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一場徹頭徹尾的陰謀?

比特幣與法幣之間的互補發展

比特幣,一場徹頭徹尾的陰謀?

比特幣引發的爭論已經不少,有人說比特幣是一個擊鼓傳花的博傻遊戲,還有人是一個經典的龐氏騙局,還有人卻認為這是一款成功的算法貨幣,將成為貨幣的未來。有的人因為比特幣暴富、還有的因為入手時機不佳,而虧得一塌糊塗。比特幣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比特幣與真實的國家法幣呈現相反的發展方向。

比如當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各國會想到通過量化寬鬆的經濟政策,加大貨幣發行量。這時,恰恰體現出比特幣的通縮貨幣的優勢,而成為很多人們保值的方案;而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傳統貨幣堅挺穩定,比特幣的起伏波動,就很容易被拋棄。

所以,比特幣也能成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比特幣價格狂飆,那就代表全球經濟景氣指數不佳;反之,比特幣低迷,說明全球經濟向好。同樣,比特幣在某個國家非常受歡迎的時候,也是這個國家經濟不景氣的標誌;反之,這個國家景氣指數很高。

比特幣作為一種高科技算法貨幣,一方面處於高速發展中,同時也受到各國的打壓。未來的發展不外乎兩種結局:迅速壯大,成為虛擬貨幣中的領頭羊,成為稱霸一方,甚至可以和真實貨幣一較高下的獨立金融體系,甚至成為獨立第三方世界貨幣;第二,被各國扼殺,最終不了了之。

歷史上的貨幣戰爭

所以,筆者認為,對於個人而言,比特幣只有投資價值;對於國家而言,則具有戰略價值。比特幣或許對一國的金融帶來威脅,但恰恰是這一點,能夠讓比特幣成為一種金融武器。這就好比原子彈,威力巨大。你可以不用,但你一定得有幾顆,防止別人濫用。

比特幣在強大的國家金融體系面前,還沒有多大威力,但對於金融體系糟糕,貨幣超發通貨膨脹嚴重的國家,比特幣和一些虛擬貨幣,就可能取代本國貨幣,成為事實上的法定貨幣。當一個國家的貨幣都不受控制,那國家的財政也就岌岌可危了。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就發動了兩次貨幣戰爭“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次是楚國,齊國高價收購楚國特產——鹿,一邊在邊境悄悄收購囤積得楚國的餘糧。楚國人因為捉鹿而耽誤了農時,導致米價飛漲,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達到了本國人口的四成,楚國元氣大傷,而不得不向齊國臣服。另外一次“衡山之謀”也與此類似,讓衡山國稱臣。

比特幣是一場金融陰謀?!

對於那些經濟根基不牢,通貨膨脹嚴重的國家,類似比特幣這樣的“通縮”虛擬貨幣,就很容易打動很多人,成為該國公民喜愛的儲值貨幣。對於缺乏金融體系的窮困國家,比特幣甚至可以扮演臨時銀行的角色。在未來,一個國家舉國使用一種虛擬貨幣,並非不可能。

一個國家的運行,需要稅收、財政,這一切都需要獨立的金融體系,一旦這些都建立在非本國貨幣上,國家的經濟命脈也就不在自己手中。經濟決定政治,當一種比特幣成為很多地區的通用貨幣時,比特幣就能夠扮演世界國幣的角色。

目前比特幣還是非主權國幣,聲稱自己是去中心貨幣,並沒有被某個國家所控制 。但事實上,比特幣最初的成員多在發達國家,在發達國家中認可度較高,而在不發達國家中,比如中國和印度這類發展中國家,普及率還很低,比特幣體系的參與者也太少。比特幣並非自發管理,而是擁有比特幣基金會這樣的組織在運作和維護。

儘管比特幣不是主權貨幣,卻打著發達國家的烙印:比特幣的算法來自日本,是一個神秘的日本人中本聰提出,至今沒在媒體上露過面;比特幣基金和發起者,最初也是在美歐等計算機技術發達的國家。

當今世界,貿易爭端不斷,各國都想保持本國的貿易順差,把自家的商品傾銷的別國。但每個國家都不是傻瓜,都在睜大眼睛盯著每天的貿易數字。但藉助虛擬貨幣,在別人的貿易壁壘上開個口子,卻很難被對方發現。也許,這也是比特幣被設計出來時,沒有想到的玩法。

比特幣是不是一場陰謀,一場用於打壓第三世界貨幣的陰謀,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現在知道的是,比特幣去中心體系中,管理比特幣的是網絡科技發達的歐美國家;而使用比特幣的群體,卻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