过氧化、沉淀、过滤、加热、研磨等程序,才能提取到海水成样。看,100公斤海水最后提炼出32.5克的海水成样。它呈深灰色,与常见的粉末无异。

世界海洋日|他们用半吨海水,为您解密一片海洋

这些样品不能马上检测,而是要装入小盒静置26天,这个过程要防潮、避光,让样品中的天然核素自然衰变,从而避免天然放射性核素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静置26天后,海水成样才能正式检测。它被放入专门的伽马谱仪中,测量8万秒(相当于22.2个小时)后,电脑会自动给出读数,工作人员将结果认真填入《核素分析结果记录表》,并与核电站建设前的天然本底样本数据做对比,编入专门的监测报告。

世界海洋日|他们用半吨海水,为您解密一片海洋

小编了解到,自从红沿河核电站2007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红沿河核电站的海水放射性水平一直保持稳定,说明核电站的运行未对海水水质造成影响。如果大家对红沿河核电站的环境数据感兴趣,可登陆公司网站www.lhnp.com.cn查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