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2018還沒來的時候,所有人就開始發慌。

按照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2018是戊戌之年。而歷史上的戊戌年,一般都會發生一些大事,比如1958年的大躍進,1898年的戊戌變法……

另外,關於“10年一危機”的傳言也甚囂塵上,比如,2008年次貸危機、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1987年美國大崩盤……

如果你覺得以上只是巧合以及一些人的迷信,經濟學家告訴你,他們有N種科學的辦法證明:2018年,可能會是60年來的萬劫不復之年。

已故的周金濤用的是“康波週期論”,活躍著的任澤平用的是“金融週期論”,大洋彼岸的瑞·達利歐用的是“債務週期論”,而諸如“繁榮的頂點”“明斯基時刻”等理論也是不絕於耳。

事實上,2018年的上半場,的確讓人慌的一比。

慌的很

這半年,A股各大指數全線下挫,上證綜指累計下跌13.3%,深證成指下跌15.04%,中小板指下跌14.26%,創業板指下跌8.33%。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和永遠踢不進世界盃的國足不同,這半年,我們的大A股再次輕鬆“熊冠全球”。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股吧裡,論壇上,股民們叫苦不迭。專業機構的日子也一樣慘不忍睹。

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以來被清算的公募基金高達250只,是過去四年(2014年~2017年)的總和。私募更慘,截至到5月底,一共有將近2700只證券私募產品提前清盤。

A股為什麼牛不起來,和中國足球為什麼進不了世界盃,並列成為中國兩大未解之謎。

債市這邊的情況,也不忍直視。

截至2018年6月30日,債務違約事件頻發,總金額達到253.01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增長了47.13%,並且已超過2017年全年的數額。更大的償債高峰還在後面,目前所暴露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那些曾經備受銀行、投行們喜歡的上市公司們,突然間發現自己“失寵”了。連碧桂園、東方園林這些好學生的債券都發不出去。更不要說,其他中小企業究竟生活在怎樣水深火熱的環境中了。

人民幣的連續貶值更讓人發慌。從4月中旬算起,這一輪人民幣貶值已超6%。尤其是最近半個月的11連貶,能讓那些人民幣多頭們慌的想哭。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6%這個數字,在那些習慣了動輒上下波動30%的股民看來,可能並沒有什麼。要知道,如果人民幣繼續貶下去,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將遠遠超過貿易戰。

在股、債、匯、房四大核心資產中,唯一一讓人不慌的是房地產。這個人人都以為的“泡沫”,卻堅硬的像個鋼珠球。

儘管這半年,全國各地發佈了幾百個樓市調控政策,用盡了這個星球上最嚴厲的詞語。

但是,人們對於買房的熱情依然不減。深圳樓盤搖號先交500萬誠意金,杭州買房要預存150萬,上海豪宅推出就售罄,連夜排隊,萬人搶房,堪稱世界奇觀!

萬般皆下品,惟有買房高。過去這半年,“買房”依然是老百姓們最大的鄭智正確。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很多人總在問:為什麼天天喊“脫虛向實”,資金卻始終流不到實體?天天喊“調控房價”,而房價卻依然暴漲?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漲”就是房價上漲的理由。資金的總池子就那麼多,大部分都被凍結在樓市中了,還有什麼活水可以流向實體?

目前,中國樓市總的市值已經超過430萬億,是GDP的5倍(超過全球平均值的一倍),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2.5倍,是儲備貨幣的15倍,是貨幣發行的45倍。毫不誇張地說,賣掉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2018年的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因為還有中國股民、金融機構、上市公司……

沒想到

大家“慌的很”,是因為這半年有太多的“沒想到”。

沒想到,在2010年,1萬個比特幣只能買一塊價值25美元的披薩;而到了今年年初,一個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被炒到了2萬多美金。

沒想到,2018年的A股一開場就是18連陽,一派盛世氣象。更沒想到的是,就當人們滿懷信心地迎接牛市時,一場疾風驟雨的股災接踵而至。

沒想到,去年11月與中國簽下2535億美元訂單,刷新世界經貿合作新紀錄的特朗普,僅僅過了4個月,就毅然決然地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

更沒想到的是,原以為這只是特朗普應對中期選舉的“假戲”,最後卻發現特朗普是在“真做”。在一次次的交鋒中,他已經把籌碼加到了2500億美元!

股民們早已習慣了,無論子彈射向何方,第一個捂著胸口、應聲倒下的一定是A股。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只是沒想到,已經“很便宜”的A股,竟然被特朗普的幾條Twitter砸出了兩年多的新低,重新回到了2時代。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現實的劇情,就像這屆世界盃紛至沓來的冷門:

梅西和C羅“慌的一比”地止步16強。

衛冕冠軍德國隊被韓國隊2:0絕殺,小組出局。

西班牙在點球大戰中輸給了實力遠遠低於自己的俄羅斯。

正所謂:

買球買冷門,豪車開進門。

買球買強隊,天台去排隊。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文藝青年說:我不喜歡一眼看到頭的生活。

的確,生活中的那些“沒想到”,會給人帶來驚喜或驚嚇,所以才讓人對未來充滿好奇和期待。

在投資中,容易想到的叫“一致預期”,往往也沒有價值,甚至是錯的。而且,能不能把握大部分人沒想到的“機會”,躲過大部分人沒想到的“風險”,是評判一個人投資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

如果你想的和大家想的一樣,憑什麼是你掙錢,而不是別人?

