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說5G不能被神化,這話你到底聽懂了嗎沒有?

今年初的華為分析師大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關於“拒絕5G被神化“的一番言論,引起了許多人的誤解。而在今年的6月底的上海MWC大會上,徐直軍對此做出了直接的回應。

華為在全力擁抱5G時代,但華為不認為5G是一個風口,5G也不會成為每個行業的救世主。

華為說5G不能被神化,這話你到底聽懂了嗎沒有?

的確,任何時代的更迭都伴隨著新的技術標準確立,正如徐直軍所說,“5G標準的誕生是全球各組織全球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華為作為5G標準的主要貢獻者和專利權人,將嚴格遵守FRAND(公平、合理、不帶歧視條款)原則,在標準化活動中持續向產業鏈夥伴推薦創新技術,絕不敲詐其他任何公司或社會。”

對華為而言,5G時代要做得更多,而不是說得更多,不僅要做到推動技術標準,更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加速5G的到來。

這就是5G時代,華為的攻守之道:守住務實的風格和客戶需求為中心的馬奇諾防線,在進攻上則堅持在技術創新上尋找突破口。

5G不單是4G的延續,也是創新的黑土地

實際上,今年分析師大會已經不是徐直軍第一次對5G風口論的撥亂反正。早在2017年巴塞羅那的MWC上,徐直軍在“讓5G更有生命力,更長的生命週期”的演講中提到,“業界對下一代通信技術的認知仍然不清晰,5G區域需求的差異、技術的不確定性以及產業對5G的參與度等都是必須面對的難題。”

可見,華為對5G的態度絕對是渴望而不瘋狂,一切從務實和落地的角度出發,而5G標準也在華為的努力和呼籲下,進入到實質性的落地階段。

華為說5G不能被神化,這話你到底聽懂了嗎沒有?

在今年6月14日,3GPP全會終於批准了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標誌著5G的首個標準R15正式誕生。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

徐直軍說,“移動通信的40年實際上主要形成了2個大的基本業務,移動話音和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視頻),移動話音歷經1G、2G、3G共約30年,才基本滿足了用戶想用就用且好用的需求。而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視頻,從3G開創到4G快速發展,目前還沒有達到移動話音的發展高度,我們期待5G能夠使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視頻達到移動話音今天的發展高度,讓用戶想用就用且好用,同時,也期待5G能夠培育出新的基本業務,比如移動AR/VR。”

其實早在4G時代,業內就有了這樣的爭論:到底是通信的技術來催生應用,還是應用反過來推動通信技術的迭代?

在我看來,華為作為通信業最典型的基礎技術推動者,它更願意看到的是兩者間相輔相成,互相推動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徐直軍這兩年來一直對5G神話諱莫如深,因為他知道,只有應用端的成熟,才能讓5G這塊“黑土地”有足夠的用武之地。

從這個角度,5G因為與4G採用同樣的網絡架構,協議基本相同,但因為引入了更強的加密算法、隱私保護與鑑權機制,安全機制也變得更強。5G既是4G的延續,也是創新的黑土地,5G將把MBB移動寬帶業務推向新高度的同時,也會衍生視頻和VR/AR等應用生態的蓬勃發展。

做好黑土地,始於對5G的全維理解

在MWC上海,在5G應用及方案的展示上,華為分為兩個展區,一個是端到端5G商用產品,比如無人駕駛、無線醫療機器人、CloudVR/AR/PC等;一個是採用5G技術的工廠。華為認為,移動寬帶增強(eMBB)在5G時代的業務趨勢是:瘦終端+粗管道+雲應用。

毫無疑問,這兩個展區的意義是相輔相成的,“瘦終端+粗管道+雲應用”將是5G時代典型的業務模式,而CloudVR/AR將是5G時代最重要的eMBB業務。這兩大展區,分別從業務模式和應用場景,表達了華為對5G時代的理解。

華為說5G不能被神化,這話你到底聽懂了嗎沒有?

