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助發展 特色產業促奔康——寶興縣明禮鄉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側記

鄉村振興助發展 特色產業促奔康——寶興縣明禮鄉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側記

明禮鄉幹部與村民共同探尋產業發展新路子。

鄉村振興助發展 特色產業促奔康——寶興縣明禮鄉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側記

看著長勢喜人的藤椒,趙英康(左)和村民露出笑容。

6月29日,寶興縣明禮鄉,通鄉公路旁,座座農舍掩映在蔥鬱綠蔭中。

也就在清晨時分,當晶瑩剔透的露水還掛在樹葉尖,村民呂紹清已穿行在田間地頭。稍時,待他步履輕鬆地翻過兩座山坡,一棵棵有著寬大樹葉的果樹就出現在眼前。這是兩年多前他在明禮鄉黨委政府帶動下,種下的100餘畝山桐子。

兩年多過去,這些當初只有約70釐米高的樹苗,已長到約1.7米高。“明年就可初掛果,一串串好看的紅果果雖不能吃,卻能提煉加工成高端木本食用油,能增收、能致富。”抹去額頭上的汗珠,呂紹清笑著說。

相似的山桐子林在這裡還有很多,足有6000餘畝。隨著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這項原計劃僅在聯合村發展的脫貧項目,如今已成為覆蓋全鄉的增收致富新路子。

如今,更多相似的特色農業產業項目同樣能在此尋覓,並正在寶興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展現出更多更強的發展活力。

勤耕耘 拓寬增收致富路

因種植山桐子看到更多增收致富希望的,還有原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苟必英。早在2016年,在聯合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組引領下,認定找到脫貧增收新路子的她,就種下了30畝山桐子,成為該村25戶貧困家庭中種植面積最大的一戶。

也就在今年3月,眼瞅著已種山桐子長勢良好,並將在明年實現初掛果,她再次成為明禮鄉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參與者和受益者,將種植面積增加了近5畝。

這一次鄉里新增種植面積總計為300畝,規模不算小,涉及全鄉50餘戶村民,也是明禮鄉立足鄉村振興,於今年在山桐子產業上持續發力邁出的第一步。

“全部為兩年生樹苗,足有1.5米高,與首批栽種樹苗只有約50至70釐米高形成鮮明對比。”明禮鄉聯合村山桐子合作社負責人羅強介紹,如管理得當,新一批樹苗明年就能初掛果,可大大縮短見效週期,並在全鄉起到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種植面積上實現量變,投產後能給農戶腰包帶來多少增收呢?羅強給出了答案:與野生山桐子最高長到20米高,果實產量不穩定且不易採摘不同,改良後的山桐子樹高將控制在4至5米,待進入穩產期後,每畝能為種植戶帶來3000至4000元的純利潤。

與不少村民一樣,莊子村村民陳林今日用於發展山桐子的林地,早些年更多是栽種柳杉。柳杉見效整個週期長達15年至20年,且成材砍伐後就將進入新一輪等待週期。正是在這種對比下,越來越多明禮鄉村民主動選擇了週期僅為5年且收效時間最長可達70年的山桐子。

為讓這份熱情得以持續,今年5月,明禮鄉再次組織30多位村民代表,前往蘆山縣蘆陽街道辦的火炬村山桐子種植基地考察。在這裡,陳林不僅學到了更多種植管理技術,更親眼見證了山桐子產業在這裡已產生的富民成效。

整體有規劃,村民信心足。按已確定的山桐子產業整體推進計劃,明禮鄉今年將累計新發展山桐子面積1200畝;積極與大企業、大集團聯姻,通過品種改良和技術改良,力爭在2020年時將種植面積增加到1萬畝。

細思考 收穫滿筐致富果

山桐子得以在明禮鄉紮根並不斷做大做強,絕非偶然。

緊緊圍繞寶興縣基於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1146”總體發展思路,明禮鄉依託該縣打造“果海藥谷”特色產業環線的規劃,於今年初進一步明確了打好生態保護和資源轉化“兩張牌”,圍繞“抓林藥、做特色、促發展、惠民生”的特色發展思路。

“這一思路可歸納為‘一點一線三帶’佈局,以期達到積極調優產業結構,著力打造生態經濟新增長點,不斷夯實發展後勁。”明禮鄉黨委書記趙英康說。

這其中,“一點”即為:按照“五美鄉村”標準打造明禮鄉莊子村新村聚居點;“一線”即為:圍繞“大圓包”藥材產業環線做精做強以重樓、白芨、天麻等為主的特色中藥材產業亮點;“三帶”即為:中藥材、山桐子、羊肚菌產業帶。

以羊肚菌為例。自2016年某菌類種植銷售公司在明禮鄉落戶,流轉土地180餘畝發展羊肚菌起,該鄉就為這項產業量身定製了發展思路:第一年以公司標準化種植為主,村民就近務工和自行發展為輔;第二年,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和種植管理技術水平;第三年以該模式為基礎,實現更多村民自主發展。

萬事開頭難。與不少特色產業在鄉村落戶初期相似,明禮鄉羊肚菌產業帶建設初期也出現了觀望者多、參與者少的尷尬。其間,更有如胡本清這樣的村民反其道而行之,發展起了香菇。

但事與願違,因種植技術和營銷經驗不足,至次年4月結算時,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虧損3萬元。幾乎是同一時刻,按照標準化模式發展的羊肚菌種植基地傳來利好,投產第一年即實現豐收。

這一次,在鄉黨委和村黨支部的鼓勵下,已有16年黨齡的胡本清第一個帶頭,在去年11月種下了2畝羊肚菌,所用即為“公司+農戶”模式。“今年4月共收了550公斤鮮貨,純收入達到3萬餘元。”更多信心由此轉化為行動,目前他已尋找到合作伙伴,準備將羊肚菌種植面積增加到至少10畝。

相似的賬,趙英康也在算。從胡本清帶頭以“公司+農戶”模式自主發展羊肚菌起,全鄉截至目前已有20戶村民加入到同一行列中。“目的就是要把這項產業真正留在明禮,讓這裡的群眾成為長久受益者。”

不僅這些。更多特色產業也正按各自發展思路,在明禮鄉蓬勃發展、做大做強。

充分利用農戶房前屋後農田種植重樓,截至目前已累計發展70畝,併力爭在2020年時實現70%農戶圍繞“庭院經濟”發展重樓種植;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已建立30畝白芨種植基地,今年還將新增種植面積20畝;天麻從2014年初只有約2畝,發展到約70畝;藤椒產業從無到有,從2016年至今已達200餘畝,並已在去年初獲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