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机只有98%的电了,先不说了

我手机只有98%的电了,先不说了

我手机只有98%的电了,先不说了

有人问:「你们能接受的最低出门电量是多少?」

我的答案是100%。

作为一个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手机电池不满我是不会出门的!

每天睡前我一定要确认一件事——手机插上电没。不管它此刻有多少电,反正一定要保证我第二天早晨出门前电量是100%。

慈祥地犹如一个总担心孩子吃不饱的老母亲。

我手机只有98%的电了,先不说了

前几天,如往常一样,我睡前虽然插上充电线,但是排插没开。直到第二天拿着手机奔上地铁才发现,只有20%的电了。

记得那天,天气很好,我很焦虑。一面担心手机关机,一面又忍不住点亮屏幕观察它还剩多少电。

下午,我总算找到一台租充电宝的机器时,手机还剩3%的电。我站在机器面前颤抖着双手,焦虑地如同一个等人施舍的乞丐。

当充电宝弹出,我以为我能浴火重生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充电宝是不带数据线的。转身去买线,准备扫码付款时,手机彻底关机了。

朋友讲了一个因为手机没电而抱憾终身的故事。

他从深圳去广州,跟一个来广州出差的妹子面基,两人是就差一层窗户纸的那种关系,这次见面后可能就要定下来了。

朋友对妹子说,房间已经订好了,你直接来就ok。

妹子的飞机晚上11点多到,朋友7点多就在房间等,为了缓解紧张还喝了点酒。等得无聊就打开手机吃了一把鸡。

他有两个好习惯,一、酒品好,喝了酒就安安静静睡觉;二、睡眠质量好,只要睡着了就雷打不动。于是他游戏打了一半,就躺沙发上睡着了。

当第二天早上的阳光叫醒他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拿起手机,发现游戏已经把电耗光关机了。

后来从其他朋友口中辗转得知,妹子凌晨1点多拖着行李箱站在房间门口拍门,把酒店保安都拍来了也没拍醒他。

一个人拉着箱子,走在凌晨无人的广州街头,打开朋友圈发了几个字:呵呵,QNMB。

一段感情因为手机没电无疾而终。从那以后,他随身总要带个充电宝。

没有WiFi难受症,信号太弱急躁症,电量不足狂躁症,这大概就是数字时代的末日恐惧。

没有WiFi,还可以用4G,还可以蹭别人的热点,而没有电,你真的会瞬间变身山顶洞人,过上茹毛饮血的生活。

所以人类灵魂最深处的恐慌,还是手机没电。

以前的送命题是「女友和老妈掉水里先救谁?」数字时代的送命题变成了「老妈与女朋友手机同时没电,到底谁先充?」

如果有人这么问我,我可能会回答:「我先充。」

为啥没带手机会给现代人带来这儿大的焦虑?

有人说是心理疾病,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一部手机,约等于你的钱包,交通卡,通信工具,交际圈等所有一切现代社会必备工具。

你试想,出门的时候把这些东西全忘在家里,你疯不疯?

衣食住行和社交娱乐,全部集中在一个小小的显示屏上。所有人每天都在盯着手机右上角那个长方形的图标,看着它从绿色、黄色变为红色,数值越变越小,内心的焦虑也越来越汹涌。

对于手机没电的恐慌,并不是国人的专利。

脑洞很大的日本人有部电影最近上映,叫做《麻烦家族》。

我手机只有98%的电了,先不说了

这部电影号称岛国版《釜山行》,讲述的是全世界在同一时间停了电。这里所谓的停电,可不只是关了电闸,而是,所有与电相关的物件都失效了。从早上叫你起床的闹钟,到送你上下班的地铁,统统都不好使了。

我手机只有98%的电了,先不说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没电的恐惧完全可以打败《釜山行》里的丧尸。

朋友看完后说:「我手机没电的时候,就算插座旁边站了个丧尸,我也要先把电充上。」

今年年初,脑洞更大的美国人发明了一个APP,叫做Die With Me。

只有当你手机电量低于5%的时候才能打开这个APP,然后你会进入一个聊天室,和一群手机同样即将关机的陌生人聊上几句,然后不知道哪一刻,就随着手机关机而强制下线。

如果你给手机充上电,电量高于5%同样会被踢出去。

在这个全球联网的聊天室里,你会体验到各种语言的撕逼——反正大家都即将go die,必须留下点什么被人铭记。

「You are a pig」,简单粗暴,又是全世界都能听懂的语言,所以互骂猪大概是这个聊天室的通用语。

只有在手机关机前投下这样一颗炸弹,才能稍微发泄一下因为没电而产生的暴躁情绪。

我手机只有98%的电了,先不说了

如今,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数字时代的城市节奏——

没了电脑和手机,就像丢了「半条命」。

不知读完这篇文章,你的手机还剩下百分之几的电。

虽然手机很重要,但还是希望你能抽离片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