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律疑惑?可以來慈谿的「鄉村法律診所」求診

有法律疑惑?可以来慈溪的“乡村法律诊所”求诊

陳雲傑(左)為六塘村村民解答法律問題。

陳雲傑第一站來到鎮上永清南路213號的鋁合金店。這是一次回訪,“鄉村法律診所”對矛盾糾紛提供“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見到陳雲傑,老闆馬國海熱情地迎出來。前段時間,他遇到一件煩心事:他將鋁合金門窗安裝工程發包給了強某,強某在作業時摔傷了脊椎,決定回四川老家靜養,雙方對賠償費用起了分歧,經崇壽鎮司法所調解,他一次性賠償12萬元。“對方已回老家,這事總算解決了。”馬國海說。陳雲傑建議,請人施工時應該簽訂承攬合同,約定雙方權責,以便發生意外時更好地維權。“已經說好了,今晚就和施工方籤合同!”馬國海點點頭說。

崇壽鎮是慈溪的偏遠鄉鎮之一,讓群眾有身邊的法律顧問,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正是“鄉村法律診所”設立的初衷。陳雲傑和其他簽約律師顧問、片區民警、綜治幹部定期到設在村裡的“法律診所”“坐診”、遇事則“出診”。

在六塘村,陳雲傑現場“施診”。村民王花絨家門前有條約20米長的路,建在一位村民的承包地上,是其一家多年來進出的唯一道路,每年給對方50元“使用費”,最近對方提出加價到300元,她覺得太高,於是跑來求助陳雲傑。陳雲傑拿出《民情工作手冊》,在民情需求情況欄中仔細記下情況,然後約見矛盾的另一方。陳雲傑說:“大家都是同村鄉鄰,抬頭不見低頭見,再說根據《物權法》中‘相鄰關係’的法律規定,作為王花絨家出入的唯一通路,你應該為王花絨家的通行提供必要的便利。”一番溝通後,雙方以150元的價格達成協議。

時間接近傍晚。陳雲傑來到傅家路村,遇上村和諧促進會專職副會長陳鋒。這位村民眼中的調解高手,趁機向陳雲傑諮詢起調解過程中遇到的涉法問題。

回到鎮司法所,陳雲傑收穫滿滿。“最開心的就是,我說的話、講的理村民們都認。”這位85後小夥靦腆地笑了。

自今年4月以來,該鎮“鄉村法律診所”累計接待群眾諮詢求助54次,解決法律糾紛22個,矛盾糾紛化解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