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名著《 論 語 》第十一篇 先進篇 (10-15章)

中華經典名著《 論 語 》第十一篇 先進篇 (10-15章)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經》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全書共20章、492篇,首創 “語錄體” 。是中國現代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中華經典名著《 論 語 》第十一篇 先進篇 (10-15章)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0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中華經典名著《 論 語 》第十一篇 先進篇 (10-15章)

篇簡介一覽:

先進第十一

(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

中華經典名著《 論 語 》第十一篇 先進篇 (10-15章)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過猶不及”等。這一篇中包括孔子對弟子們的評價,並以此為例說明“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學習 各種知識與日後做官的關係;孔子對待鬼神、生死問題的態度。最後一章裡,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傾向。

第十一篇 先進篇 (10 - 15章)

【原文】

11·11 顏淵死,門人慾厚葬(1)之,子曰:“不可。”

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2)。非我也,夫(3)二三子也。”

【註釋】

(1)厚葬:隆重地安葬。

(2)予不得視猶子也:我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3)夫:語助詞。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說:“不能這樣做。”學生們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說:“顏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這不是我的過錯,是那些學生們乾的呀。”

【評析】

孔子說:“予不得視猶子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兒子那樣,按照禮的規定,對他予以安葬。他的學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顏淵,孔子說,這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學生們做的。這仍是表明孔子遵從禮的原則,即使是在厚葬顏淵的問題上,仍是如此。

【原文】

11·12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

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麼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呢?”

【評析】

孔子這裡講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著的時候,如果不能盡忠盡孝,君父死後也就談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們能夠忠君孝父。本章表明瞭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態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來世,或死後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盡忠盡孝,至於對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這一章為他所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做了註腳。

【原文】

11·13 閔子侍側,誾誾(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貢,侃侃(3)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註釋】

(1)誾誾:音yín,和顏悅色的樣子。

(2)行行:音hang,剛強的樣子。

(3)侃侃:說話理直氣壯。

【譯文】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悅而溫 順的樣子;子路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是溫 和快樂的樣子。孔子高興了。但孔子又說:“像仲由這樣,只怕不得好死吧!”

【評析】

子路這個人有勇無謀,儘管他非常剛強。孔子一方面為他的這些學生各有特長而高興,但又擔心子路,惟恐他不會有好的結果。師之愛生,人之常情。孔子的這種擔心,就說明了這一點。

【原文】

11·14 魯人(1)為長府(2)。閔子騫曰:“仍舊貫(3),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4)不言,言必有中。”

【註釋】

(1)魯人:這裡指魯國的當權者。這就是人和民的區別。

(2)為長府:為,這裡是改建的意思。藏財貨、兵器等的倉庫叫“府”,長府是魯國的國庫名。

(3)仍舊貫:貫:事,例。沿襲老樣子。

(4)夫人:夫,音fú,這個人。

【譯文】

魯國翻修長府的國庫。閔子騫道:“照老樣子下去,怎麼樣?何必改建呢?”孔子道:“這個人平日不大開口,一開口就說到要害上。”

【原文】

11·15 子曰:“由之瑟(1)奚為於丘之門(2)?”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3)也。”

【註釋】

(1)瑟:音se;,一種古樂器,與古琴相似。

(2)奚為於丘之門:奚,為什麼。為,彈。為什麼在我這裡彈呢?

(3)升堂入室:堂是正廳,室是內室,用以形容學習 程度的深淺。

【譯文】

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麼在我這裡彈呢?”孔子的學生們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說:“仲由嘛,他在學習 上已經達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

【評析】

這一段文字記載了孔子對子路的評價。他先是用責備的口氣批評子路,當其它門人都不尊敬子路時,他便改口說子路已經登堂尚未入室。這是就演奏樂器而言的。孔子對學生的態度應該講是比較客觀的,有成績就表揚,有過錯就反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又樹立起信心,爭取更大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