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三個副中心城市,汕頭,珠海,湛江,哪個最有發展前景?

多多裴伴最重要

很遺憾的說,上述的三個城市都不是副中心城市,如果說單從條件而論的話,我個人認為珠海的綜合實力遠遠超過其他的兩個備選城市。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何定義什麼是副中心城市,產業佈局、經濟發展結構、人口、區位、教育醫療科研等等都是重要的參考位置,特別是大灣區即將形成的今天,我想湛江和汕頭無論從質量和產業體量都還遠遠落後,就算得到了,也是疲於奔命……珠海的主要問題是涉及到港珠澳大橋的另外兩個中國最特殊的大都市,自身的優勢和體量還不夠大,還需要大灣區內資源的調配。

汕頭最好的發展機遇暫時還看不到特別大的機會,應該加強自身的特色產業經營和經濟體量的提升。

湛江還是先想辦法把本地的扶貧工作先抓好……


本將奶阿布

答案肯定是珠海,原因如下:

一、地理位置

珠海位於富裕的珠三角地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臨近澳門和香港,周邊產業鏈十分完善,可謂佔盡天時地利,這是湛江和汕頭無法比擬的。當年深圳就是藉助毗鄰的優勢迅速發展起來的。


二、政策

珠海是特區,還擁有橫琴自貿區,目前的橫琴CBD建設得如火如荼。汕頭雖然也是特區,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和排外情緒,很難引進外來資金,而且有能力的潮汕人大都到外面發展了。湛江地處落後的粵西地區,雖然近年引進一些大項目,但都是國企,民間投資不夠活躍。


三、交通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珠海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珠海經濟將與香港澳門深度融合。雖然汕頭已有潮溼機場,高鐵也直達深圳,但無法和珠海的交通優勢比較。湛江就更加不用說了,目前還沒通高鐵,粵西機場也還在建,雖然湛江是個深水良港,但周邊有北海、海口和茂名等港口,部分抵消了湛江港的優勢。


相對於珠海,湛江和汕頭最具優勢的是人口,但可惜人才外流嚴重,無法和珠海競爭。

珠海


湛江


汕頭


麼爺的舅舅

汕頭、珠海、湛江三個廣東副中心城市,影子君認為最有發展前景的是珠海。分析如下:



一,珠海有區位優勢

珠海位於珠江口西岸的出海口,東南接澳門,北鄰廣州,與深圳香港隔江隔海相望,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圈內,深中通道的建設,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不僅讓珠海與深港的聯繫變得更為親密,更讓珠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連接點,區位優勢是湛汕不能比的。



二,珠海在大灣區建設中獲得更大機遇

珠海不僅有區位優勢,還擁有一個國家級新區--橫琴新區,是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之一。橫琴自貿區定位為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是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是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的新平臺。珠海將利用橫琴這個特區中的特區作為平臺,在大灣區建設中,與灣區各市尤其是廣深港澳的融合度會比汕頭、湛江更高,承載的功能更多,獲得的發展機遇更大。



三,珠海將享受到更大的"人口紅利"

珠海取消了之前的積分入戶政策,推出了極為寬鬆的入戶政策,對於符合需要的人才可以直接入戶,這將為珠海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要素,人才更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以前,珠海的人口規模偏小,常住人口才170萬,這或許是制約珠海發展的因素之一。現在實行寬鬆入戶政策,宜居宜業、發展機遇空前的珠海,人口規劃將大幅增加,人才隊伍將會迅速壯大,這對珠海的經濟發展必然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影子伴你

珠海市常住人口150萬左右;地區生產總值(GDP)2200億。 年進出口總額5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20億美元;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投資所佔比重為10%。


汕頭全市戶籍總人口540萬左右。全市生產總值2200億左右。 全市進出口總額小於1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小於10億美元。

