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徐樹錚?

衛華夏炎黃666999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二、重歸懷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脫離勢力遭到重創,失去背後的靠山,各個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國有了把蒙古重新納入掌控的最佳良機。

外蒙古又醞釀“撤治”、願意投靠中國政府,有經濟、政治、外交等複雜原因。

“獨立”以後,漢商被驅,外蒙古在經濟上幾乎全部依賴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臺,蘇聯又陷入長久戰亂,商貿斷絕,而外蒙古本身生產能力很差,物資就極度匱乏,很難支撐下去了。

當時,外蒙古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那些黃教大喇嘛掌握著。雙方存在著很大矛盾,而按照當年清朝的統治方式,王公貴族們是有很大實權的,所以這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構,一些內蒙古王公就又與北京政府聯繫,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開始交集,迴歸的曙光冉冉升起。



三、只差一步回祖國

當時,駐蒙古庫侖的都護使名叫陳毅。

這個陳毅,不是後來那位共和國的元帥,但他也是個很有能力,很愛祖國的人,我們不能忘記他曾經為了蒙古迴歸而作出的努力。

陳毅是晚清名將陳湜之孫,1917年,他被任命為庫侖都護使。

當陳毅敏捷地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他就向外蒙高層提出了撤銷自治,並允許中國軍隊入蒙駐紮。

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當時,外蒙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同意了。

於是,陳毅就擬了個外蒙撤治六十三條,內容基本上就如同清朝治理時期的模式,這個模式對蒙古族王公們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就獲得了大多數王公們的支持,活佛哲布尊丹巴也表示認可,活佛又加了一條:優待活佛家人,這就是“六十四條” 。

但卻遭到了喇嘛們的反對,他們控制外蒙議會否決了“六十四條”。

眼見情勢有利,陳毅向北京政府要求派兵來蒙,阻止外來勢力干涉,威懾喇嘛集團。

同時,在陳毅的策劃下,哲布尊丹巴和王公們堅決支持撤銷自治。幾次提交國會被否決,就解散了國會,迴歸的希望就在眼前。



四、沽名釣譽匹夫勇

糟糕的是,派來了這個徐樹錚。

徐樹錚到了外蒙,馬上就全盤否定了“六十四條”,還把陳毅軟禁起來。

不顧北京政府的嚴厲斥責。徐樹錚武力威逼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眾王公們在口頭上宣佈撤治。二十多天後,徐樹錚率兵回京,還把將陳毅押了回去。

所有的努力頓時就泡了湯!



五、物是人非,漸行漸遠

直皖戰爭爆發,徐樹錚被免,陳毅再次被啟用,“六十四條”恢復。

但徐樹錚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消除的,外蒙古從上至下,都對北京政府完全喪失了信任。

做為中央政府,沒有半點威望和信用,朝令夕改,令人難以信服。同時,受到徐樹錚武力脅迫的是活佛、所有王公貴族和喇嘛,他們對中央政府再不寄信任,從此就義無返顧地走向獨立的道路。

於是,一片大好形勢變成了彼此的對抗。



六、莫把大罪當功勞

本來,按照當時的形勢發展,外蒙古撤治迴歸,是相當有希望的。

蒙古各方都有願望,而陳毅因勢利導,不僅做通了活佛和眾王公們的工作,還乘機搞出了“六十四條”,牽制和約束住了各方勢力。蒙古已經穩步走在了迴歸的道路上。

事情就壞在這些沒有腦子的人手裡,看起來壯懷激烈,實則禍國殃民。

外蒙古可不是一個首領說了就算的,而是許多利益集團組成的集體。這裡面肯定會有不同的團體由於自己的利益或者反對,或者贊成,或者騎牆順風。按照陳毅的辦法,“六十四條”就是建立一個機制,贊成派和騎牆派就能充分利用這個機制抑制和約束反對派。至少,蒙古就再也不可能獨立了。

但徐樹錚這麼一來,徹底把贊成派和中間派也推向了頑固派,他們從此以後,在脫離中央的意見上保持了一致。

陳毅要求派兵,是為了威懾頑固派喇嘛,而徐樹錚卻用來威逼已經傾向於迴歸的活佛。本來哲布尊丹巴活佛是堅決同意撤銷自治的,可徐樹錚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使哲布尊丹巴活佛徹底倒向了反對派。

就算你徐樹錚有本事武力統一,那至少應該率兵駐守外蒙古,苦心經營,扶持勢力、建立新的機制。只呆了二十多天,幹了一堆爛事,哪有半分益處?

