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千年晉祠聖母殿與邑姜之謎

揭秘千年晉祠聖母殿與邑姜之謎

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有一處古老的皇家園林建築——晉祠。晉祠古園林裡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聖母殿。聖母殿裡貢奉著一位慈祥的母親。那麼這位慈祥的母親是誰呢?

揭秘千年晉祠聖母殿與邑姜之謎

周武王趁商朝“內虛”之時,突然發動討伐戰爭,結果呢商朝“突然死亡”,西周王朝便建立起來。周武王平定天下後,在有關場合說了一句肺腑之言,《倫語.泰伯》記載了這句話:“予以亂,臣十人。”在周武王看來,周朝能奪得天下,並且最總坐穩江山是與十個人的輔佐和幫助分不開的。這十個人分別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邑姜。

大家請注意這裡面的兩個名字太公望和邑姜,太公望是姜子牙,這個名字大家都熟悉,而邑姜這個名字知道的人就不一定有多少。因為她的身份比較特殊,一她是姜子牙的女兒,二她是周武王的王后,三她是周成王的母親。

揭秘千年晉祠聖母殿與邑姜之謎

邑姜確係姜子牙的女兒無疑,這才是真正的史實。那麼邑姜的母親又是誰呢?換句話說,姜子牙的妻子又是何人?《封神演義》中有一個人物我們大家一定不會忘記。就是被姜子牙封神時封為掃把星的那位馬大腳——馬氏,姜子牙的的妻子。關於她的事蹟不僅歷史上有記載,就連野史裡也有記載。宋朝王茂《野客叢書.心堅石穿,覆水難收。》中說到:姜太公妻子馬氏,不堪其貧窮而離他而去,及太公既貴再來。太公取一瓢水傾於地上,令妻收之,並且對馬氏說:“若言離更和,覆水定難收。”這個典故就是“覆水難收”成語的由來。東漢範嘩的《後漢書.何進傳》中也記載了這個典故。那麼後來姜子牙的妻子是歷史上記載的申姜,他在當時的牧野地區為姜子牙生了十三個兒子。他們大部分生活在河南省東部與山東省西南部地區。不過有一點要說的是邑姜可不是申姜所生,邑姜的母親叫桃花女。據專業考古人員發掘發現了桃花女的家鄉就在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的桃花村,所以現代學者們都稱她為桃花女。據挖掘出的歷史古籍的記載顯示桃花女才是姜子牙的髮妻,姜子牙在古稀之年時娶了時為二十歲的桃花女,在石樓縣桃花村桃花女父親的墓中出土了國家級文物“龍型斛”,還出土了姜子牙和桃花女的銅像。這些出土文物對姜子牙個人,周朝的歷史,以及道教的起源都有很深的研究價值。

揭秘千年晉祠聖母殿與邑姜之謎

姜子牙老夫配少妻,桃花女為他生下一個聰明可愛女兒,這個女兒就是邑姜。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中轉引的《帝王世紀》都提到過邑姜。“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邑姜就是武王的妻子無疑。那麼邑姜和武王結婚時的年齡有多大呢?歷史學家給出了肯定回答:“一十八歲正當年華!”姜子牙五十來歲娶了黃花大姑娘桃花女,沒多久便生下邑姜,這是考古工作者肯定的事實。

而《史記.齊太公世家》曰:“呂尚蓋嘗窮苦,年老矣,以漁釣西周伯。”姜子牙在古稀之年抵達西岐打拼,曾經於渭水河邊垂釣,在那裡遇到文王,不僅史料裡有記載,而且已經被西周出土的甲骨文所證實。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武王斃,年五十四。”成王姬銿當時的年齡也只有十三歲,並且還有一個弟弟姬虞即唐叔虞。

人物、年齡都確定了,那麼武王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妻子作為興周滅商的十大功臣呢?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記載的不多,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出土的青銅器的銘文上看到蛛絲馬跡:“王姜(邑姜)作為母后隨子伐楚。”“康王(成王之子,武王之孫)十九歲王姜(邑姜)幫孫子帶兵遣將。”這就可以說明邑姜是一個當時的軍事家,她的本領不壓於“女將軍婦好”!她年輕時颯爽英姿,她晚年卻威風凜凜,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孔子曾經說過:“有夫人焉,九人而已。”《倫語.泰伯》。聖人如此,其他人就不說了。但是即便如此歷史還是在它的縫隙裡露出了邑姜這位偉大的母親的一些信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英雄人民一定不會忘記她。當然除了帶兵打仗,在周朝的政治中心邑姜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搞好上下級關係一直是中國人的一個難題做過頭有拉幫結派之嫌,上下級關係疏遠了則形成令不行禁不止被動局面。一般的問題都出在內部!中國古代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太多太多!我們在這裡著重探討一下邑姜的用人之道:第一、愛民如子,對待人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他,教育他,幫助他成人。第二、獎罰分明。這一點非常重要。有功則獎,有過則罰,不任人唯親但是要唯才是舉。第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那麼我們說邑姜就是如此用人。邑姜做為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是井然有序,我們在西周時期出土的青銅器上看到的銘文記載:“帝后關愛太保召公!”

