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購」營銷模式背後:互金行業加速優勝劣汰

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存在以來一直風波不斷,政府不斷在加強監管,行業正處於備案的衝刺階段。但即便如此,亂象卻一直未曾停息。

在不久前結束的“6.18”電商年中促銷中,主推“0元購”模式的斐訊智能產品取得了7.1億元的總銷售額和72.2萬臺的產品總銷量。但僅一週後,與其捆綁開展“0元購”合作的互金平臺聯璧金融卻出現兌付困難,目前被警方已介入立案調查,將“0元購”推向了風口浪尖。

據悉,所謂“0元購,”就是利用先購買後返現的模式,在消費者正常購買產品後,將獲得的K碼在指定理財平臺上進行等額產品的提現,多作為互聯網理財平臺的獲客導流促銷手段。

此模式在實際運行中讓一些消費者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認為這是平臺促銷手段的一種,可以“薅羊毛”獲利。“網絡上一些免費的電器我都領取過,一種促銷手段嘛,可以趕這撥紅利。”北京市民鄭先生表示,一些電商平臺使用的促銷“1元購”,互聯網約車平臺的打車折扣自己都嘗試過。

但隨著類似聯璧金融兌付困難等問題的出現,不少消費者開始對這種“福利”背後的目的產生質疑。

他表示,“儘管華夏萬家金服和聯璧金融的營銷手段相似,但風控體系、運作模式不同,不可同比。不管採用什麼樣的獲客手段,平臺提供什麼樣的理財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儘管目前一系列連鎖反應讓市場產生了不信任情緒,但萬家金服和斐訊作為戰略合作伙伴,還是會堅持繼續合作,同時在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理財產品的前提下,未來還將與更多產品平臺開展戰略渠道合作。”

在華夏萬家看來,“0元購”只是互聯網理財平臺多種營銷推廣方式的一種,平臺是否安全跟是否採用“0元購”沒有必然聯繫,盈利模式才是關鍵,而非獲客手段。

但聯璧金融爆雷等一些亂象的出現不但給“0元購”這種正常的營銷手段帶來負面影響,也加深了大眾對互金行業的不信任,而信任是行業發展的基石,信任度的降低必然會帶來行業格局的改變。

據瞭解,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全面洗牌,監管逐步趨嚴。P2P亂象的出現也再次呼籲監管政策出臺。在政策、監管、輿論等壓力下,處於備案期的互金行業也正經歷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考驗,面臨業務調整難度大、備案時間緊張、利潤空間縮小等困難,很難避免行業野蠻生長後的陣痛。

業內人士稱,消費者的理財投資觀念也很重要,既不要被嚇退,也應該留意風險,本身風險與收益是孿生兄弟。而健康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也應避免被市場劣幣造成的恐慌情緒所拖累。

相關監管部門也一再提示廣大消費者,保持理性投資,加強學習研究,認真分辨各類平臺的理財產品模式,特別是要認清其是否具備相應資質,注意相關風險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