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潜规则”曝光!

微信公众号山东头条news

由中新社山东分社主办。解读焦点事件,反映深度民意。关注山东头条(CNS-SD),可获取连续不断精彩内容。

选南方城市还是北方城市?

在省内读大学还是去省外?

优先选专业还是先看学校?

专业选冷门还是选热门?

……

6月28日,山东考生开始填报高考志愿。

志愿填报被称为“第二次高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谓“考得好,还要填报得妙”,这项可能决定人生的决策要如何选择?报志愿“潜规则”了解一下!

填报志愿“潜规则”曝光!

职业、专业、学校和地域,咋取舍?

职业优先原则

适合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例如想当老师、医生、会计等,那么报志愿就可以从这一职业出发。

第一步: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专业。

第二步:找出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

第三步:找出孩子所喜欢的未来就业或读书的城市。

第四步:通过优选,进行排列组合。职业—专业—学校—地域,或职业—专业—地域—学校。

填报志愿“潜规则”曝光!

专业优先原则

适合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

如喜欢数学、物理、外语等,报志愿时就要从这些学科的相关专业出发,在分数有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排列组合。

适合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

如果考生分数只能考取一般应用型大学,如民办学院或高职专科,那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最好没有门槛的专业。

填报志愿“潜规则”曝光!

学校优先原则

此原则适合那些专业特长不明显考生。

成绩优秀,没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考生成绩优秀,能上名牌大学的话,那么报志愿时就要遵循学校优先原则。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定要求,即便不公开提出,也会暗中立规矩。本科是第一出身,需要倍加重视。

成绩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各学科成绩都不突出的考生,没有最强,也没有最差,往往什么专业都可以,那就把学校放在首位吧。

填报志愿“潜规则”曝光!

地域优先原则

如果你在职业、专业、学校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那就地域优先吧。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政治视野、同学人脉还是就业机会,大学四年会影响你的一生。

莘莘学子对自己理想大学的所在地有相似的排序:

1、北、上、广、深等国际大都市;

2、直辖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非省会的如厦门、青岛等国内中心城市,还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3、不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及沿海地区的非省会城市;

4、不发达地区的非省会中心城市。

每个考生对大学所在地都要认真对待,综合考量。

填报志愿“潜规则”曝光!

牢记六大禁忌

忌越俎代庖

填志愿时,很多人知道,一切都该以孩子为中心。但在实际填报中,家长往往不知不觉又引导孩子遵从他们的意见,成为志愿填报隐形主宰者。

忌盲目随从

看人家报什么,也跟着报什么。考生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别人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但你盲目跟着走,不一定能被录取。

忌目光狭隘

除了高考统考之外,还有自主招生、国家专项计划等多渠道升学机会。

省外也有好大学,不少地方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到外地上学,宁可“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

忌草率了事

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为孩子好好规划未来。在填报志愿时,直接拿着孩子分数,网上查询“我家孩子分数,能上哪所大学和专业”。得到答案后,就安排孩子填报该志愿,草草了事。

忌冒险主义

常看到有考生在偌大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这是高分考生和家长易犯的错误。

忌全依兴趣

在填报高考志愿中,兴趣很重要,但认识自我更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自己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是填报志愿的首要因素。

填报志愿“潜规则”曝光!

志愿填报影响考生未来人生的职业规划,是项“技术活”。填报之前认真研究、多方咨询、理性选择,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圆梦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