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夜話:區塊鏈監管那些事兒

昨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心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首次舉行,在澳門、博鰲的喧囂之後,逐漸有了一個科技盛會的樣子,也展示作為國內區塊鏈老牌社區巴比特的深厚實力。而在大會的前一天,銀保監會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表一篇論文:《分佈式賬戶、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發展與監管研究》的工作論文。

論文指出,與分佈式賬戶、區塊鏈、數字貨幣相關的資金交易結算、衍生產品交易、ICO 融資、運營交易場所等活動均為法定金融業務,須納入相應的金融監管框架,在許可範圍內合規審慎經營。針對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監管者應遵循“技術中立”原則,按照金融業務本質實施監管;及時對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穿透定性”,防止冒用“技術”名義違法違規開展金融業務。

烏鎮夜話:區塊鏈監管那些事兒

這一論文也被廣大的區塊鏈媒體和韭菜們解讀為,ICO將重回祖國大地的信號,一度興奮不已。但是比特幣堅定在6000以下徘徊的腳步,讓這個信號也沒有那麼美。接著烏鎮朦朧的月光,我們聽聽出席今天會議的學者、大佬們如何看待我國下階段區塊鏈監管的那些事兒:

烏鎮夜話:區塊鏈監管那些事兒

浙江省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會長金雪軍認為,區塊鏈技術要做到大規模的落地,三個因素非常重要。首先,在技術層面上要突破一些關鍵點,並且要穩定運行。其次,經濟上證明可行性,因此必須要用應用場景,有相對的成本優勢和效率優勢。最重要的,還要符合社會和政策監管的基本需要。

烏鎮夜話:區塊鏈監管那些事兒

中國人民大學大數據區塊鏈與監管科技實驗室主任楊東教授對沒有過早監管如今大熱的區塊鏈領域而表示遺憾,並表示,ICO禁止是臨時的,監管還是必要的,因為出海之後,還會更亂,而政府對區塊鏈最好的監管方式是“以鏈制鏈”。現在某交易所的交易挖礦,雖然區別於股票分紅,但本質還是分紅,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這種分紅行為是非法的,但是不是需要按照現行的法規去看,還需要研究。

烏鎮夜話:區塊鏈監管那些事兒

ChinaLedger 技術委員會主任、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工程師白碩表示,ICO現在全球各個國家的態度不一,我們國家是比較審慎的態度,對銀保監會昨天發的論文,不必要進行太過於樂觀的解讀。

烏鎮夜話:區塊鏈監管那些事兒

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一鋒則是闡述瞭如何將區塊鏈用於身份證明。在現實世界中,自己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身份的證明需要物理介質、第三方、身邊的環境來證明。而區塊鏈從比特幣開始就引入了身份。在區塊鏈上所有的交易,都是和賬戶地址以及帳戶背後的公私鑰息息相關。不過,人們對區塊鏈是否需要匿名依然存在爭議,對此張一鋒認為,完全匿名的區塊鏈,只能在虛擬的世界裡進行自我循環。一旦區塊鏈需要影響現實世界,對接現實世界時,是沒法繞開身份這個問題的,只有和身份產生關聯的區塊鏈,才能夠真正和今天社會進行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