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高精地圖者得自動駕駛?「三足鼎立」恐難長久

在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過程中,除了人工智能、傳感器、車聯網等技術外,地圖尤其是高精地圖的作用不可替代。在諸多有利因素影響下,國內高精地圖之爭究竟誰能勝出呢?

得高精地圖者得自動駕駛?“三足鼎立”恐難長久

得高精地圖者得自動駕駛?“三足鼎立”恐難長久

近年來,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持續提速,自動駕駛汽車也日益臨近商用。但是,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交通事故不時發生,為這一熱門行業敲響了警鐘。很顯然,在追求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同時,安全仍然是第一要素。

要想保障自動駕駛汽車安全,除了法律規範、技術升級、硬件配置等方面外,高精地圖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高精地圖是車輛定位、導航和控制的關鍵,是安全行駛的基礎。不僅如此,自動駕駛汽車要想實現規模化普及,就必須推動全產業鏈發展,而高精地圖同樣是其商業落地不可或缺的存在。

高精地圖的必要性

高精地圖的發展與自動駕駛汽車緊密相關。事實上,自從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頻繁測試以來,高精地圖產業就應勢而生,並逐步加速成長。如今,業內人士在提及自動駕駛話題時,高精地圖幾乎已經成為了必談項目。

相對於以往的導航地圖,高精地圖是專為自動駕駛而生的,也就是說其服務的對象並非人類駕駛員,而是自動駕駛汽車。與普通地圖不同,高精地圖包括了多維度下的更多信息,不僅要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3D道路數據,還要提供周圍環境與物體的詳細信息,這遠遠超出了傳統導航的概念與需求。

對於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高精地圖是必備選項。一方面,高精地圖是為自動駕駛汽車規劃道路行徑的重要基礎,能夠為車輛提供定位、決策依據;另一方面,在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出現故障或者周圍環境較為惡劣時,高精地圖也能確保車輛的基本行駛安全。

目前,高精地圖的測繪與數據採集已經展開,主要是以谷歌的車輛測繪形式為主。配備了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的測繪車輛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上進行覆蓋式形勢,從而收集道路及周邊建築物等環境信息,從而構建縝密的高精地圖數據網絡。

高精地圖發展受限

雖然高精地圖對於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而言至關重要,但是當前其發展仍然受制於諸多因素,亟待進一步突破。

首先是採集測繪速度較慢。目前大部分高精地圖的測繪都是由測繪車輛進行,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微波雷達等傳感器來收集相關數據。不過,由於測繪車輛有限,要想完成高精地圖的全面製作尚且困難,更別提還要滿足迭代需求。

其次是採集測繪成本高昂。為了確保高精地圖的精準度,採集數據時一般都需要使用高端傳感器,而一臺品質上乘的激光雷達售價就達到了2萬美元,再加上其他傳感器部件、車輛成本、人員成本等,鉅額的前期投入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最後是政策因素限制。由於地圖測繪涉及國家安全,一直以來具有地圖採集測繪資質的企業極為有限。在我國,外資企業是被明令禁止不得從事地圖採集工作的,國內具有資質行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的有且僅有四維圖新、高德、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等14家企業及單位。

能否“變現”機遇?

伴隨自動駕駛產業化發展加快,全球各國競爭持續加劇,我國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落地也提升了支持力度,對於地圖產業的發展也更為重視。目前,我國已經取消了測繪公司須由中方控股的規定,但是地圖測繪的權限依然控制在國內企業的手中。

據高盛預測,到2025年,全球高精地圖市場規模將94億美元。在國外圖商不構成威脅,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市場潛力加速釋放的情況下,國內圖商誰能率先“變現”機遇、佔得先機,未來將有望贏得關鍵主導權,成為中國市場的領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