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有關專家考證:毛毯河又名苗人河,因沿河兩岸皆是苗族兒女居住,因此也叫苗人河或苗灘河。

毛灘河發源於金鈴鄉響水洞,在懸崖峭壁之中,一股水桶粗細的龍洞水凌空噴出,在山谷間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鳴聲,金鈴鄉利用天然的高水位落差最早建起了金鈴電站。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苗人河風景之一:三把刀)

金鈴電站以下,流水匆匆,時而隱伏於地,不見蹤跡,時而峰迴路轉,躍出地表,奔騰於兩山峽谷之中,川流不息。行十餘公里至新樂鄉,始稱毛灘河。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毛灘河沿河彙集諸路山水溪流,水勢漸大。水能資源也極其豐富。縣委縣政府通過招商,引來了重慶能投集團在石柱與湖北利川交界的地方,修建了三層巖電站。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苗人河風景之一:好想看看洞穴裡面的秘密)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苗人河風景之一:流血巖)

毛灘河下游流經湖北省利川市文鬥鄉,後又迂迴輾轉,流經彭水縣蓮湖鄉,在彭水鬱山境內注入鬱江。

從石柱地段三層巖到利川市文鬥鄉龍口境內的十餘公里是毛灘河流域最為險峻的地段,當地人更習慣叫她苗人河。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苗人河風景之一:苗人洞)

千百年來,連當地土生土長的山民也沒有幾人走過,傳說裡面有許多珍稀動植物和多處絕世美景。它深藏在茫茫的雲霧之中,七彎八拐的河流一路狂奔湧出峽谷,從峭壁的頂峰到谷底,高的地方垂直海拔接近兩千米,山上雲霧繚繞,山腳河水奔流,自古就有寧翻千座山不過苗人河的傳說。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2005年,武陵都市報楊敏等人用了兩天的時間曾作過一次探險旅行。

需要說明的是,他們一行是由文鬥出發,沿河逆流而上。

後來楊敏在日記中曾有記載:

抬頭是萬丈絕壁,腳下是波濤洶湧的河谷,每走一步都要從茅草和灌木叢中使勁地往前鑽。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在鑽過幾大片茅草叢之後,眼前出現了雄偉的峽谷和如絲帶飄來的彎曲的河流。仰望絕壁直刺青天,綠色的植被像厚厚的毯子,從山頂直鋪到河邊,清脆的鳥鳴在河谷中久久地迴盪,如詩如歌。這裡彷彿是天外仙界,世外桃源。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一路走過了毛幹河、渡口塘、香樹塘、葫蘆塘、環石樑、大洞塘、巖桑塘、沙塘等八道河塘和美麗的景點之後,就來到了最艱險的三角樁。這三角樁由三塊巨石組成,河水洶湧著從巨石下流過,河道兩邊是懸崖絕壁,十分兇險,沒有任何地方供人攀爬。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後來是嚮導用吊繩跳進了洶湧的河水中,冒險遊過了河,他把繩子繞在巨石上拴牢,然後我們手吊著繩子身子浮在水上,在嚮導的護送下一個一個過河。到達對岸,衣褲都溼透了,貼在身上更增加了行走的艱難。但是,沒有人皺眉頭,尤其是同行的兩位女同胞。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過河後,有的地方更難行,由於水深浪急,無法沿河道上行,就只有往懸崖絕壁上攀爬。峽谷幽深,太陽無法照射谷底,巖壁上長滿了青苔,十分溜滑,人要攀爬更是艱難無比。我們只好藉助繩索,冒著隨時都會跌下絕壁的危險,一寸一寸地往前挪動,既不敢向下望更不敢抬頭向上看,屏住呼吸,就像貼在懸崖上的壁虎,用生命去丈量每一寸岩石。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就這樣,克服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苦難,挑戰一道又一道險關,這時已近中午,峽谷中升起了炊煙,那炊煙在綠色的峽谷中悠悠地飄蕩,像一首詩,像一首歌,更像一條承前啟後的緞帶,一頭連著古老的峽谷,一頭連著未來的藍天!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下午5點,最艱難最危險的地段終於到了,這就是泥石流多發地段——千層巖和羅鍋凼。偏偏在這時,老天卻下起雨來。水流裹著泥石,飛流而下,河水又在不斷上漲。

此時,我們已置生死於度外,靠著嚮導橫在河上的繩索,在波濤中,在浪花裡挺進,大家相互擁扶著,走過了河。天快黑的時候,我們一行人同時掏出手機,用喜極而泣的聲音,向家人報告:我們再次走過了無人區,走出了苗人河,我們又見到了苗人河壯麗的風光。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苗人河風景之一:鼓墩山)

雨停了,紅色的夕陽鑽出了雲層,返程的車啟動了,幽深的苗人河在我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融入了血紅色的暮靄之中。苗人河,美麗的河,我們相信,經過旅遊部門的開發,你的絕世美景一定會讓世人震驚!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苗人河無人區巖上的猴子)

利川與石柱交界有條神奇的苗人河,流經兩省三縣!

(苗人河風景之一:老猿觀天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