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1.

这首歌既有Jam在《七月上》的乘风破浪,又有谢春花在《借我》中的灵气洒脱,但又有区别于二人的从容坚定。

··· ···

春天的风 能否吹来夏天的雨

秋天的月 能否照亮冬天的雪

夜空的星 能否落向晨曦的海

山间的泉 能否遇上南飞的雁

能否早一点 看透命运的伏线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许多人甚至被 “可能我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吧,可能我偏要一条路走到黑吧” 魔性洗脑。

这首歌也被称为今年夏天最爆火的民谣歌曲之一。

事实上,无论你是否注意到这《可能否》,都该听一下这首歌,木小雅的声音像盛夏夜晚的风,干净,舒服。

《可能否》已然爆火。然而,爆火只是表象,我们更想知道这样一首民谣背后的故事。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2.

文学和音乐 | 天然的共通性

1、可以分享一下《可能否》创作背后的故事与心路吗?

我联想到自己以往的一些经历,就想写一首歌,表达人生中这种有遗憾的状态。然后最终就写成了《可能否》这首充满遗憾、错过以及小倔强的歌。

2、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这句诗很美。你觉得文学与音乐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木小雅:好的语言一定具有某种韵律感,而好的音乐作品也一定具有文学性。

比如诗歌,它是最凝练的一种文学形式,而在我国,最早的诗句都是被吟唱出来的。这就可以证明文学和音乐有天然的共通性。而且现在的华语乐坛,歌词常常是首先打动听众的部分。

其实就歌词而言,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是能触动心弦的、激发共鸣的,就可以是好歌词。通过好的歌词,伴着韵律,文学与音乐就以情感共鸣为基础联系起来了。

3、在网易云音乐中,《可能否》的评论最高赞是“不要太早为一个人倾尽全部,因为你太年轻了”,对这条评论的回复刚好是第三高的赞,“你可以为一个人付出所有,因为你还年轻” ,这两种观点,你倾向哪一种呢?

木小雅:我倾向于后者——“你可以为一个人付出所有,因为你还年轻”。年轻与年老的差别在于,年轻敢于尝试很多可能性,从而更加无所畏惧。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听众的共鸣不止来自这首歌,也来自评论区的心声袒露,在评论中,可以捕捉到当下年轻人的共鸣,易受伤,但坚持。

木小雅:首先网易云音乐这个平台本身就非常棒,有稳定的用户和最优秀的评论区。

然后真的没想到网易云音乐会给我如此大的扶持力度,很多人都是通过这次的“石头计划”认识我的。

5、有句话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童年有趣故事吗?童年时候有没有与音乐的交集?这和后来的创作有什么关系吗?

木小雅:认同,因为我发现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到最后都是对他自己童年的回溯。

我小时后属于特别活泼、特别鬼马的那种,是带着一群小朋友一起疯的那个“孩子王”。长大之后表面上收敛了很多(笑)。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唱歌跳舞,那时候还学过二胡,这些可能都对后来的创作有些影响。

其实这次石头计划入选的还有一首叫《城南谣》的歌,那首歌就是怀念我的童年的。

3.

设计与音乐 |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6、《可能否》听起来比较民谣,你怎么定义这首歌的风格呢?接下来的音乐作品还会延续《可能否》的风格吗?

木小雅:非要定义的话,民谣,偏一点流行。会有延续这种风格的作品,但我也会尝试其它风格。因为我本身听歌的口味就比较杂,喜欢的想尝试的曲风还蛮多的。

7、很多民谣歌手都有参加选秀节目的经历。比如赵雷之前在好歌曲的《画》,还有中国好声音里的刘昊霖。

你对民谣歌手参加选秀、民谣出现在选秀节目的现象,有什么看法?以后会参加选秀节目吗?