邑姜之所以早早進入周朝政治中心主要原因是武王早早病故,成王年幼不得已而為之。西周時期也面臨著“第二代難關”問題。因為周武王在伐紂的第二年就去世了。留下了年僅十三歲的周成王,沒辦法邑姜只好自己走到政治前臺。邑姜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成王,一個就是晉國的開國元勳唐叔虞。

對於唐叔虞歷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左傳.昭公元年》中說:“武后懷孕在身,某一天夜裡做夢,見一白髮老人云游到此對武后說,你會生一個大胖小子,但是你要千萬記住他生下來以後左手是摶著的,你要乘他熟睡之機掰開一看,是什麼字便是他的名字。結果等孩子生下以後,瞅機會一看果真孩子的手心有字,就是個“虞”字。為什麼要特別介紹一下唐叔虞呢?因為西周中期的穩定和他的關係密不可分!成王繼位實際是很危險的。因為文王有十三個兒子,武王病故以後呢,文王其他的兒子都在虎視眈眈地等著繼位,中國古代一般情況下是“兄終弟及”,那為什麼會選擇成王繼位呢?這裡是眾說紛紜,但一條就夠了,當時的皇后邑姜對“他們”不信任。那麼怎樣才能使成王穩坐泰山呢?

揭秘千年晉祠聖母殿與邑姜之謎

首先,成王封了自己的弟弟姬虞為古唐國王,古唐國在河、汾之東方百里。由於古唐國處於晉水之陽姬虞便將古唐國改為晉國。這就是古代晉國的來由。

《史記.晉世家》中記載了這一典故,古曰:唐叔虞。這裡有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成王繼位時只有十三歲,決定封王的大事不可能是成王,那麼是誰能做出決策呢?那會不會是周公旦呢?肯定不是!因為當時真正做出如此決定的人還在——皇后邑姜。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西周時期成書《春秋經傳集解》來解讀一下:“邑姜,晉王之妣也。”“妣”是人對故去的母親的一種尊稱。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的古代皇家園林建築——晉祠,就是第一代晉國王姬虞為母親修建的祠堂。這就進一步說明邑姜和晉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到了春秋末期三家分晉以後,魏、趙,韓的實力依然可以與秦國相抗衡。可見其當時震懾諸侯國的能量。邑姜覺得姬虞雖然年輕,但是他和成王都有良好的基因,和周朝對歷代良好的教育,唐叔虞一定能夠成為成王的左膀右臂!結果,她的作法是千真萬確!晉國在唐叔虞的治理下,是風調雨順,蒸蒸日上,連老百姓種的莊稼都生產出來“嘉禾”,叔虞拿著趕緊獻給成王。晉國在唐叔虞的精心治理下國泰民安成為西周時期的第一強國。成王經營的周朝得依靠弟弟姬虞和外公姜太公,這就是由於血緣關係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牢不可破!太公被封齊國以後就形成一個堅強的政治堡壘。你能說這不是母后的遠見卓識嗎?邑姜超強的政治才能,關鍵是如何用人這個問題非常老道。周公每天都會揹著成王上朝,召公、畢公竭盡全力保衛京衢,上下一心為成王效力,這些都與邑姜的威望和長期的政治努力有關。

每一個人的命運都不同,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而邑姜的不幸是接連不斷,武王早逝,成王也早逝,繼位的是康王姬釗,邑姜又以老太后的資歷去教導他,在軍事上運籌帷幄,排兵佈陣,調兵遣將,威風不減當年。

在外交上邑姜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時候老臣已所剩無幾,隨之而來的是圍繞康王的許多諸侯勢力,我們可以看《左傳》中記載:昔我先王熊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他們分別是楚,齊,魯,豫,衛國的君主。其他君王都是周朝的諸侯王國,而楚國屬世襲貴族,連楚國都能俯首稱臣,這就更加證明邑姜的政治能力是超強的。

邑姜一生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也肯定會遇到無奈和選擇,但是她依然選擇了堅強,發揮了她的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