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蒙古歸服於中國的統治之下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中國因此曾經付出了多少血淚和努力,財力和物力,想盡了多少辦法才達到這樣的成果,豈是你一介匹夫,兩千人馬,用二十多天就想搞成的?

徐樹錚這次魯莽而不負責任的行動,為後來外蒙古“二次獨立”埋下了炸藥包。



對於這件事情,時任外蒙都護副使秘書孟渠這樣評價:

“外蒙二次獨立,實因徐以兵力壓迫之所致。武人跋扈,不達蒙情,可勝嘆哉。”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徐樹錚,一介沽名釣譽的匹夫而已,罪過深重,有什麼功績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


饞嘴肥貓1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回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然而,徐樹錚卻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駐在宣化的一個團,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姍姍來到庫倫,視察駐蒙軍隊。

囂張依舊

慢是慢了點,但好歹駐軍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孫中山也由衷稱讚他可跟陳湯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樹錚就是一個囂張的人,在哪裡也不會消停。

在徐樹錚動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囑他:“籌邊使所部軍隊對蒙方並無直接責任,矇事仍由都護使完全負責”,你只管駐軍,其他事還是交給陳毅。

結果徐樹錚一到庫倫就對陳毅百般挑剔,當北洋國務院經過討論決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陳毅主持之時,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護使衙門外設立崗哨,限制陳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樹錚到達之前,陳毅已於9月底跟外蒙當局擬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後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後條例》草案,還經過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庫倫當局內部王公和喇嘛對“優待佛人”這一條還有異議而已。

但是,徐樹錚一來,全盤否定,什麼優待,外蒙必須實行省化。然而,外蒙一旦推行省治,利益損害最大的無疑是那些蒙古王公,偏偏他們就是最為積極支持取消自治的!

暴烈措施的基礎是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確保沒有干擾的平穩環境,但當時的中國,哪一條都不符合,自己把支持自己的階層搞死,小徐的政治素養真是非常高超。

徐樹錚的行動並沒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但他卻一意孤行,在沒有請示任何人的情況之下提出了自己擬定的八項對蒙新條款。

而且徐樹錚不是說說就完事的主,他“雷厲風行”,1919年11月14日甚至親自帶兵前往外蒙“總理”巴特瑪多爾濟的住處,強迫其簽字確認,巴特瑪多爾濟斷然拒絕。

這一切,跟他當初明目張膽槍殺陸建章別無二致,囂張跋扈!

搞完跑路

雖然徐樹錚很過分,但是北洋軍已經進駐,在陳毅的勸導下,外蒙方面還是同意了先撤銷自治,然後再和中央商定各項優待條件。

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發佈大總統令,正式接受外蒙撤治請求。

雖然撤治了,但徐樹錚依然打算推行自己的新條款,將對蒙優待虛化,他這種毫不留情的鐵腕政策,使中國失去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人心,至此,外蒙統治集團徹底倒向反對派。

按理說,徐樹錚你這麼硬,敢把擁護勢力推向對立面,你至少要保證對外蒙的強大駐軍吧,然而,徐樹錚身在漠北,心在北京,22天后他就走了。

接著1919年12月27日他又被派來,1920年1月24日回北京,期間也就巡視了一下外蒙邊務。1920年5月10日他再次前往庫倫,到6月15日回京,這次倒是做了一些商業上的實事。但三次加起來才3個月,局勢能穩定嗎?

當時處於軍閥混戰,駐蒙軍隊多為皖系,隨著局勢的變化,徐樹錚帶著他們回到北京,投入到對直系的鬥爭中,然後戰敗,遭通緝。

二次獨立,金甌缺

徐樹錚走後,外蒙駐軍僅剩4000人!

蒙古上層王公蠢蠢欲動,他們做了兩方面打算,一面號召蒙古民眾加入舊俄白黨恩琴的軍隊,使得這個只有幾百人的殘軍發展到萬餘人。另一面則成立社會主義政黨,跟蘇俄搭上了線,試圖依靠共產國際建國。

事實證明,蘇俄跟沙俄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一樣的狼子野心。

在外蒙鬧騰的時候,鄰近的華北和東北,是擁軍數十萬的皖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

,他們一共派出了數百援軍,真是“聲勢浩大”。

面對外蒙軍隊大舉進攻,1921年3月後,中國政府軍戰敗撤離買賣城,從此中國軍隊再沒有進入外蒙古!

