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导师|除了海归身份,这些因素更是帮学生登顶名校的保障

6年间,我们的学生基本入学所有顶级名校,成为了我们教学实力强有力的见证,仅以2017年申请举例:

  • 全球招生不足10人的安特卫普珠宝设计专业,已占两席
  • 拿下申请难度堪比哈佛的卡内基梅隆交互设计
  • 视传专业实现全国罕见的全日制霸
  • 双非学生成功逆袭入学常春藤
  • ........

而愈加成熟的教研团队让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信心。今天,建筑学部导师Jiahe.Z老师与大家分享,从知名设计公司到这里,无尽的比赛和获奖经历落实到教学上,到底能够给大家带来多少不一样。

01 —— 设计公司经验谈

国内顶级的设计公司人才,主要分为两类:

1. 国内院校毕业,通过多年公司学习和培养,成长为优秀设计师

2. 从国外学到了尖端知识,回国之后适应力很强,成为公司中流砥柱

如大家所见,出国其实不是唯一的出路,多年从事建筑设计,我也见过很多只是寄希望于自己的“海归”身份,学无所成的同学;相反一些非名校毕业的学生,经过长期学习和提高,反而更能承担设计师的角色。

但这两类人才有一个共性特点:在同时进行4-5个项目,每天都是deadline的状况下,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且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压力。想要达成这个要求,国内学习的学生至少需要4-7年时间,而在国外学习的同学,根据适应程度,会有1-3年不等的缩减。

对话导师|除了海归身份,这些因素更是帮学生登顶名校的保障

所以出国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在一个知识及资源更为丰富的地方学习,确实能够加快大家职业发展及建筑设计学习效率。但如果大家能够成为把握好国外学习的机会,能够更深入的进行学习,在设计公司的优势也是很是明显:

▌设计思维更开阔

设计其实是探索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而国内学习的同学会更多可能选择套用某种公式,结合所谓的“规范”来进行思考,思维上会有局限。而国外学成的设计师,对于创意的表达会更为不同,更具突破性和先锋性,能够将项目思考的更为深入。

对话导师|除了海归身份,这些因素更是帮学生登顶名校的保障

以文学,政治和经济为切入的建筑方案

▌项目把控力更高

现在国内多数院校考虑的关联学科很实际,比如结构,法规,仍是以一些平面排布和立面设计为主,这些确实能够帮助大家对于不同功能空间排布的理解越来越深,排布效率也会越来越高,但与概念表达却有些脱节。

国外回来的设计师,对于建筑整体把控更强,对于设计整个流程更清晰,或具有更为灵活的设计能力,能够更好的应对设计中的各种变化,更容易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获得更好发展。

对话导师|除了海归身份,这些因素更是帮学生登顶名校的保障

02 —— 将实战经验转化成教学实力

由于设计工作室的多年经验,基本上对于国内学习建筑设计同学的“学生思维”有了一个十分全面的掌握,所以在教学阶段,大家的在设计创作上出现的问题,我大多有较为针对的解决办法,以大家创作初期最常出现的“图面表达不知道画什么”为例,便有以下两中不同方案:

▌解决“空有理论”问题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其实有两点:

1. 国内碎片式教育

在国内本科教育中,课程设置上理论和实践教育脱节,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很多,但在真正面临设计时,却大脑一片空白。

2. 逻辑思维力薄弱

在与很多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们看过的内容并不少,但有效转化率却出奇的低。

这也说明,在培养和建立自身知识体系阶段,由于缺乏引导,大家出现了巨大的逻辑断层。

也因此,无数同学在项目开始阶段会发现,自己的概念分明不错,但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简单举例,但凡接触过素描的同学都知道黑白灰关系,也做过大量相关训练,但在创作时却会杂乱无章。在看到这样一张图时,我会问学生几个问题,如:

这张图的黑白灰大关系

这张图要表达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的层级关系是什么

........

在了解完学生的思考之后,再去针对其相应的问题去教授和引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大家能够更明确自己的问题在哪儿,以及知道该如何去补充完善,也使得很多同学在两三节课后,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理论基础大家都有,而将其系统且熟练的应用是名校竞争中对赢家的必备要求。而我们教研团队要做的便是,将你的理论和真正项目结合,在引导发散的同时,将你所学梳理成线并串连成网,把不成形的概念变得立体且精彩。

对话导师|除了海归身份,这些因素更是帮学生登顶名校的保障

▌学会借鉴优秀案例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的同学,老师会说“考试重点”,大家冲着这个方向准备必然不会出错,而分数的高低取决于老师是否喜欢,或者最终图面看起来是否足够“高大上”,同学们对于信息和逻辑的呈现却较为薄弱。也就使得很多同学在找参考案例的时候,会不知道审核标准。

教研团队近年观察发现,大家在筛选案例时,其实会有个人风格的体现,但当老师问到说“你为什么会选择这张图”的时候,只能简单说出“看起来很好”的解释,很难说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因此在引导学生借鉴优秀案例时,我会要求学生提取出案例的主干部分,以下三点必须要做出分析:

哪些设计方法自己之前没想到;

哪些设计细节自己想到了但是人家进行了优化;

哪些可以与自己的进行巧妙的创意融合;

这样在让同学们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能够让大家通过一个个case study中总结并梳理脉络,这样才能真正看懂一个案例,才能在需要时及时调动出相关信息。

在大家有了一定的积累量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该看哪些案例,对于哪类设计更感兴趣,继而更好的调动思维活跃性。

对话导师|除了海归身份,这些因素更是帮学生登顶名校的保障

给予即将开始作品集创作的你一些建议

关于建筑设计学习,大家一定要积极主动,学校和教材能够带给大家的东西是一定的,更多的还是靠个人去主动学习和补充,

将自己浸淫在整个社会中,给自己更多发展可能性以及转型机会。

另外,很多艺术类学校毕业的同学对于建筑申请会有些许胆怯,觉得自己专业水平难以抗衡,但其实大家也有着很强的个人优势:眼界思维更为开阔,审美水平也会更高。所以如果有这类担忧的同学,只要你对建筑有着足够的热情,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我们有自信帮你实现心中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