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撕開科技外衣 還是那家「牌照荒」的金融公司

京東金融撕開科技外衣 還是那家“牌照荒”的金融公司

最近的資本市場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與幾家巨頭公司和獨角獸集中上市帶來的喜慶感同時出現的,是外媒不斷傳來的估值下調、流血上市的報道。

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雙雙不容樂觀的大環境下,BATJ旗下被廣泛關注的金融業務,似乎也出現了不同境遇。已經獨立分拆的三家公司中,螞蟻金服和度小滿都在今年Q2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京東金融則一直未公佈最新的融資進展和經營數據。

不過,京東金融近期也並非完全沒有數據可循。根據《中信證券-京東金融1號京東金條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中的信息,從2016年一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消費金融業務在京東金融總營收中的佔比一路從34%上升到了55%,已經超過一半。

消費金融業務的主體是京東金融旗下三家小貸公司,是名副其實的金融業務。比照近一兩年來京東金融對自己“科技公司”的定位,就很讓人費解了。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陳生強還曾公開喊話稱,“京東金融未來只做Tech(技術),不做Fin(金融)”。但京東金融的數據,怎麼看都更像是一家典型金融公司吧?

一、收入大頭仍是金融

事實上,這不是京東金融第一次流出類似的數據。

根據《證券時報》的報道,今年年初時京東金融就啟動了B輪融資,總數130億元,4月底完成打款。截至目前,這筆融資仍然沒有官宣,我們暫時無從判斷融資進展是否不太順利,但當時流出的BP卻透露了更詳細的數據。

京東金融撕開科技外衣 還是那家“牌照荒”的金融公司

2015年以來,京東金融的收入結構中,支付業務收入佔比逐漸降低,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和財富管理業務的收入規模則逐漸上升。最新的數據為2017年前三季度,消費金融收入佔比為50%,支付業務收入規模佔比為16%,財富管理和供應鏈金融收入規模佔比分別為14%。

而無論是消費金融、支付業務收入或是財富管理和供應鏈金融,對應的都是金融業務。

特別是收入佔比最高的消費金融,主要來自白條和金條兩項業務。第一消費金融的報道稱,金條的日利率在0.04%~0.095%之間,即年化14.4%~34.2%之間。目前京東金條業務的整體加權平均利率為18.9%。這個利率遠高於借唄的加權平均利率14.6%(2017年11月數據),也高於微粒貸的對客利率17.28%(2017年11月數據)。

在營業收入構成圖中,金融科技並未作為單獨板塊出現,而是和農村金融、海外、證券一起被併入了合計佔比1%的“其他”。

對比《中信證券-京東金融1號京東金條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中提到的2017年四季度消費金融營收佔比為55%的數據,可以判斷上述BP的數據可信度很高。

這裡可以對比螞蟻金服的營收份額比例。

螞蟻金服6月宣佈最新一筆融資時流出的融資材料顯示,收入主要來自支付連接、技術服務和金融服務三部分。2015年時,支付連接收入佔比約64%,金融服務佔比23%,技術服務佔比14%。到了2017年,這三個數據已經變成54%、11%、34%。

可以看到,二者的收入結構都在調整,但方向差別很大。螞蟻金服的技術服務的收入佔比在逐步提升,金融服務在下降;京東金融的數據走勢則剛好相反。

二、模式天花板

從行業發展經驗來看,賬戶體系對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至關重要,無論是騰訊金融還是螞蟻金服,其支付賬戶都起到了基礎設施的作用,而京東支付在此處的缺失始終是一個瓶頸。

京東金融融資BP中提到的另一個數據是,截至2017年Q3的份額,收入規模佔比排在第二的支付業務,綁卡累計用戶數超過1.8億,累計交易額超過3萬億。

可以對比的是支付寶和財付通的份額。根據易觀發佈的《2017年第3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監測報告》,僅2017年第三季度,國內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就達29.5萬億元,其中支付寶佔比53.73%,約為15.85萬億元,財付通佔比為39.35%,約為11.6萬億元。

京東金融撕開科技外衣 還是那家“牌照荒”的金融公司

顯然,京東的支付業務仍然規模較小。這其中還包括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提——2017年1月,京東金融拿下了中國銀聯的戰略合作,不僅成為銀聯的收單成員,還發行了NFC虛擬卡“京東閃付”。這可是支付寶和財富通都沒有的政策傾斜。

賬戶體系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業務的呈現效果。

三、求而不得的牌照

在上文提到的京東金融融資BP中,對當時那輪融資的用途描述為,“本輪不低於100億人民幣的融資,計劃將用於兩個部分:併購金融牌照、技術研發和市場投入”。

在此之前的公開口徑中,京東金融曾不止一次的表示,牌照的獲取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有業內人士對科技考拉稱,事實上京東金融在申請牌照一事上並非不積極,而是監管方面對其實際能力存在質疑,因此銀行、保險、基金等幾個行業內所謂的“大牌照”,一直沒有獲得監管機構的放行。

無論京東金融如何對外自動定位,收入構成幾乎證明了它是個典型的金融公司。以目前的監管風向看,未來京東金融仍然需要放相當一部分精力在牌照上面。

6月的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稱:“只要金融機構有風險外溢的一定要持牌,一定要接受審慎監管,對於風險外溢不太大的機構,要加強對其業務的事中事後監管。”

我們理解,京東金融希望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流量來源和底層技術優勢的公司。但從其業務、營收、甚至品牌上來看,京東金融當前似乎都不能擺脫對京東集團的依賴,距離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