湛江2017年的GDP也在2500億以上。湛江的面積最大,物產也最為豐富,特色繁多,人口在700萬左右。湛江的缺點是,距離政治文化中心要較遠,不受資本青睞。



珠海城市雖然小,地理位置在,毗鄰在深圳、香港、澳門、南沙的旁邊,佔據了先天的,天時地利條件,經濟在人均上來講比汕頭湛江要好一些。

其實這三個地區都很有特點,汕頭,畢竟是潮汕地區,有更多名勝古蹟,在傳統上更有廣東的風土人情。湛江接近東南亞,氣候和海產品,獨具一格。

另外惠州人口在500萬以內,2017年的GDP在3400億左右。風景秀麗,環境優雅,物價低廉,適合養老。

個人認為,珠海和湛江,都有機會,汕頭更能代表廣東。珠海地理位置原因,可能未來發展得更好一些。


億香帥

我們先來看一波,這三個城市的上半年經濟發展數據。

珠海

2017年上半年,在以工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帶動下,珠海經濟延續一季度的良好開局,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一、經濟增速保持穩中有進。

上半年珠海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5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4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86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574.41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557.40億元,增長6.1%。

二、工業繼續保持良好增勢。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1.1個百分點。分產業看,六大支柱產業中,家電電氣增加值增長13.0%,電子信息增長19.9%,石油化工增長7.1%,電力能源下降0.7%,生物醫藥增長15.1%,精密機械製造增長65.5%。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656.36億元,同比增長7.4%。1-5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6.1%,利潤總額增長9.7%,虧損企業虧損面同比降低4個百分點,虧損額下降6.6%。

三、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上半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175.45億元,增長48.7%,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7.7個百分點,其佔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由一季度的21.0%提升至23.1%。在基礎設施投資的帶動下,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0.39億元,同比增長15.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133.24億元,下降3.8%,其中製造業投資115.80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投資627.13億元,增長20.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327.86億元,增長10.0%。

四、消費市場企穩回升。

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8.65億元,同比增長10.9%,增幅比一季度提升0.6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18.32億元,增長13.7%。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零售額117.02億元,增長3.1%;住宿業零售額12.70億元,增長33.0%;餐飲業零售額50.97億元,增長9.9%;零售業零售額377.96億元,增長13.1%。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銷售的商品零售額為2.51億元,同比增長51.7%。

五、外貿進出口和吸收外資額小幅增長。

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284.87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766.50億元,下降5.1%,進口518.37億元,增長17.6%。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13.77億美元,同比增長2.7%。

六、財政收支實現雙過半,支出向惠民生傾斜。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72.55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稅收收入134.12億元,增長10.0%,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7%,比一季度提升5.2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248.72億元,增長13.6%,其中教育醫療等九項民生支出169.61億元,同比增長13.7%,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68.2%,比一季度提升4.3個百分點。

七、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

6月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620.44億元,同比增長29.9%;存款餘額6524.15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製造業貸款同比增長29.7%,增幅比3月末提升11.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貸款和購房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4.4%和43.9%,增幅分別比3月末回落9.0和29.8個百分點。

內容來自於: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70727/144639104014.shtml

汕頭

1-9月,汕頭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生產總值1700.29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6%。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1-9月,汕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42.19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完成總產值2735.91億元,同比增長10.2%;銷售產值2639.80億元,同比增長10.2%。在增加值中,輕工業增長11.2%,重工業增長6.4%;民營企業增長11.1%,股份制企業增長10.6%,集體企業增長8.4%,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8.2%。部分行業保持較好增長勢頭,其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4.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4.1%,紡織業增長11.2%,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11.0%,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增長10.6%,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10.1%。1-8月,汕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5.33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1-7月提高0.3個百分點。

交通和港口生產形勢穩定。1-9月,貨運量4502.46萬噸,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個百分點。客運量1494.75萬人,同比增長4.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港口貨物吞吐量3711.8萬噸,同比增長0.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集裝箱吞吐量96.4萬標箱,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高位增長。1-9月,汕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0.68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增長73.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0.4%,工業投資增長22.4%;國有經濟投資增長48.5%,民間投資增長28.7%,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下降37.3%。