徐樹錚

直皖戰爭後徐樹錚試圖扶植段祺瑞東山再起,但均遭失敗,不得已出國遊歷。1925年回國後,又想聯合孫傳芳和張作霖反對馮玉祥,把馮玉祥惹毛了,新仇舊恨一起算,命張之江在廊坊將徐樹錚劫持槍殺。

總評

徐樹錚飽讀詩書,也擅長軍事,但其囂張跋扈,對於政治和外交,並不擅長,卻擅自處理了最為棘手的外蒙問題,直接促成外蒙的迅速分離。

如果沒有徐樹錚的激進之舉,不能說外蒙一定不會分離,畢竟日俄都不是好鳥,國內又軍閥混戰,但不何至於來得這麼快。

徐樹錚在民國絕對是被罵慘的人物,但在當下民族主義情緒發酵之際,徐樹錚以其收復外蒙古的功績而耀眼,在某些心目中的地位被無限抬高,並大肆宣揚。

總而言之,徐樹錚是一個形象複雜而頗具爭議的人物,世人對其是非功過的評說都是譭譽參半,但看起來譽之往往太過,毀之又經常失實,簡述起來,或如學者王彥民所說,徐樹錚"有愛國之心之行,亦有誤國之處"。


平沙趣說歷史

首先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的說法我沒聽說過,不過在和孫中山接觸中,孫中山曾以陳湯、班超相稱許。說實話,徐樹錚在近代史上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除了一直追隨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外,在其它軍閥中樹敵太多,最後被馮玉祥派人暗殺了。

徐樹錚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軍事人物,是北洋軍閥皖系名將,是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的得力干將,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每次都離不開徐樹錚的鼎力相助。以至於段祺瑞感慨道:"吾三造共和之功,實皆(徐)兄運籌贊襄之力居多。"



段祺瑞的三造共和:段祺瑞聯名北洋高級將領電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詔清帝退位,為一造共和。其次,段祺瑞推翻袁世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此為段祺瑞“二造共和”。最後,推翻張勳復辟王朝,17日正式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此為段祺瑞三造共和。

我覺得題主把徐樹錚比喻成漢武帝和唐太宗,估計是和徐樹錚用武力脅迫外蒙古撤銷宣佈獨立有關。這個事是這樣的,袁世凱復闢失敗後,南北軍閥為誰來接替大總統之位發生了戰爭,國家眼看重新陷入混亂局面,徐樹錚力爭武力統一南北局勢,而臨時大總統徐世昌要和平統一。當時國內國外反戰的情緒高漲,沒人願意打仗了。徐樹錚為了"給武統"找一條出路,來證明武統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重振皖系政治聲望,他就想到了武力脅迫外蒙古撤銷獨立這個辦法。一方面撈取政治資本,一方面顯示武力征服的作用。

話說辛亥革命時,外蒙古乘國內自顧不暇的時候,在俄國庇護下,先宣佈獨立,後迫於外蒙百姓不願意獨立的緣故,改為自治,中華民國享有宗主權的空名。

俄國十月革命以後,俄國發生了動亂,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了震動,於是又想回歸中國,但是在迴歸的問題上和北洋政府討價還價,此時段祺瑞指派徐樹錚帶兵武力進駐外蒙古。

徐樹錚於1919年10月23日自京啟程,10月29日抵達外蒙首府庫倫(今烏蘭巴托),隨後對外蒙當局施壓,徐樹錚於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出示他新擬8項撤治條件,逼其簽字;徐樹錚的意思很明顯,先簽字,有什麼事好商量,或者外蒙先提出撤銷自治,再商定條件,並警告"總理"巴德瑪多爾濟:“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徐樹錚果然厲害,他說,如果不簽字,把皇帝抓起來還不算,別看你老了,照樣一起抓走。



"總理"巴德瑪多爾濟聽了以後嚇得戰戰兢兢,第二天便趕緊召集王公和喇嘛開會,擬出了請求撤治的呈文,馬不停蹄地交給徐樹錚,徐樹錚隨後立刻將呈文送至北京。11月22日,大總統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

這件事看似大長民族自豪感,但也留下了外蒙第二次獨立的口實,本來外蒙是自願迴歸中國的,由於徐樹錚的介入,使自願變成了強迫。過了一年左右,外蒙古在俄國庇護下,以受到北洋政府的威脅為藉口,再次宣佈獨立建國。

徐樹錚對外蒙古迴歸是否有功?許多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這可能是歷史對他輕描淡寫的主要原因吧。

撰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漢武帝?唐太宗?≈徐樹錚?

