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更多发现请关注 西安城记

发现身边这座城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前言 | Preface

经济,是城市命脉!西安经济发展的关键,主要载体是的开发区。不久前,高新区和经开区两大“粮仓”换帅,这引发了众多人的猜想。

自王永康执政西安之后,大整合、大规划和大产业,成为西安各大开发区的主基调。过去的2017年,西安开发区开始了“焕新”:以顶层设计破除“各自为政”、以产业带形成“全局规划”和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形成内部的“你追我赶”。

“大西安”发展新节点,起点决定未来。这次“换帅”,「西安城记」对开发区发展有三大猜想:

第一大猜想 | 开发区合并有实质性进展

二〇〇〇年前后,是中国(大陆)高速城市化的重要节点。每座城市,都有它鲜明的阶段特点。对于西安来说,是众多开发区设立后的“开发区造城”模式。

开发区,是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置的区域。西部地区的西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灵活方式,早期快速推进了西安的城市化进程。随着时间的推进,林立的开发区弊端已现:

一是“各自为政”,造成规划、产业和招商等一体化的壁垒;二是面积不大数量众多,让人对西安发展产生“摊大饼”的误读。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西安高新区航拍(摄影/刘强)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本来,西安几个重要的开发区在全国都出类拔萃。但在《2006-2016年,这是西安被耽搁的“黄金十年”》里,有网友评论说“对开发区收权,造成高新活力下降、曲江异常低调、经开工业停滞。

1990年后的西安“走出围墙”,高新区和经开区作用巨大:产业的推动力,带来人群、资金和消费的聚集。这个过程,高新区和经开区演变成为核心城区,并成功带动多个外围新城的发展。牵一发动全身,这两大区域活力一旦降低,就会产生极大范围的影响。

自2017年开始,西安开发区负责人“高配”启幕: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一把手”,分别由市委常委李毅、李婧、吴健兼任。随后,李毅,东赴渭南成为陕西最年轻的七〇后市长;李靖,西往杨凌成为中国唯一农科城的“铁娘子”。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西安经开区航拍(图片/网络)

调整上层机构设计,有利于打破枷锁。王永康提倡领导高配、扁平化管理,充分对开发区放权。主要开发区负责人均由市级领导兼任,整合具有关联度的开发区。2018年西安开发区发展的大猜想:

1、开发区是否可行政化:碑林区 、莲湖区和新城区“三区合一”大背景下,困扰高新区和经开区等发展,是否能得到“名额”上的突破,值得期待!

2、开发区的实质性整合:从大整合角度的源头上,实现开发区整合,解决功能重叠性开发区的“各自为政”、招商“内耗”、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第二大猜想 | 西安的“粮仓”发展未来

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西安GDP达到7469.9亿,名义增速全国第一。从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开发区占据了较大比重。

在中国相关的定义里,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西安虽然有众多的开发区,但“马力”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新区和经开区。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高新区,有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等核心产业。2017年,实施“5882”路线图,启动第三次创业。经开区,拥有先进制造、汽车和现代工业等集群。2017年,实施“三新战略”,建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大西安”时代,体制上进行改革的开发区,过去的一年内迸发出了惊人的活力:华为、中兴和吉利等落户,代管富阎板块等大事件不断。有着丰富改革经验、来自浙江的钟洪江和带领宝鸡高新区发展的王琳,“接棒”高新区和经开区,大任在肩!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不同与其它规划,“三廊”是站在城市产业带上的大构想,对未来发展有极大的推动力。谁落实,谁就胜出!

面向未来,西安实施“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的方针政策。那么,在经济领域范围,高新区和经开区是两个“万亿大走廊”的核心。对此,「西安城记」数次发文解读了这一规划(见文底链接)。

作为西安经济“粮仓”的高新区和经开区,2018年核心猜想就是“万亿大走廊”如何实质性推进。

1、形成真正“一体化”产业规划:“万亿大走廊”,以“廊”的线性破“区”的点状。但是,若要形成真正的线性效应,上升到省级决策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方式,值得借鉴。

2、形成片区性的整体协同发展:通过产业纽带重组城市模式,形成开发区与行政区联动的产业、交通和人居等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区域的融合发展和齿轮咬合。

第三大猜想 | “西引力”下的少年西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种说法,如果用在西安的党政领导人身上,也丝毫不为过。

自2017年开始,西安开发区负责人“高配”中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李毅,已是陕西最年的市长;李婧,则是“美女”。当然,还有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启用“外埠人才”:这就比如新任高新区“一把手”的钟洪江,是“浙江铁军”中的成员之一。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官方消息,在选优配强“一把手”、大力提拔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省委书记胡和平与省委组织部态度很明确。这,契合王永康对开发区“一把手”高配的用人布局。

早在2009年,王永康到重庆南川区的一年时间里,就让干部赴浙江百强县市参加跨省市挂职锻炼,重庆首开先河。当时《重庆日报》报道:“……特别是把浙江开明开放的发展理念、实干图强的务实作风、精明精细的细腻特点引到南川。”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西安年·最中国”、无人机表演、抖音传播……这是西安身段越来越轻松、心态越来越年轻的表现。

那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健全制度机制,积极改革创新,出台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实施方案,不拘一格引人、选人、用人。这个方面,我们的大猜想:

1、让年轻的人焕新西安:城市的发展,政通方能人和。“大西安”的崛起,需要从上到下的一致行动:以“新”破“旧”,以“胆识”破“窠臼”!

2、大胆启动“外来的和尚”:无论是大秦的崛起,还是盛唐的包容万象,会念经的“外来和尚”越来越多,才能带给西安带来新思想、新风貌。

西安城记「万亿大走廊」专题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文=聂海峰

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西安开发区“换帅”:三大猜想,下一步走向何方?

与西安城记一起,见证西安新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