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與」山寨幣」真的對立和統一了嗎

比特幣與”山寨幣”真的對立和統一了嗎

比特幣:從0到1的創造

比特幣是一個“從0到1”,“無中生有”的技術產品,但其理論背景和技術儲備絕非是無中生有,憑空出現。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其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中顛覆了大眾對貨幣的認知:建議在貨幣領域引入自由化的市場競爭,將貨幣和其他的商品或服務一樣,以達到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目的,最後能夠脫穎而出的必然是一個最好的貨幣,而米爾頓·弗裡德曼(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則提倡廢除美聯儲,設想用一個自動化系統取代中央銀行,以穩定的速度增加貨幣供應量,消除通貨膨脹。但是,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意見或者思想為何無法受到重視呢?

因為技術上無法實現。這個類似於理論物理學科一樣,很多理論是通過科學家的想象和邏輯推理得出的,無法直接通過實驗去驗證,但這並不妨礙一個理論的正確性。

比特幣不同於以往任何的貨幣或者財富,它存在於計算機代碼中,而不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這種出現類似於在奴隸社會時發現了石油,或者在封建社會發現了核裂變,99%的人無法理解,也不知該如何利用。但我們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石油或者核裂變可以帶來能源領域的巨大變革,進而引發社會運行方式的劇變。

因此,很多人對比特幣無法理解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劃時代的產品或者技術,只有站在未來回頭看才能理解,當下是很難看清楚的。

比特幣就是如此,而且,比特幣是一個不可逆的創造,人類再也不可能回到沒有比特幣(或者其他替代品)的時代,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從實物貨幣到貴金屬貨幣,再到信用貨幣,貨幣的形態和本質都在不斷進化,貨幣領域和生物領域一樣,存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永不停歇。

山寨幣: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對於創新者的模仿,改進在各個領域都普遍存在。先有了谷歌,後有了百度;先有了ebay,後有了淘寶,先有了摩拜,後有了ofo。對於創新者的模仿和改進是一件好事,充分有效的競爭可以讓最好的產品脫穎而出。

從比特幣誕生之後,模仿者和革新者就層出不窮。無論是打著“比特金萊特銀”口號的萊特幣還是號稱“比特幣2.0”的以太坊,現在的數字貨幣領域可謂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在我看來,大部分的山寨幣都是多餘的,山寨幣只能存在於特殊的時間節點或者特殊的空間背景下,正如我們可以預見,如果國內引入谷歌和FACEBOOK,那麼我們便沒有理由再去使用百度,微博一樣。所以,模仿者只能存活在特殊的空間或時間背景下,山寨幣也是如此。比特幣在開發和傳播上的止步不前給了山寨幣廣闊的空間,比特幣還是個8歲的孩子,還處於一個發展初期,所以可以預見,在很長的時間裡,比特幣和山寨幣還是會共存。目前數字貨幣的市值還並不太大,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流入,甚至很可能出現比特幣和山寨幣集體上漲的普漲格局,這主要是由於資金入池導致的水漲船高,信用貨幣體系不可避免的會加速印鈔機的運轉,當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了鑄幣權的重要性,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將貨幣的發行權交給數學,交給計算機,而不是交給某個君主或者某個機構,這需要時間,甚至這個進程會受到打壓。

但是,山寨幣和比特幣共存的局面難以長時間共存,當時間足夠長,技術足夠成熟時,我們只需要擁有一種或幾種全球通用的數字貨幣就足夠,絕對不會是現在這樣幾百種數字貨幣,也就是說,未來大部分數字貨幣會死掉。

我不是說現有的山寨幣都是毫無創新的模仿者,有很多幣在算法,發行,交易,區塊生成都有其獨特之處,但在現階段99%的人對比特幣都尚未理解之前,這些功能都是一種過度開發。就像安卓系統一樣,開源的程序代碼擁有無窮無盡的潛力,目前比特幣在開發路線上的分歧無法長時間持續,而未來也會有無數的新功能新改進加入到比特幣網絡當中,只不過是這個過程需要多久而已。

因此,比特幣和山寨幣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共存,且價格和山寨幣甚至有可能共同上漲,但發展到成熟階段,比特幣和山寨幣便會呈現一種對立的關係,即山寨幣的持有者會慢慢迴流到主流的數字貨幣(比特幣或者其他名字的貨幣,現在還無法預知),最終是一個分久必合的結果。

如果大家對礦機有需求。或者跟礦機有關的問題都可以來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