還有一個細節是,華為展臺中佈置了一顆“生態之樹”,這個亮點暗合華為對“黑土地”的定義,5G時代,華為還將聚焦於基礎技術和基礎設施,做好5G時代的黑土地,並讓生態自然的生長。

華為邊界一直倡導不碰應用,但不碰應用不代表不懂應用。

在我看來,5G時代到底會引爆何種應用,其實很難預料,我們只是以今天的應用場景去判斷了未來的市場可能,而華為作為5G產業鏈最頂端的企業,是需要對5G可能爆發的細分市場做提前的預判,這就是MWC展區之所以,對移動醫療和無人駕駛等應用場景進行重點展示的原因。

另外,在5G核心技術展示上,華為再次展示了SingleRAN Pro 解決方案。該方案具備三大亮點,包括一張網支持5G併兼容2G、3G、4G的網絡平臺,一張網支撐運營商多業務發展的敏捷網絡架構,以及一張網實現自動化管理的智能無線網絡。作為一種無線接入網絡(RAN)技術,SingleRAN Pro技術結合了軟件定義的無線電設備,並設計了一套統一的硬件組件,允許運營商購買、操作和維護電信網絡和設備,同時支持多個移動通信標準。這一解決方案將使運營商能夠在5G時代構建高效、敏捷和自動化的移動網絡。

華為是全球第一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提供端到端5G解決方案的公司。而MWC則是檢驗5G階段性成果的重要舞臺,華為通過MWC再次展示自己的無可替代,作為5G時代的黑土地,華為可以做到名符其實。

推動5G落地,華為已面面俱到

按照分析機構的預測,2020年將是5G走向商用的關鍵時間點。但對於華為來說,佈局則要更早,更為提前。為了推動5G落地,華為從芯片,到解決方案,再到生態建設都已經做足了準備。

華為說5G不能被神化,這話你到底聽懂了嗎沒有?

首先在5G芯片的商用方面,徐直軍公佈了華為明確的5G時間表:今年9月30日推出基於非獨立組網(NSA)的全套5G商用網絡解決方案,2019年3月30日則會推出基於獨立組網(SA)的5G商用系統。而華為的海思子公司將於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並在2019年6月推出5G智能手機。可見,在2020年5G正式商用之前,華為就已經做到了全線的提前佈局。

其次,為了推動中國成為第一個5G技術商用的國家,在MWC 2018上,華為與中國聯通宣佈簽署5G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是繼2016年雙方5G和物聯網戰略簽約後,對5G的進一步深度合作。

這一合作的意義,是教科書級別的。雙方不僅聯合發佈了面向5G演進的室內數字化白皮書,從業務、網絡、頻譜、用戶等維度,分析了5G室內網絡部署面臨的挑戰,剖析5G室內網絡演進的驅動力,給出5G室內網絡演進目標、關鍵技術要素。同時,明確了聚焦在5G端到端技術驗證、垂直行業夥伴合作、5G生態圈構建、5G業務孵化和示範推廣等領域展開重點創新合作。可謂是既有短期價值,也有遠期目標,是5G領域頗為務實的一次合作。

第三,華為還在MWC期間發佈了“5G Era LTE激發業務增長新動力”的理念。明確華為將助力運營商全頻段向LTE持續演進,提供無處不在的覆蓋、10倍以上容量和毫秒級時延,使能語音、數據、物聯等全業務向LTE遷移,幫助他們構築5G時代泛在基礎網。

我們知道,4G網絡覆蓋很大程度決定了5G的覆蓋情況,做實做厚4G網絡,將是未來做好5G的前提。所以,5GEra LTE對運營商持續推進全頻段向LTE演進,提供更廣的覆蓋、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時延,意義深遠。

綜合來看,5G絕不是一個風口,也不完全是新的市場機會。因為5G將是未來很多產業發展的核心發動機,它的成敗決定了人類社會走向智能世界的快慢。所以,對華為來說,如何推動5G更快落地的同時,讓5G在穩定和安全的環境下萌發出更強的生命力,這才是華為對5G最大的貢獻,這也是華為在5G時代的攻守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