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委會議:賦予雄安新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據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7月6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在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成果的基礎上,不失時機推進重大全局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繼續推進改革,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點難點問題上來,集中力量打攻堅戰,激發制度活力,激活基層經驗,激勵幹部作為,紮紮實實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滬寧、韓正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關於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的方案》等多個文件。

會議指出,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這個定位,圍繞創造“雄安質量”,賦予雄安新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在創新發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構建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會議指出,在北京、廣州增設互聯網法院,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在總結推廣杭州互聯網法院試點經驗基礎上,回應社會司法需求,科學確定管轄範圍,健全完善訴訟規則,構建統一訴訟平臺,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

會議強調,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要以強化法律監督、提高辦案效果、推進專業化建設為導向,構建配置科學、運行高效的公益訴訟檢察機構,為更好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提供組織保障。

部分會議要點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載體,要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動員和激勵廣大農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機制為著力點,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範有序發展的長效機制,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問題。要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推動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

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要民生工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學前教育規律,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健全學前教育政策保障體系,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期盼。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變革

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創新預算管理方式,突出績效導向,落實主體責任,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要順應居民消費新趨勢,從供需兩端發力,積極培育重點消費領域細分市場,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形成合理消費預期,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

對於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具有重要意義。要把確保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聚焦文物保護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強制度設計和精準管理,注意盤活文物資源,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績效評價工作

要針對當前政府購買服務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對購買服務行為的經濟性、規範性、效率性、公平性開展評價,提高規範化、制度化管理水平,提升財政資金效益和政府公共服務管理水平。

●開展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工作

目的是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要聚焦統計法定職責履行、統計違紀違法現象治理、統計數據質量提升,突出重點、發現問題、嚴明紀律,維護統計法律法規權威,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好統計制度保障。

●浙江等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中央層面的制度和政策設計

對需要中央層面解決的事項,要列出清單,統籌考慮,分類處理,通過機構改革、投資審批改革、信息共享、法律修改等措施,抓緊研究解決有關問題。

●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

要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保持現有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崗位等級設置和晉升制度不變,改造現有職員等級,建立主要體現德才素質、個人資歷、工作實績的職員等級晉升制度,拓展基層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空間。

■ 延展

人大代表曾建言增設互聯網法院

今年全國兩會時,曾有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增設互聯網法院,稱近年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網絡侵權、網絡欺詐、個人網絡信息洩露倒賣等案件也增加很多,為此建議進一步擴大互聯網法院試點範圍,提高網絡違法案件審判質效。

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提到的杭州互聯網法院於去年8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今年的工作報告專門提到,在浙江杭州設立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實現線上證據在線提取、線上糾紛快速審理,探索涉互聯網案件審理新模式。

根據最高法文件,自2017年8月18日起,杭州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杭州市轄區內基層法院有管轄權的涉互聯網一審民事、行政案件。其受案範圍包括互聯網購物、服務、小額金融借款等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人格權糾紛等6類案件。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杭州互聯網法院實現了100%在線審理案件,開庭平均用時25分鐘,平均審理期限48天。同樣類型的案件如果在普通法院按傳統方式審理,開庭平均要用60分鐘,平均審理期限98天。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此前告訴新京報記者,杭州互聯網法院創新了不少審判機制,比如它形成了一套以網絡訴訟平臺、視頻庭審機制為中心的訴訟流程和程序規則,讓起訴、調解、立案、舉證、質證、庭審、宣判、送達、執行等訴訟流程全程網絡化;當事人還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核驗身份,在線填寫起訴狀,上傳電子證據,完成申請立案,5分鐘內就能完成立案手續。

關於公益訴訟,今年3月,“兩高”發佈了《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提到檢察機關是行使公權力的國家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是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職權行為,為此明確了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身份提起公益訴訟。

按照會議內容,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可以構建配置科學、運行高效的公益訴訟檢察機構,為更好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提供組織保障。 新京報記者 王夢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