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賞石歷來是中國文人騷客精神生活的一大雅事,賞石之風始於商周,興於秦漢,盛於唐宋。

文人士大夫們以超然塵世、笑傲煙霞為生活樂趣,而賞石作為自然景觀的縮影也被提升到了蘊涵人生哲理的境界,成為文人們寄情山水的對象。

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北宋時期的書畫家米芾更是達到了“愛石如痴”的境界。“平生兩膝不著地,石業受之無愧色。”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顯得荒誕,趣味十足。

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明陳洪綬《米芾拜石圖》

《宋稗類抄》一書中敘述的一則故事更是極為有趣。

書中說米芾聽說安徽的靈壁縣產奇石,便請求到此地為官。到漣水後,他一心收藏奇石,並給每一塊奇石賦詩一首。他玩石玩得神魂顛倒,以致荒廢公務。

當時上司楊次公為察史,當時楊傑(字次公)為按察使,知道米芾因好石而廢事,就以反腐倡廉的名義到漣水視察。一臉的嚴肅,狠狠地批評米芾說:“國家讓你治理一個千里的大郡縣,這麼多的公務,你不去認真處理,為皇上分憂,成天只知道擺弄這些石頭,成何體統?”

米芾見領導發脾氣了,趕忙湊上前去,從左袖中取出一塊‘嵌空玲瓏,峰巒洞壑皆具,色極清潤’的石頭說:“這樣美麗的石頭,誰看了都會愛不釋手。”

楊傑只瞟了一眼。米芾見楊傑不喜歡,就把石頭放進左袖。又拿出一塊‘疊嶂層巒,奇巧又甚’的石頭。楊傑還是不怎麼高興。

米芾最後拿出一塊‘盡天劃神鏤之巧’的石頭,對楊傑說:難道你不喜歡這塊石頭嗎?”

楊傑忍不住了,突然開口說:“非獨公愛,我亦愛也!”接著就隨手把米芾的那塊石抓在手中,頭也不回,徑自登車而去。

同為北宋時期文學家蘇軾也曾作詩“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試觀煙雲三峰外,都在靈仙一掌間”表達了對袖中藏石的珍愛。

于右任先生常喜愛書寫的書法內容“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蕩胸。”剛好對應了蘇軾的這首詩。

他用簡潔的文字寫出來了這種石迷們常有的懸念——美石藏在衣袖裡還未見到,就感到有“氣雲蕩胸”了。 “詩眼”便是這一個“袖”字,袖中的秘密,讓人浮想聯翩。

或許我們難以體會賞石這種“三山五嶽,百洞千壑,覶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的精神享受。但是,于右任先生的書法絕對是一場視覺的饕餮。

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釋文】: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蕩胸。

【題識】:一清先生,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尺寸】:139cm×34.5cm×2

【上款人簡介】:

一清先生即錢一清,臺灣明星化工總經理。成立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花露水與爽身粉,一推出後即風靡全臺,供不應求。在60至七十年代,成為臺灣女性的必備品。錢一清時任明星化工的高級主管,鼎盛時期與政商及文化名流互動交往頻繁。

文獻及著錄:

《高山仰止,旦復旦兮——“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週年紀念集》

展覽:

“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週年紀念展,(上海)復旦大學于右任館,2014年9月。

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釋文】:袖中奇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蕩胸。

【題識】:竹賢先生正,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尺寸】:126cmx29.5cmx2

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釋文】: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蕩胸。

【題識】:紹鎔仁仲正,四十二年九月,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尺寸】:86cm×13.5cm×2

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釋文】: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蕩胸。

【題識】:振業老弟,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尺寸】: 126cm×23.5cm×2

古代的賞石文化原來這麼有趣~

  西安市徳風堂畫廊以“傳承弘揚、誠信求真”為宗旨。長期購、銷于右任、石魯、黃胄、何海霞、劉自櫝等名家書畫作品。名人字畫定製(帶視頻或作者本人與作品的合影),幫您免費鑑定字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