城鄉市場銷售穩定。1-9月,汕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2.09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市場增長11.6%,鄉村市場增長10.6%。從商品限額以上零售額分類看,傢俱類增長71.4%,日用品類增長56.9%,菸酒類增長52.2%,金銀珠寶類增長42.3%,中西藥品類增長35.2%。

出口增長繼續乏力。1-8月,汕頭進出口總額362.39億元,同比下降1.3%,增速比1-7月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268.85億元,同比下降4.0%,增速比1-7月回落2個百分點,進口額93.54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比1-7月提高1.6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625萬美元,同比增長26.5%。

財政收入增長逐步提高。1-9月,汕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32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64.92億元,同比增長17.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4個百分點,高於非稅收入增速13.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2.39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民生支出187.19億元,佔總支出的77.2%,同比增長15.5%。

金融市場持續穩健運行態勢。9月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餘額3380.00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6月末回落0.2個百分點;貸款餘額1502.27億元,同比增長17.0%,增速比6月末提高4.5個百分點。

內容來自於:http://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71101/161621110947.shtml

湛江

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放緩。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314.42億元,增長7.5%,增速分別較1-4月、上年同期回落了0.6、2.7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增長7.3%,輕工業增長7.9%。民營企業增長8.9%,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6%,外商及港澳臺企業下降3.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995.92億元,增長13.4%;累計完成工業產品出口交貨值77.48億元,增長33.8%。全市工業用電量44.18億千瓦時,增長47.1%。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持續下降。1-5月,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89.00億元,增速由1-4月下降0.7%擴大至下降6.1%,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了13.3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9.2%,工業投資下降12.1%。民間投資增長7.9%,佔整體投資的比重為59.9%。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196.1萬平方米,增長65.4%;商品房銷售額131.50億元,增長89.9%。

消費市場平穩。1-5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4.77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較1-4月回落了0.3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提高了2.6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552.16億元,增長11.69%;住宿和餐飲業72.61億元,增長10.6%。

進出口總額較快增長。1-4月,全市進出口總額100.16億元,增長37.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了5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59.46億元,增長22.2%;進口總額40.70億元,同比增長67.6%。

居民消費價格平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保持較高水平。1-5月,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1.1%,漲幅較上年同期回落1.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累計上漲7.6%,漲幅較上年同期提高10.8個百分點。

港口貨物吞吐量較快增長。1-5月,全市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471.0萬噸,同比增長17.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湛江港集團有限公司完成5312.0萬噸,同比增長19.3%。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4.8萬標箱,同比增長34.5%。

銀行存貸款餘額增速持續回落。5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996.29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了3.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662.10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了5.8個百分點。

內容來自於:http://www.zhanjiang.gov.cn/fileserver/statichtml/2017-06/a7abf5c7-d7e9-4515-9dca-857da6b5a616.htm?cid=

看了上面一大串數據(看到頭都暈),總的來說珠海是最有發展前景,因為它有粵港澳大橋,其次是湛江,再到汕頭


添論事

汕頭最有發展前景。

1、2017年汕頭的GDP固投社消工業投資的增速廣東第一,固投總額僅次於廣深佛惠,社消總額僅次於廣深佛莞,GDP遠超肇慶。

2、汕頭市區高鐵站在改造,規模11臺23線,僅次於廣深,可以說秒殺珠海的城軌站了,還有BRT和雲軌在建,2條高速在建,國內最大海底隧道在建,各種高架快速路在建,交通發展前景最好。

