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書香潤金城——應縣圖書館創建國家一級館紀實

有一種追求叫創業;

有一種精神叫奮鬥;

有一種情懷叫奉獻。

應縣圖書館,正式工和臨時用工加起來,也不過區區9人,卻在館長牛強的帶領下,以創建書香應縣為目標,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積極探索,奮力攀登,一年一個新臺階,不僅讓書香浸染了金城,而且今年還躋身國家一級圖書館行列,這是我市獲此殊榮的唯一的一家縣級圖書館,給應縣爭了光,也為朔州添了彩。

一脈書香潤金城——應縣圖書館創建國家一級館紀實

千方百計擴館藏

提起應縣圖書館,可謂是小孩沒娘,說起來話長。2014年以前,該館由於原館址屬於一級危房,失去了根據地,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勉強開展一些活動,也是剛拉開架勢,就得草草收場。館內藏書滿打滿算不過兩萬餘冊,而且大部分還是破帽遮顏,缺胳膊短腿。轉機始於2014年,這年,應縣縣委、縣政府斥資1500萬元,建起了面積近五千平米的新圖書館,並一鼓作氣,投資300多萬元購置新設備,購買新書充實館藏,使應縣圖書館再不是舊容顏,發生了大改觀。不過,這與讀者日益增長的對好書的閱讀需求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怎麼辦?路由人走,業因人創。在各級的大力支持下,牛強和全館同志一道,主動接受挑戰,拋棄“等靠要”的被動思想,自我加壓,主動出擊,他們充分發揮應縣人民熱愛文化、崇尚讀書的優勢,集中全縣各界的力量來豐富館藏圖書。從2014年起,他們通過應縣電視臺、《應縣信息》、應縣公眾信息網、《塔鄉兒女》、《應縣文藝》等媒體發出倡議書,號召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界人士、發揚書香濟世、文化育人的傳統,慷慨解囊為圖書館捐贈圖書。應縣圖書館接受捐贈後,除了給予捐贈人收藏證書及贈書目錄外,還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予以大張旗鼓地宣傳鳴謝。對捐贈金額大的設立專室、專架,並在每冊圖書扉頁上加蓋個人姓名捐贈圖章。先後設立了曹居臺先生捐書專室、嶽聖朋閱覽室、薄善禎、賀仁軍、馮全寶專架,實現了圖書館和捐贈者、讀者之間高效的對接,使捐贈者和讀者能夠及時瞭解捐贈工作的進展與成果,進而深化圖書館服務,激發捐贈者的熱情。去年,在山西省地方誌辦公室的鼎立支持下,他們又創辦了應縣方誌館,這是山西省首家縣級方誌館,原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題寫了館名。截至目前,為應縣圖書館捐贈圖書的社會各界人士達300多人,發放捐贈收藏證書200多個,共接受捐贈圖書5萬多冊。特別是曹居臺先生,每年為縣圖書館捐贈10萬元用於購買圖書,已經連續堅持了四年。

如今的圖書館,與往年不一般,到處是好書,滿眼是經典。這話呀一點沒錯,你看,它設有電子閱覽室、學術報告廳、少兒閱覽室、青少年閱覽室、老年休閒閱覽室、盲人視障閱覽室、綜合閱覽室、報紙期刊閱覽室等16個功能服務區,閱覽座位400多個,計算機40臺,寬帶接入100兆及朔州市總分館建設數字圖書館專用寬帶10兆;擁有藏書12萬餘冊,電子圖書54萬冊,全年訂閱報紙、期刊120多種。可謂功能齊全,藏書豐富,為廣大讀者貼心營造了一個精神家園。

一脈書香潤金城——應縣圖書館創建國家一級館紀實

千辛萬苦活動忙

一脈書香潤金城——應縣圖書館創建國家一級館紀實

千村萬戶送書香

牛強和他的同仁有一個夢:讓書香浸潤應縣的城市鄉村。讓農民因為讀書致富,讓學生因為讀書清華,讓市民因為讀書充實,讓城市因為讀書文明。為了這個夢,他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奮鬥不停步。春秋五渡,風雨滄桑,他們始終奔忙在送書下基層的路上。無論是偏遠荒涼的山莊窩鋪,還是人流攢動的集鎮鬧市,都留下了他們播撒書香、傳授知識的匆忙聲音。據不完全統計,5年時間,他們共送書下基層達140多次,受益群眾3萬多人次。

2017年,山西省把應縣列為全省縣級總分館試點縣。應縣圖書館緊抓這次難得的機遇,科學佈局,合理配置,一鼓作氣成立了14個分館,為各分館購置圖書1.4萬冊。讓全縣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就可以盡享圖書盛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孜孜不倦的耕耘自會取得碩果累累的收穫。2015年以來,應縣圖書館先後被評為朔州市文明單位、山西省圖書館服務宣傳週與科普宣傳週先進集體,山西省全民閱讀先進集體、全國全民閱讀推廣先進集體。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書香深沉。

文/豐開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