民國初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古確實為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做出來重大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他拔高到漢武帝、唐太宗的高度,就吹捧的有點過了。

看當年漢武帝、唐太宗的功績:

漢武帝劉徹

漢朝初年的白登之圍讓漢朝開始了持續60年的對匈奴人的妥協,因為匈奴擁有騎兵四十萬,佔據整個北方草原,並對西域地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當時北亞第一強國。漢武帝任內改變對匈奴的妥協,開始了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並對強盛時期的匈奴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僅名將霍去病就消滅十幾萬匈奴戰士。此後300年,漢匈之間雖然時戰時和,但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漢朝的藩屬國。最難得的是以此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到今天最大的民族還被稱為漢族。

唐太宗李世民

開啟了大唐盛世的人。在唐朝初年,北方最大的國家是突厥,他們的勢力東到太平洋,西到裡海。估計也佔有西伯利亞,因為唐滅突厥後有西伯利亞的叢林部落來長安進貢。這麼強大的一個國家,生生被李世民打的魂飛魄散,並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此後,北亞地區盡歸唐朝,李世民也被草原各部成為天可汗!

以上兩位帝王的功績是打敗北方最強大敵人,不知道當年徐樹錚是否做到!估計徐樹錚連想都不敢信吧!

最後,誇一個人太過了會起反效果的!

為什麼歷史書那麼輕描淡寫?

相對於整個中國歷史來說,徐樹錚的成績並不突出,連衛青、霍去病這樣的人都有可能從書中去掉,徐樹錚這樣的能提一下就已經不錯了!這個世界上能夠青史留名大書特書的畢竟是極少數!


歷史風暴

徐樹錚,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為國家立過大功的人,但由於他所處的時代正值軍閥混戰時期,以至於功績被低估、被歪曲、被遺忘,後人更是不記得他在那個年代,曾經是一個有著縱橫才氣,政壇上翻江倒海的人物。 民國初年,中國外交史上的大事之一,就是宣佈獨立的外蒙古一度復歸,而復歸之功,當屬徐樹錚。1918年,對外蒙局事已關注多年的徐樹錚提出了一整套的治蒙方案,他認為對待蒙古,格局一定要大,要採取全方位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1919年,正值俄國十月革命,國內混亂無力支持扶持的外蒙獨立勢力,北洋政府藉此良機,決定收復外蒙古,當年10月被任命為西北防軍總司令的徐樹錚率兵出關,隨即到達庫倫(今烏蘭巴托),為震攝對方,他虛張聲勢,選成大兵壓境之勢,同時恩威並用軟硬兼施,迫使外蒙自治官府取消自治歸屬北洋政府,1919年11月22回,外蒙正式迴歸,隨後徐樹錚回北京通電全國,引起了空前的反響,此後,他又多次入蒙,按照之前的設想和思路治理,使外蒙局面換然一新。但此時,由於直皖矛盾加深,他所依靠的段祺瑞勢力漸弱,1920年,徐樹錚被徐世昌免職。 說到徐樹錚,不能不提他與段祺瑞之間的關係。1901年,袁世凱麾下大將段祺瑞慧眼識才,將徐樹錚留做秘書,從此,徐開始輔佐段祺瑞,徐樹錚一生追隨段祺瑞,兩人成為知己,情誼之深,在民國政壇絕無僅有。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在此期間,作為謀臣的徐樹錚為段祺瑞謀劃了很多精彩的計謀。1922年,直皖戰爭失敗後出京的徐樹錚與孫中山會晤,兩人一見如故,縱論天下大勢。據說孫中山勸徐樹錚留下,做他的參謀長,但徐未答應。1925年,徐樹錚回到北京再見到段祺瑞時,兩人互相跪拜痛哭,不久,徐樹錚離京南下,在河北廊坊被馮玉祥部下張之江所殺,沒過幾天,事願俱違的段祺瑞通電下野。段去世時,留言子孫,每年家祭,祖宗牌位旁,要擺上徐樹峰的牌位,給徐樹錚磕頭。


愛石頭的專業戶

徐樹錚生在晚清江蘇,早年中過秀才,後來輾轉被段祺瑞賞識,送去日本深造軍事知識,回國後成為皖系軍閥高層,也是段祺瑞左膀右臂。他一生乾的主要大事:三造共和,統一外蒙古。