3、汕頭民營經濟發達,房價低消費低,適合高速發展,珠海房價太高了已經限死了人口增長,註定是個小城。全球大城市都是以人口數量來衡量的。

4、珠海旅遊資源匱乏,除了長隆一無是處,汕頭有美食,有小公園民國建築群,有南澳島,海水是藍色的,珠海的海水是黃的,沒一個沙灘漂亮。

湛江除了GDP比汕頭珠海高,其它數據完敗。


專殺黑子

講到GDP,湛江是排名最前的,但是人均來說,湛江應該是最少的。

講教育,汕頭大學,覺得非常好的,還有李嘉誠支持。與以色列聯合辦的學院,國際辦學。珠海也有一堆國內頂尖高校辦的分院分校。在湛江來說,雖然有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冠以省的名稱,但是,廣州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一大批比海大,廣東醫學原還厲害。就我而言,廣東海大,廣東醫學院還要得到省的更大支持,加強經費支持,人才支持,加強學科建設,才名副其實。

就地理位置來說,三地各有各的優勢。珠海處於珠三角,靠近廣州省城,毗鄰港澳特區,港珠澳大橋開通,深中通道的建設,有利於更好地吸收深圳香港的資金人才管理經驗,有這麼好的發展支撐。該地區的居民收入也高,消費能力相應地高。但我也覺得,這個地區的發展競爭力也大,其他城市發展得都比較好了,珠海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式。

汕頭位於廣東最東邊,靠近臺灣,待迴歸之後應該會有大發展,與珠海一樣,還有特區光環,有政策優惠。而且潮汕人比較團結,潮商又愛打拼。但又有一種說法,潮汕話難懂,這會是一個語言溝通障礙,而且潮汕人排外。

湛江,處於南海之濱雷州半島,祖國大陸最南端,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西隔北部灣與東盟相望,既可以發展旅遊業,也可以進行經濟合作。而且擁有西南地區的巨大腹地,機場港口鐵路等設施都有,升級建設就能很好地支持發展需要。還是人力資源大市,每年對外輸出大量勞力,湛江只要能提供就業機會,就能推動經濟大幅度增長。湛江還是南海艦隊司令部駐地,擁軍大市,在如今“軍民融合戰略”上升為國家層級戰略來說,湛江如果能與軍工企業合作,加快軍工技術轉化民用技術,加強高新技術引進建設,吸納退役軍人就業,肯定會大有前途。但是湛江目前的社會治安,廉政建設,城市形象,居民素質等方面還有待加強。(個人拙見,若不嚴謹,敬請原諒)


末等生100

上述三個城市都不是副中心城市。在三個城市中,汕頭最沒前途,成立特區四十年已說明,起不到經濟發展的示範作用,就跟周邊的揭陽,潮州對比,誰更發展快還有一比,所以徐汕頭外。湛江,珠海都會發展很快。湛江位於廣東西部,有機場,深水港,有跟省城的直通高鐵,是廣東去海南特區的通道,面國家大陸面向南海的最南端,將來南海島礁收回後,將有很大的開發,湛江跟海南都是南海的後勤基地。珠海更不用說了,9+2大灣區之一,還有廣袤的土地,還可吸引更多的人才。發展迅速,可期!


和元健1

作為廣東的三個副中心城市,目前地理位置最好是珠海,珠海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中國經濟特區之一。

改革開放幾十年,珠海經濟不溫不火,早已錯過最佳發展時期。在整個大灣區的經濟格局下,珠海的定位比較尷尬,昔日同門兄弟深圳早已變成灣區老大,連政治地位不及自己的佛山和東莞都已經摔了幾個身位。在大灣區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優勢產業不多。珠海的現狀只能說不怪自己不努力,只怪周邊學霸太強大。

論未來發展前景,最看好湛江。在廣東的西部乃至整個北部灣地區,未來需要一個城市來引領北部灣地區的發展。

無論從國家戰略還是兩廣自身的發展需要,北部灣地區的發展都將是中國輻射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

環顧整個北部灣地區,海南由於國際旅遊島定位的限制,再加上缺乏大陸經濟腹地,大型現代工業無法落地。而廣西的幾個城市,受本省經濟總量的限制,目前還不具備更高格局的基礎。

唯有湛江,左右逢源,背靠中國最大經濟體廣東,未來再建成北部灣地區最大的高鐵中心,實現廣東經濟兩翼齊飛戰略,伴隨國家海上絲綢之路,輻射東南亞,發展前景巨大!


