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論》:修心爲主旨,敬信是基礎,若能心無疑,快樂常伴隨

《坐忘論》:修心為主旨,敬信是基礎,若能心無疑,快樂常伴隨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大家好,我是白雪黃芽。

《坐忘論》:修心為主旨,敬信是基礎,若能心無疑,快樂常伴隨

《坐忘論》唐朝著名道士司馬承禎所著,主要內容是闡述道家修煉的方法,這一方法的主旨就是修心,也即保持心境的安靜。“坐忘”的意思是靜坐而心忘,所謂“心忘”,就是忘卻天地萬物,忘卻自我,忘卻世間的一切。

今天共同學習《坐忘論•敬信第一》,學習首先要敬信,對自己所行堅信不疑。不虔誠,不足以見真道。

《坐忘論》:修心為主旨,敬信是基礎,若能心無疑,快樂常伴隨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則道可長,蒂固則德可茂。

信仰是學道的根基,敬重是修德的根本,根基深厚則學道自然日有長進,根本牢固則品德自然日漸高尚。

《坐忘論》:修心為主旨,敬信是基礎,若能心無疑,快樂常伴隨

然則璧耀連城之彩,卞和致刖。言開保國之效,伍子從誅。斯乃形器著而心緒迷,理事萌而情思忽。況至道超於色味,真性.隔於可欲,而能聞希微以懸信,聽罔象而不惑者哉。

然而和氏璧雖然光彩照人、價值連城,卞和卻因為獻它給楚王而被截去雙腳;伍子胥的諫言具有保衛國家的作用,吳王卻賜劍命他自盡。和氏璧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具體事物,而楚王卻糊糊塗塗看不到它的貴重;伍子胥講的道理、事情明明白白,而吳王卻糊糊塗塗聽不出其中的價值;更何況至高無上的大道已經超越了具體事物的範疇,那些真性被名利所遮蔽的人們,能夠一聽見無聲無息的大道就產生信仰,一聽到無形無象的大道而不產生懷疑嗎?

《坐忘論》:修心為主旨,敬信是基礎,若能心無疑,快樂常伴隨

如人聞坐忘之言,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決定無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故《莊》雲:墳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是謂坐忘。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內不覺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與道冥一,萬慮皆遺。《莊》雲同於大通,此則言淺而意深。

如果有人聽到了坐忘這一方法,相信這是修道的關鍵,對它敬重、信仰,決心修煉毫不懷疑,再加上勤奮實踐,那麼他肯定能夠得道。因此莊子說:“忘掉自身,除去視聽,拋棄形體,不要智慧,同無所不通的大道化為一體,這就叫坐忘。”能夠達到坐忘境界的人,還有什麼不能忘掉呢?對內感覺不到自身的存在,對外感覺不到天地萬物的存在,與大道融為一體,各種各樣的思慮全被遺忘。因此莊子說:“同無所不通的大道化為一體。”這話講得淺顯易懂而含義卻十分深刻。

《坐忘論》:修心為主旨,敬信是基礎,若能心無疑,快樂常伴隨

惑者聞而不信,懷寶求寶,其如之何。經雲:信不足焉,有不信。謂信道之心不足,乃有不信之禍及之,何道之可望乎。

那些糊塗人聽到這些話是不會相信的,他們自身已經具備了修道的寶藏卻又到處尋找這種寶藏,對這樣的人又有什麼辦法?因此道經上說:“因為信道之心不足,所以沒有虔誠的信仰。”這話講的是信道之心不足的人,就會有因缺乏信仰而造成的災禍降落在他們的身上,哪裡還有希望去獲得大道呢?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歡迎分享見解與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