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習近平的一個承諾,他來中國「取經」

撰文 | 董鑫

這幾年,中國有兩項成就舉世矚目。

一是反腐,二是扶貧。

在去年年底,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不少外國政黨領導人就表示,中國的扶貧成績斐然,要向中國“取經”。

所謂取經,有人是“悄悄效法”,有人則是來華交流。

這不,老撾就來了。

一次地點特殊的訪問

據新華社報道,6月2日下午,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率領黨政高層代表團去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

本揚說,此次考察時要學習和借鑑中國“精準扶貧”的做法和經驗。而“精準扶貧”這四個字,正是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的。

因為習近平的一個承諾,他來中國“取經”

在十八洞村考察座談結束之後,陪同考察的中聯部部長宋濤還向本揚贈送了以十八洞村脫貧故事為原型的電影《十八洞村》光盤,並特意指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特意囑咐我送給您的禮物。”

為什麼老撾要來中國學習經驗?

首先是兩國有著共同的脫貧時間表。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強調,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而作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老撾目前還有6%的貧困家庭,也明確了到2020年實現脫貧的目標。

其次是踐行兩國之間的約定。

早在2010年6月習近平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問老撾時,他們就曾在萬象舉行會談,那時本揚的身份也是國家副主席。那一次會談中,習近平說過“兩國領導人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2017年11月,習近平訪問老撾。晚宴時,本揚說,老撾農業自然稟賦較好,但受困於資金和技術。習近平則回答,農業領域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中國不僅可以幫助老撾發揮自然優勢,還可以幫助更多人擺脫貧困。

在同老撾總理通倫會見時,習近平詳細講述了精準脫貧的中國經驗。通倫表示,期盼中國助力老撾圓夢,習近平欣然應允。

因為習近平的一個承諾,他來中國“取經”

△習近平與老撾總理通倫

“走出去”扶貧

作為鄰居,兩國之間扶貧領域的合作一直有。

主要合作對象是廣西。

一方面,理論研討和現場考察必不可少。

2013年9月,也就是習近平去十八洞村考察前兩個月,“2013老撾農村發展與減貧官員研修班”就在廣西南寧市開班了。來自老撾多個相關部門的15名學員將在廣西進行為期一週的學習,並與中國減貧工作者交流經驗和做法。

研討會結束後,學員們還去往河池市都安縣,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資源縣、興安縣扶貧項目點,對專項扶貧開發、農業經營、教育、衛生、生態、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領域進行考察。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實際合作。

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出席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提出了“東亞減貧合作倡議”,第一批重點合作國家有三個,柬埔寨、老撾和緬甸。

合作的基本內容是由中國政府提供主要資金和技術支持,以中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工作經驗為基礎,在合作國農村村級社區開展社區綜合發展示範項目。

因為習近平的一個承諾,他來中國“取經”

△中老減貧合作示範項目組成員和當地政府官員在象龍村實地調研

其中,廣西外資扶貧項目管理中心是老撾部分的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實施單位。廣西自治區扶貧辦總經濟師黃燦濱說,這是中國減貧合作項目第一次“走出去”的具體實踐。

根據廣西日報報道,目前合作項目已完成農戶種植養殖、旅遊培訓等共155人次,項目管理人員培訓35人次,老撾能人來華培訓10人次;扶持70戶中低收入家庭開展種植養殖活動。

按照計劃,三年內,這次中國扶貧“走出去”的實踐,要讓老撾兩個項目示範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雲南

各位看官要問了,明明與老撾接壤的是雲南,為何開展扶貧合作的是廣西?

在2016年9月,商務部經合局和國務院扶貧辦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聯合開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項目競爭性磋商招標,廣西外資扶貧項目管理中心中標了老撾項目的中方項目實施單位。

這是因為他們在利用外資扶貧、國際減貧交流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並取得了突出成效。

當然,雲南也不會缺席。

6月3日,在離開十八洞村之後,本揚就來到了雲南昆明,與雲南省委書記陳豪舉行會見。

因為習近平的一個承諾,他來中國“取經”

陳豪表示,雲南將在加快經濟社會建設、減少貧困造福人民的共同事業中互學互鑑,推動滇老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把兩黨兩國結下的深厚友誼發揚光大。

本揚也表示,希望雙方全面加強各領域互利合作,相互學習扶貧等事業的成功經驗。

其實,雲南的扶貧經驗早已引起外國元首的注意。

2017年4月,在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東邊的老姆登村,迎來了一群跨越半個地球的客人——烏拉圭執政黨領導人、烏拉圭廣泛陣線主席哈維爾·米蘭達。

因為習近平的一個承諾,他來中國“取經”

△米蘭達(中)

與中國一樣,烏拉圭也正處於扶貧攻堅的關鍵階段。烏拉圭有344萬人口,還有約25萬等待脫貧。

在老姆登村,人均收入5年增長了3倍,藉助發展生態茶園、民宿旅遊等特色產業實現了精準扶貧。這讓米蘭達很感興趣,剛進村,一行人就直奔了茶園。

主動輸出扶貧經驗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國的扶貧經驗到底好在哪裡?

去年4月,中聯部舉行了一場“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精準扶貧”專題宣介會,以雲南的實踐為例,向訪華的外國政黨政要以及駐華高級外交官、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宣介了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在地方的生動實踐。

宋濤在致辭中表示,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農村累計脫貧5564萬人,積累了豐富的扶貧工作經驗,探索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扶貧模式。

剛剛從雲南回到北京的米蘭達,也向在場的400多人,分享了在怒江的所見所聞。

他還提到,在他的家鄉有一個傳統,人們離鄉前都要喝一口當地的河水,這樣無論離開多久、多遠,最終都能回來。在雲南考察的時候,米蘭達也喝了怒江的水,他表示,以後一定會回到那裡,親眼見證怒江的新變化。

資料 | 新華社、廣西日報、雲南網等

校對 | 李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