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父母的最高境界:不承擔他們的痛苦

愛父母的最高境界:不承擔他們的痛苦

孩子,為什麼會繼承父母的傷痛

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幾乎每一個人此刻生命中面臨的問題,都和原生家庭的創傷有關。

當然,每個人的體質、性格、看待事物的方式,綜合起來也決定了原生家庭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影響有多大。

首先,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孩子會繼承父母能量上、情緒上的傷痛。這也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

我母親命運多舛,很小就失去她的媽媽,離開親人到臺灣,一直過著比較卑微的日子。有了我以後,她非常愛我,但是自己很不快樂。我在她身邊,看著她自怨自艾,愁眉不展,幼小而敏感的我,完全能夠體會到她的痛苦。

我去廣州上一個生命全息療愈的課程,老師楊瓏就剖析說:

每個小孩子其實都是非常自我中心而且自大的,完全沒有人生閱歷,但不知天高地厚。

看到父母痛苦,就會暗下一個決心:“爸爸媽媽,你別痛了,我來幫你承擔痛苦吧!”

楊瓏老師在課堂上叫人拿了個大行李箱來,告訴我們這個箱子有100公斤重,我們根本抬不起來,但是年幼的我們,竟然以為我們可以承擔。所以,終其一生,我們都揹負著這樣一個重擔。

o

要麼就是自己有揮之不去的痛苦(因為那本來就不是我們的);

o

o

要麼就是總要去解決別人的痛苦,不惜犧牲自己;

o

o

或是最典型的——把爸爸媽媽扛在肩膀上,覺得好累,怎麼樣也擺脫不了,因為無論如何,你總是取悅不了他們。

o

學會把傷痛的包袱還給父母

怎麼辦呢?楊瓏老師的建議是讓我們每天晚上靜坐15分鐘,想象那個大箱子就在我們身邊,然後想象爸爸或媽媽就坐在我們對面,並且默想:

“爸爸、媽媽,對不起,我拿取了你的傷痛,我太自大狂妄了,這件事讓我有很多困惑、傷痛和憤怒,但我是為了愛才做這件事的。

請你原諒我,我以為我有能力這麼做,其實我根本不懂父母之間的議題,也不懂什麼是生命。”

然後試著把自己逐漸變小,身體、心、脊椎變柔軟,當你把自己變回一個孩子的時候,謙卑地說:

“對不起,我太傲慢了。現在我把這個箱子還給你,它太重了,而且根本不是我的。”

想象你把這個箱子還給等待已久的媽媽或爸爸,其實,他們一點也不想要你為他們揹負這樣的重擔,他們一直都在等你把這個傷痛的負擔還給他們(在靈魂層面)。

楊瓏老師說,在沒有人生經驗的情況下,孩子根本不懂這樣做的後果。

很多孩子覺得母親根本不關注自己,其實是因為母親自己在痛苦中,她在能量層面與你隔絕,好保護你,免得你被牽扯進來。

很多人不願意放棄這個傷痛的包袱,因為會覺得自己不重要了、沒有價值了。

但是,當我們把這個沉重的負擔還回去了以後,不但不會加重父母自己的傷痛負擔,反而會讓自己從這個重擔中解脫了,宇宙會給我們好多恩典和祝福。

與父母斷奶的最高境界:不需要父母快樂

其實,當我們承接這個重擔包袱的時候,我們就與父母隔離了,因為有這個傷痛的包袱擋在中間,我們看不見真正的他們,兩方的能量是隔絕的。所以我常常說:

·

做父母功課,第一步是要做到,不追求父母認可。

·

清楚地認識到,也許一輩子他們都不會認可我們,何必去要求人家給不出來的東西呢?學習放棄自己的這個慣性需求,看出來它根本就不是我們生命的必需品,只是奢侈品而已。

·

第二步就是要做到,不期盼父母的愛。

·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需要的是去學習愛自己,做自己最好的後盾和靠山,這樣才能夠認清楚一個鐵一般的事實:現在的我們,即使沒有父母的愛,也可以過得很好。

小時候的我們,無能為力,父母就是天,他們的愛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但是此刻當下的我們,如果能學會自己愛自己,那麼就是天下無敵了。

(請參考我最新推出的課程:內在奇蹟,21天鏡子練習蛻變營)

而與父母和解、斷奶、“離婚”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需要父母快樂。

這不是說我不在乎他們快樂與否,而是,我知道他們的快樂與否不是我能控制的,也不是我的責任——可能我們只是習慣性的想要討好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做自己。

像我個人,就是盡我所能的讓父母高興、快樂,但是,當我盡力做好一切,你們還是不滿意的時候——

對不起,你們的挑剔苛刻留給自己吧。

我不接受你用不高興的臭臉或是感情勒索來綁架我,我不吃這一套。

用溫和的方式擺出這種態度,一段時間之後,父母自然而然知道:他的喜怒哀樂控制不了你了,感情勒索不到你了,他們自己也會成長,知道該怎麼樣用最有利於雙方的態度來面對你。

所以,那些拋不開父母愛恨情仇的成年兒童們,可能需要好好做這個冥想練習,想象你把這個沉重的傷痛包袱還給父母,然後讓自己過得快樂。

這真的是你可以給到你愛的人最好的支持和禮物——一個輕盈的、快樂的、沒有情感包袱負擔的自己。

下次,我們將會繼續談原生家庭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可能的解脫之道。

···

作者 | 張德芬

喚醒、療愈、創造,在這裡遇見未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