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段、錚二人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撤銷帝制以後,段祺瑞升任國務卿(總理),徐樹錚為副秘書長。第二次是袁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還是總理,徐樹錚升任秘書長。第三次是段祺瑞決策失誤而下臺,徐樹錚利用張勳復辟的機會,使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勞又登總理寶座。所以,段祺瑞三任總理,徐樹錚功不可沒。

1917年,代總統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總理段祺瑞主張武統,府院之爭再起。1918年,安福系(徐樹錚掌控)操控選舉成功,最後由徐世昌任大總統,但段祺瑞仍在徐樹錚等輔佐下操控實權。

皖系政壇上得意,戰場上失利。1919年,徐樹錚為了挽回皖繫到谷底的聲望,把目光轉向了外蒙古。

徐樹錚一到,打發原談判代表陳曦回國,推翻此前達成所有協議,到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撂下狠話:“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8天后,徐世昌拿到了由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簽字的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終於回到北洋政府治下。皖系聲望因此高漲,連孫中山都贊他為“當代班超”。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統治外蒙不到一年的徐樹錚趕回。皖系戰爭失利,徹底瓦解,徐樹錚的“安福系”解散,自己也去日本避難。1921,本就迫於武力歸順的外蒙宣佈獨立。

1921年,徐樹錚回國,為段祺瑞和孫中山合作牽線,遊走於各個軍閥之間,意圖東山再起。反反覆覆後,段祺瑞任傀儡政府總理,命在巴黎的徐樹錚為政治專使。徐樹錚帶著 15人考察團,轉遍了歐美各國,會見各國元首,於1925年12月回國。

回國後,徐樹錚發現段祺瑞果然由“段厲公”變成“段哀公”,想扶他上總統位。徐樹錚勸說張、孫兩家息兵,一起對付馮玉祥。馮玉祥六年前舅父陸建章正是被徐樹錚所殺,新仇舊恨一起算。派人在火車上刺殺了徐樹錚,又安排陸建章之子陸成武出來對此事負責,聲稱為父報仇!

段祺瑞痛不欲生,大呼:斷我肱骨!卻無可奈何。提供棺材收斂徐樹錚遺體,安葬徐樹錚於蕭縣鳳家山之原。次年,自己也受三一八事件牽連下臺,隱居天津。至此,皖系軍閥退出歷史舞臺。


縱觀徐樹錚一生,長袖善舞在複雜的各個軍閥間,一生都在為段祺瑞和皖系謀求控制權,他的個人能力不可否認。但也因此急功近利,外蒙的“文統”變“武統”,為後面的再次獨立埋下隱患。所以,拿徐樹錚一生和漢武唐皇相比,實在沒有可比性。所幸的事,不管北洋軍閥怎麼混戰,最終也沒有人賣國,也算是最後一點底線吧。


如是史社

歷史發展雖是獨立的但記錄是由人書寫的,自然會摻雜一些個人、時代的因素在裡面,誠然徐樹錚有功但他的功勞與漢武唐宗相比還是差了許多,都說秦始皇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外形,漢武帝塑造了中華民族的肌理,漢族之名也因漢武帝的強勢表現漢成為華夏民族的代稱,唐朝盛世的開啟是由唐太宗的貞觀之治為始也,現如今唐人街也成為海外華人居住的代稱,漢唐兩個朝代漢武帝與唐太宗是繞不過的坎,也是後人自信的來源,這樣的不世之功不說徐樹錚難比,歷史上能相提並論的也寥寥無幾。

觀徐樹錚之功最大的莫過於迫使外蒙古無條件撤銷自治,迴歸中央管轄,而不是中國僅享有宗主權的空名。收復外蒙古,維護領土統一也稱得上是極大之功,可惜最終的勝利果實並沒有保有住,外蒙古還是脫離了中國的統治。

民國之亂無所謂對與錯,徐樹錚效忠段祺瑞也是各為其主,所以至於他其它之功在後人看來也只是為了維護皖系的利益而已,最終隨著皖系退出歷史舞臺,徐樹錚也慢慢被人遺忘,以至於現如今提起徐樹錚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或者是再說白一點歷史上像他這樣的人有很多,自然就沒必要在史書上大書特書了。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功過參半,功過是非自有人評價,但是每個人活著的價值和意義不同,也許他就是為了軍閥,為了段祺瑞而不遺餘力的工作,有時也會出現失誤甚至不良影響,唉人活著很累,做的事有時也是身不由己,都有兩面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