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全国第一大国考,高考已经过去,考生们脱胎换骨,进入了放松的暑假。而在古代,同样有一个考试被称为国考,甚至可以说是如今高考的滥觞,说到这里大家一定都知道了,那就是科举考试。

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分为四轮,乡试院试会试殿试,层层筛选下来得到国家需要的人才。在科举考试中,也有许多为了保证公平而设置的规则,虽然他们现在看上去似乎有些滑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首先,考试时间非常长。乡试又叫做秋闱,就以长著称。它分为三场,竟然总共需要九天。这可真是考验学生的体力啊。如今也有很多人说,高考是考验学生体力和意志的,那么这和古代科举比起来可真是小巫见大巫。科举的学生只能单独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甚至连行动都因空间太小而受限制,而门口是总有卫兵在把守。在这种环境下,考生不紧张已经很厉害,更别说超常发挥了。高考考场三十人,每年都会听说有考场只有一个人的,同样悲惨,但还好两天就结束了。古代考试分四场,很大可能避免了偶然性,这种长期车轮战一样的考试模式显得残酷,但留下来的的确是精华。

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此外,考生进去肯定要带干粮。点心必须要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就是为了避免里面有夹带。带进去的时候由士兵层层检验抽选,确保了公平性。但近年的一个墓葬出土显示,竟然还是有夹带的布帛,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这些布帛最后是带进去了呢,还是被搜了出来,不得而知。但起码知道,不是每个考生都是诚心诚意,和现代一样,侥幸心理是不会磨灭的。

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那么,万一抄袭被发现了呢?首先要知道,防抄袭的手段是及其严格的,试想一下,在点心切小块,上厕所有人跟随,专人一对一查看等等条件下,想要抄袭就成了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但古代依旧制定了抄袭的惩罚方法,那就是挂在柱子上两天示众,在惩罚了考生本人的同时,还可以以儆效尤。对于儒生来说,这肯定是十分丢脸的。再加上唐朝虽然普及了科举,但应试者多为大族门阀子弟,这么一挂,可以说把家族的脸面都挂没了,自然不敢尝试。

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贿赂了考官怎么办?首先古代有很明确的处理方法,一经发现,肯定要受到十分严苛的惩罚,基本就是官位不保,甚至还会株连。在这种规则下,一般人不太有胆子舞弊。而中央还设置了别的规则,比如专人誊抄每位考生的卷子,笔迹看上去一样,防止作弊等等,这一套系统是十分健全的。

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下面我们回到题目的问题,古代最年长的科举考生有多大?因为古代一直推行不限年龄的考试报名方式,因此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来考试。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年龄最大的考生是103岁。这个年纪肯定把大家都吓了一跳,看看我们身边的百岁老人,极少有身体健全头脑清晰的,甚至大多数人根本活不到这个年龄。而人家竟然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我国平均寿命是七十多岁,根据史料,有个考生七十多岁应考,最后还考了很好的成绩,成了状元,最后成了当朝的宰相。

最年长的考生103岁?看看科举制度的有趣规则,高考与科举的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