木小雅:参加节目是为了作品的传播,很多有好作品的音乐人都苦于没有传播途径而不能被大众发现,所以我觉得选秀节目作为一个受众极广的传播渠道,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前提是,作品得好。《中国好歌曲》是我觉得做的最好的音乐类节目,现在它好像停播了,我觉得蛮可惜的。如果它复播,有机会的话我还挺想参加的。

不过其实选秀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像我的这首《可能否》就是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帮助推广的。所以大家不用把眼光全盯着选秀,等待一夜成名,像音乐平台做的征集活动,也是值得积极参与的。

8、你大学读的是设计专业,后来又走上音乐创作的路,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故事吗?

木小雅:我大二时在学校创立了一个尤克里里社团,在社团的时光是我大学生涯里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我也是在和朋友一起玩音乐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写歌的。

9、音乐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木小雅:表达我所体察到的世界的一种方式、暂时逃离庸常生活的一个出口。

10、2018年下半年,最想去看谁的现场?为什么?

木小雅:朴树。朴师傅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歌手,而且他是南京人,这点让我觉得很亲切。

民谣与诗:通过这次专访,我们看到了从网易云音乐石头计划中走出的立体音乐人。

4.

这样的立体,最直接的体现在受众的立体上。

木小雅的《可能否》在网易云音乐有广泛受众,在抖音上也火得一塌糊涂。许多人对抖音文化是嗤之以鼻的,觉得它肤浅、低幼。

但关于音乐的共鸣,与平台受众无关,只与情感需求有关。能够让你感同身受的音乐,就是好音乐。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大部分人在网易云音乐的静心聆听中喜欢上这首歌。其实耳朵是诚实的,尤其在精神消费中,人们都忠于自己的感受。

当下,大众虽然偏重娱乐性消费,但也乐于接受有趣的灵魂。

而音乐哲学不是空泛、虚无的概念,它是音乐人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看法。

当木小雅觉得当下年轻人对遗憾与失去产生是否要放弃的疑问时,那么恰如其分的写出“能否早一点 看透命运的伏线,能否不轻易就深陷”,这样的共鸣就恰到好处的晕染开了。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看一本书时候,拍案叫绝这样的句子太好了;听一首歌时,忍不住单曲循环多听几遍,这就是共鸣。

共鸣不会骗人,当创作作品中倾注了灵魂,那么大众是极易感知与认可的,当拨动大部分人的心弦,也就成了爆红的原因。

同时,音乐与人还要寻找精神契合的受众。《可能否》上线网易云音乐之后,云村数以万计的走心评论涌来,这实际上是与歌手敞开心扉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以精神契合、情感共鸣为基础的。

精神契合,脱离了鸡汤式的强行赋予,反而增添了作品温暖的陪伴属性。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在木小雅通过网易云音乐发行的《最忆是南京》评论中,也能看到听众关于南京这座城的情感共鸣

互联网时代没有怀才不遇。

每个音乐人都可以在嘈杂的娱乐世界里找到适合契合的受众,关键在于,音乐人如何整理自己的音乐观点,形成自己的音乐哲学,寻找最契合的发布平台,从而产生音乐共鸣。

《可能否》的爆火是表象,但这种表象说明了当下年轻人的一种可能性: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就能通过互联网扶持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当许多从网易云音乐石头计划中走出的音乐人感谢平台时,他们感谢的,是脚下肥沃的养料。

··· ···

可能我撞了南墙才会回头吧

可能我见了黄河才会死心吧

可能我偏要一条路走到黑吧

可能我还没遇见 那个他吧

音乐人愚生在听了《可能否》以后说,庆幸自己还能去想这些“可能否”吧,也许等年纪大了,“可能”和“能否”,都变成了“随便”和“都行”。

的确,比起害怕衰老,我更怕衰老后失去,残烛摇曳,生灭随意,彻底与一切妥协。在年轻的时候,收下木小雅的祝福,继续前行吧:

“愿多年以后,你撞过的南墙,都成为坦途;你遇见过的绝望,都成为最美的盛放。”

作者 | 光荣

图片 | 网络

这首爆火的《可能否》,让我看到了原创音乐人更好的未来

稿费优,有意向者请加mu-mutong

添加请备注:作者,且附带作品

扫码关注,每日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