馬雲曾說:對於機會,大多數人總是會經歷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追不上的過程。

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終究只是少數人。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再說說特朗普。

這半年,帶給我們最多“沒想到”的特朗普,不僅讓廣大中國股民深受其苦,就連全球各國首腦也對他無可奈何。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G7會議之“六大派圍攻光明頂”)

恨他的人希望他立馬下臺。愛他的人卻說,特朗普可能會是美國自里根以來最偉大的總統。

為什麼特朗普看起來瘋瘋癲癲,卻總能出其不意,頻頻得手呢?在我看來,不是他多麼英明,多麼偉大,恰恰是因為他不按常理出牌,亂拳打死老師傅。

為什麼世界盃總存在“冠軍魔咒”?因為其他球隊用了4年時間,早已把上屆冠軍的套路全都搞清楚了。同樣的打法,就很難獲勝。

同樣的,當大家漸漸看清特朗普的套路後,你就會發現,他其實並沒有那麼神。

做減法

不過,經特朗普這麼一折騰,讓中國人清醒了很多。大家不再高呼“厲害了,我的國”,而是開始反思,中國究竟還有哪些不足?

我們最大的不足,可能就在於:

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盲目做大,卻鮮少做細做精。

在這屆世界盃中,只有33萬人口的冰島殺進了世界盃。33萬是什麼概念?差不多相當於北京天通苑小區的人數。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老問題上:為什麼14億中國人,卻找不到11個可以上場踢球的人?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決策層很早就提出了:要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

新的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呢?

過去,我們總希望能夠“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務,總會痴迷於“既要……又要”的結果。

甚至到今天,我們依然會看到不少讓人困惑的政策:

2018年上半場,最慌的恐怕不是梅西

而無數的事實一再告訴我們:任何好的戰略,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棄。當你集中關鍵資源去攻擊少數而單一的正確目標,往往可以收穫可喜的成果。相反,想要同時實現多個互相沖突的目標,就會陷入被動,最終無法實現任何一個目標。

所以,要想“高質量”,就必須“做減法”

只有這樣,哪怕只有33萬人,只要集中資源去踢足球,也可以踢進世界盃。當然,也正因為有14億人齊心協力去建房子、買房子,所以我們的房價才會高不可攀。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國家“水大魚大”,有足夠大的戰略縱深,不可能所有人只去踢足球,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去研發芯片,做減法是小國心態。

在我看來,我們不僅要在資源有限時做減法,在資源充分的時候恰恰更要做減法。我們至少要在文化上,機制上,鼓勵大家做減法,培養匠人精神。

我們要讓14億人中,有些人滿腦子想的就是足球,有些人滿腦子想的就是芯片。而不是,任何職業的人坐下來,談的都是房子。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把上半年的很多問題想明白。

比如,為什麼A股屢創新低,而納斯達克卻屢創新高?

原因是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很多,但質量很差。而納斯達克通過不斷地新陳代謝,確保了那些上市公司一定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

比如,為什麼專心“打醬油”的海天味業市值超過2000億,而打造了“七大生態”的樂視網卻在破產退市的邊緣?

是因為專注做好一件事尚且不易,同時在多個領域開戰,無異於自取滅亡。

再比如,為什麼今年上半年區塊鏈那麼火?

因為太多的創業者,只是追風的投機者,而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匠人。有些人,幾乎追過VR,人工智能,共享單車等所有的風口,卻沒有幹成任何事。

一事精緻,便能動人。

對一個人如此,對一個企業如此,對一個國家也如此。

最後

最後,再說點不一樣的。

其實,所有的“慌”都是暫時的。一年四季不可能永遠溫暖如春,寒冬是每個國家,每個企業,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

在比較“慌”的時候,要想起那句話: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有過一定的經歷之後再回來看這句話,就會發現這不是一句雞湯,而是要讓我們具有“週期思維”,也就是週而復始,物極必反的道理。

如果把看週期的眼光再放長遠一點,就是大局觀。

有了大局觀,你就會發現,短期不容易想到的事情,長期來看其實就比較確定。這樣你就不慌了。

比如,我最近一直跟朋友說,現在這個時候,正是“賣房買股”的最佳時機。原因很簡單,房價高高在上,而且民怨飛天。而股價已經跌到歷史低點,上下呵護。如果以1年甚至更長的期限來看,買優質股的收益率一定會遠遠高於房子。

擁有大局觀,還可以幫助我們想清楚現在究竟要做什麼。

如果看準了一件長期有前景的事情,那就做減法,調動一切資源把它幹成。1年不成,2年成;2年不成,5年成;5年不成,那就10年成。

滴水穿石,磨杵成針。功到自然成。

其實,上面說的都是老故事,大道理,但用在這裡,卻特別應景。

下半年,願你我都不慌!

P.S.還有一種讓我們不慌張的方法就是,學習!學習投資,就是在學習做選擇,讓我們更懂機會也更懂風險。歡迎訂閱《手把手教你做投資》,這門課包括了經濟學、宏觀、行業、公司、財務、技術、行為金融等有關投資的系統知識和技能。目前,已經有將近1500人的訂閱,我們還成立了上千人的投資者社群,歡迎你的加入。

特別提醒:本課程原價999元,現優惠價365元。專欄訂購滿1500人,即漲價至699元,目前僅剩70個名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