kun坤記

珠海就是名正言順的副中心城市的領頭羊。珠海早在《十三五規劃剛要》就為中央省定位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並提出建設國際化創新城市,生態文明新特區。在產業發展方向重點打造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海洋裝備工程、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等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群。下圖是珠海未來發展的重要產業群。(圖片來源網絡)





一、珠海發展現狀與態勢分析

隨著今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綱要馬上就要出臺,珠海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更加重要。珠海在大灣區的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發展優勢突出,在灣區的角色地位是珠江西岸粵西灣區的核心城市。為引領粵西經濟發展作表率,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珠海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緣發揮作用明顯。是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岸城市最直接的橋頭堡城市,是大橋經濟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最大受益的城市。珠海在珠江西岸城市地位當然僅次於廣州深圳是理所當然。發展後勁和潛力在大灣區中日益凸顯。



橫琴自貿區建設,推動粵港澳的深度合作,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打造國際休閒旅遊島,打造中國與葡語系、西語系國家商貿合作平臺。建高度開放,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平臺。

珠海城市定位到2030年人口達到大城市標準。到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270萬以上,2030年總人口達到500左右。珠海2017年GDP總量為2554億多,人均GDP總量是15.293萬元排在廣州深圳之後。據社科院最新城市創新能力排名前10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惠州、肇慶、江門、河源。

珠海發展後勁潛力巨大,雖然目前GDP總量不高,未來3~5年翻翻答案是可能的。至2017年珠海城市發展各項指標非常突出,珠海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27萬標箱,到2021年貨物吞吐量超2億噸以上,成為華南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物流中心,在2017年全國億噸沿海主要港口增速位居第二名,珠海港未來的目標是快速進入世界50強港口行列。

珠海機場2017年旅客吞吐量再創新高全年突破900萬人次,目前珠海機場大力拓展國內城市新航線,擴建機場新航道,預計2018年目標全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200萬人次。

二、汕頭髮展現狀與態勢分析

汕頭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衝、海濱鄒魯。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佈《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綱要》2017~2030提出定位廣州和深圳為主中心城市。把珠海、汕頭、湛江打造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汕頭與珠海同是改革開放的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發展始終不盡人意,汕頭全市常住人口560.82萬人,今天的汕頭經濟發展已落後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甚至GDP各項指標都落後於珠三角其它城市。2017年汕頭各項經濟指標也不盡人意,GDP總量2351億元,人均GDP也只有4.2025萬元。

汕頭2017年港口貿易全年貨物吞吐量4889.70萬噸,集裝箱129.90萬標箱。就兩項經濟指標與珠海對比都有很大差距。珠海2017全年貨物總吞吐量超1.3噸,集裝箱277萬標箱。就兩項對比都要超出汕頭一倍有多。人均GDP更是汕頭的兩倍,各項經濟指標領先汕頭。伴隨粵港澳大灣區、橫琴新區的各項利好的疊加珠海的發展後勁潛力巨大。
三、湛江發展現狀與態勢分析

湛江地理位置在廣東省的最南端的雷州半島,東臨南海南望海南島,西靠北部灣,北倚大西南,湛江港素有天然良港著稱。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中國大西南和華南地區貨物出海主要通道。湛江市至2017年常住人口達到724.14萬人。

湛江2017年各項經濟指標GDP總量達到2890億,人均GDP為10.4207萬元,港口貿易貨物全年總吞吐量1.4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90萬標箱為歷史新高。湛江近年各項經濟指快速上升,發展勢頭良好。但港經濟發展與珠海對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就海運集裝箱珠海是湛江的二倍以上。貨物總吞吐量持平。


綜合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各項經濟指標和發展後勁做對比,無疑珠海作為粵港澳大灣的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各項經濟指標都完勝兩個城市,加之珠海有媲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緣優勢,從經濟指標再到發展後勁汕頭、湛江都無法與珠海比拼。這是完全看好珠海的發展前景和優勢所在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