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現實,被「神化」的超融合在今年將有怎樣的演化?

“按照Nutanix給超融合的定義,計算、存儲、網絡其中兩種基礎架構的深度融合,就是超融合(HCI)架構。目前,超融合實現的最大特點是計算虛擬化和分佈式存儲的緊密融合。然而,這種緊密架構與雲計算提倡的全分佈式部署存在矛盾,日益被“神化”的超融合將是未來主流趨勢,還只是一個過渡性技術?今年將有怎樣的演進?”

回到現實,被“神化”的超融合在今年將有怎樣的演化?

任何有前景的新興技術都會經歷從熱炒到迴歸理性的發展週期。在此週期中,產品、技術不斷走向成熟,並被主流市場逐漸接納,超融合的發展也遵循這一規律。過去兩年,超融合的概念一度被熱捧,相關廠商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家爭先恐後,唯恐錯失“風口”。

過度炒作讓整個市場對超融合的期望過高,很多人寄希望於超融合是解決一切IT基礎架構問題的“銀彈”。雖然超融合代表了IT基礎架構發展的一種趨勢,但其也有適用的場景,且超融合本身也在不斷演進之中。

截止目前,VMware、Nutanix、澤塔雲、新華三、聯想等廠商紛紛發佈自己的超融合產品,在超融合市場開展一場近身肉搏。

從一體交付到純軟件交付 超融合交付形態不斷演化

從整體趨勢看,今年純軟件交付比例將大幅提升,或將成為未來超融合的趨勢之一。超融合目前有賴於通用x86服務器,通過軟件定義的方式實現IT服務的交付,其核心是軟件。

但過去幾年,市場上主要交付的超融合產品都以一體機形式為主,這種交付形式主要是為了獲得最佳的交付效果,包括性能調優、開箱即用等;其次,軟件兼容各類硬件工作量很大,兼容性測試涵蓋CPU、內存、HDD、SSD、RAID卡等多個部件,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再次,傳統的存儲產品形態都是一體機,使用超融合後,存儲功能雖然通過軟件定義得以實現,但用戶還是更習慣於存儲以一體機設備的方式交付,例如售後維保不會因交付形式的不同而改變。

回到現實,被“神化”的超融合在今年將有怎樣的演化?

但隨著超融合軟件兼容的硬件越來越多,市場對超融合的認知度越來越高,用戶選擇軟件交付的意願就會越來越強。因為軟件交付相比一體機會更加靈活高效,軟件能夠支持異構的硬件平臺,避免硬件綁定,用戶可以靈活地採購服務器。對於很多指定硬件品牌採購的企業,不會因引入額外的硬件品牌或型號而無法選擇超融合產品。

另外,“超融合軟件+標準硬件”的交付方式在硬件維保上有更大優勢。超融合提供商推出的一體機產品大多是OEM某一服務器廠商的產品,而且他們提供硬件維保服務的地區覆蓋和針對硬件故障更換備件的響應速度還不如服務器原廠。

要實現這一點,超融合需要準確判斷硬件故障,並在硬件提供商更換或者修復備件後,軟件能自動恢復系統到健康狀態。在成本方面,超融合軟件交付即便在服務器升級換代後,軟件部分也可以重用,更節省開銷。

目前,主流的超融合廠商,比如VSAN主要提供軟件交付,Nutanix從2018年開始將提供純軟件方式的HCI產品,SmartX同時提供一體機和軟件交付兩種形態。SmartX的純軟件交付支持多種主流的服務器型號,其客戶中國最大的超融合案例聯通沃雲便是採用純軟件交付。

純軟件交付的普及取決於軟件兼容更多主流的通用硬件,同時可以幫助用戶建立信心,保持更長時間的穩定可靠運行。從目前情況看,超融合純軟件交付的產品技術障礙和用戶心理障礙基本清空,因此有理由相信,2018年會有越來越多的超融合純軟件交付案例出現。

分佈式塊存儲逐步被市場認可 超融合廠商將面臨洗牌

眾所周知,超融合的基石是分佈式塊存儲,沒有穩定可靠的分佈式塊存儲,就無法對外提供統一的存儲資源抽象,而沒有統一的抽象,各個服務器的本地存儲就是一個個數據孤島,與傳統的單機存儲沒有本質區別。

在超融合市場發展初期,大部分用戶對超融合的概念及特點存在著並不精準的理解。近幾年,用戶經歷了市場洗禮也逐漸看清了HCI的邊界與範疇,開始迴歸理性和成熟,進而對超融合本質的理解更為準確。

超融合承載的是用戶的業務和數據,用戶逐漸意識到分佈式塊存儲是HCI最重要的組件,也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之一。若分佈式塊存儲沒有競爭力,只是機械地堆砌各種功能特性於一個所謂的“融合”系統中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今年,超融合廠商將面臨大洗牌。只有那些擁有核心競爭力、找到各自定位與場景、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的廠商,才可能有長期穩步的發展。隨著分佈式塊存儲和與存儲相關的核心功能在超融合產品中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認同,超融合廠商的市場地位將會形成梯隊,今年也將是各梯隊拉開差距的分水嶺之年。

超融合產品的易用性將在今年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過去,用戶選擇超融合產品更多是看重可靠性、性能等硬指標,但現在,這些指標會被用戶逐漸“忽略”,並非硬指標變得不重要,而是用戶會默認這些指標都是達標的,用戶對超融合產品更高層面的訴求會逐漸轉移到管理運維的效率。

從2009年Nutanix發佈超融合至今,超融合的快速發展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條技術出路。而當超融合技術體系不斷成熟,企業對超融合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場景定製化的超融合應用浮出水面。

比如華為FusionCube重塑了政府、能源、金融、交通等行業雲;聯想提出了以應用智能感知為核心的超融合解決方案;創業廠商澤塔雲則依靠zVision GPU雲產品突破了傳統圖形工作站的侷限,針對重度圖像渲染和數值計算的使用場景定製方案。

超融合市場還處於快速成長階段,未來市場空間也足夠大,各參與者之間更多地呈現出競合的關係,特別是超融合存儲廠商,由於在計算平臺領域是中立立場,既支持VMware,也支持OpenStack以及KVM、Hyper-V等架構,因此,超融合與另外兩大陣營之間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激活更多應用場景,是每一個廠商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