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我也不想死

一部新片《我不是药神》这周末上映,刚“点映”,就在朋友圈火了,除了期待,片子讲的内容和我们的职业也有关。

《我不是药神》,我也不想死

剧中,一位白血病人需要长期服药维持生命,但是正版的瑞士格列宁一瓶要4万人民币,太贵了,但吃不起药,就只能等死。为了活着,找到了徐峥,购买印度仿制药,价格是正品的1/20。随着与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触,徐峥意识到他卖的不是药,是活下去的希望……

电影中一句经典的“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可以吗?”这句话简直卑微到直接刺穿心底。

一人生病,全家拖垮。

记得当初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除了让人意识到流感的严重性之外,也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一个富足的家庭,也会被突来的疾病,持续的ICU,瞬间掏空财富。

电影如此,文章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谁都不想有没钱看病那一天,所以“重疾险”是大家非常非常关注的保险,因为它可以在你生重病的时候,一次赔付一大笔钱。但重疾险比较复杂,我们在帮用户规划的时候,发现以下3点,是大家最关心的。

1、首选能“多次赔付”和“保轻症”的

单次赔付是只能赔一次的重疾险,多次赔付是能赔多次的重疾险,大多数情况下,多次重疾赔付和单次赔付的保费差距并不大,我们首选“交1份钱保多次”。

同时很多重疾险除了保重疾,同时也保轻症,如果又能“多次赔付”又能“保轻症”,保费也合理,是我们的首选。

2、保的“重疾病种”越多越好?不一定!

曾经有个朋友喜欢“抠”重疾保的病种,说:“保100多种的我都嫌少,保的越多我越喜欢”,但重疾险重疾病种这个问题,国家早就帮我们规范好了,咱们不用再一条一条“抠”条款了。

2007年保险行业协会统一制定了重疾理赔条款的行业标准,规范了各保险公司的前25种疾病的定义。从理赔数据来看,癌症仍然是理赔的第一位,占到60%。加上另外5种常见疾病已经达到理赔率的80%,而行业规定的25种重疾,总的理赔占比已经达到95%。中国人高发的疾病这25种里都包括了,所以,任何一份重疾都包含了行业规定的25种重疾,就已经涵盖了常见高发的疾病。

也就是说:重疾保险的保障病种,不一定越多越好,因为为此花了过多的保费,并不值得。如果是在投保条件和保费差不多的情况下,重疾种类多的优先就好。

3、保的“轻症病种”才是要看的点

银保监会对重疾病种进行了统一的规范,但是轻症却没有这个规范,那么我们在选能保轻症的重疾险时,轻症部分要重点看以下4点:

A、高发轻症是否都包含了。比如我们常常见到的老年痴呆(中度阿尔兹海默症)、心梗、脑梗、微创手术、脑垂体瘤等等是不是都包含。

B、疾病的赔付比例是多少。目前国内轻症赔付比例,最高是重疾保额的30%,普遍的都是20%。如果咱们买的保额是50万的话,那么10%的赔付比例差距就差了5万块钱了,所以记得要选30%的。

C、轻症的赔付次数。赔付次数肯定是越多越好,但要注意每次的赔付比例,比如有的2次赔付,每次赔付30%保额,有的3次赔付,每次赔付20%保额,选择适合的就好。

D、轻症疾病是否分组。轻症不分组要优于分组的,因为这样得到的赔付机会会更高。

重疾险非常重要,当然也非常复杂,这几天就遇到我们同事上重疾险的时候,只是因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几家拒保,现在还在核保阶段。如果当时直接买了,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做健康状况如实告知,导致后期被拒赔。

所以最好还是有个专业团队帮你分析规划,是真的太重要了。

7分钟理财(id:www7min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