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有多重要?都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


應屆畢業生剛畢業的時候鬥志滿滿,是精神狀態和體力最好的時候,也是需要快速學習、積累實力的時候,第一份工作當然是比較重要的。

遇到一個好的老闆,好的公司,會在職場觀念的形成和能力提升上有很大的幫助。

這需要我們在大四的時候就進行思考自己喜歡什麼工作,適合做什麼,期待怎樣的工作氛圍,並對相應的企業進行一些調查和研究。有些人在短時間內頻繁換工作,就是因為對自己和公司的認知不夠清晰。

自己喜歡什麼工作?比如說自己平常喜歡幹什麼?我當時糾結了很久,因為我從小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什麼,也沒什麼特長。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但是不知道自己特別喜歡的什麼。

此時就需要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文化氛圍。比如說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等。毋庸置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行業現在是朝陽產業,非常地火熱。接著是看員工平常的工作面貌和休息時的狀態,這是對自己工作狀態的一個參考。

如果家裡不是急需用錢的話,第一份工作還是以學習、提升為主,錢是次要的,能夠滿足自己的生活就夠了,但是要注意公司是否按時發放工資

綜上所述,我們要想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之後,找相應的工作。這樣即使工作辛苦,心裡也不會那麼苦。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看到的一篇深度文字,寫的是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深表以為然。根據自己這幾年的經歷,感覺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後選擇。

文章如下:

當我還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有一次我和老闆喝咖啡,老闆問:“你對工作或者說職業發展有什麼困惑嗎?”我想了想,說:“我希望在工作中看到我10年後能成為的那個人。”

  我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老闆表示這個問題非常好,他要回去想一想。但其實我自己對這個答案也有些震驚。這是否真的反應了我對工作的困惑呢?尤其是當我即將離職的時候,我想了很久,第一份工作對於我最重要的是什麼?我也和很多在工作、想換工作、或者已經辭職的同學聊了聊,聽了聽他們的看法。

  後來我突然明白了,第一份工作對於我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找到方向”。

  大學畢業直接工作還是個挺有趣的體驗。因為大多數同事都比我大,而我的同學幾乎全都在上學,所以我完全沒有什麼 peer pressure,有空還可以觀摩一下年長同事的工作狀態,學習一下政治鬥爭經驗,然後做點有趣的項目,十分愉快。

  在這個觀摩學習活動中,我很快明白了一個以前我不懂的詞,那就是“中年危機”。這個詞我以前經常聽到,卻從不明白。觀察了一段時間,我終於明白了這個詞的意思。總體來說,人們在畢業後的幾年,薪資和職位都會迅速上升。然而這種上升並不是永無止境的。職位和年齡絕不是線性相關。幾年後,很多人就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幾十年如一日地做一箇中層領導。只有少數人才能實現更高的成就。對於那些止步不前的中年人來說,“中年危機”就來了。

  當我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後,我發現職業生涯的要點原來是避免陷入“中年危機”的陷阱,實現可持續發展。於是我開始繼續觀察如何避免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比較簡單。從結果來看,那些“想繼續前進”的人,終究就會繼續前進。

  這聽上去有些荒謬,人人都“想繼續前進”,難道那些陷入瓶頸的人不想在職業上繼續發展嗎?問題在於,希望繼續前進,和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有職業發展的願望,卻既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職業前景,於是雖有成就之心,最終卻無成果之實。

  在我即將離職的時候,我在閒暇時間中研究了各種人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發現真是千奇古怪,和他們後來取得的成就幾乎毫無關係。比如說,奧巴馬在我這麼大的時候,好像並沒有固定工作,每天在搞一些街頭活動。然而,如果順著他們的履歷一路看上去,會發現他們的職業生涯並不是線性上升的,而是在幾個時點出現了跳躍,一躍上升到職業高峰。對於奧巴馬而言,最顯著的跳躍應該出現在他讀法學院的時點。他在法學院的幾年異軍突起,從普通學生快速升級為政壇新星,進入了新的世界。

  總體而言,通過在LinkedIn上研究各種人的履歷,我發現要想打破線性職業生涯的局面,關鍵在於要在某些時刻成為明星員工。只有明星員工,才能有脫離職業慣性的機會,最終開拓新的天地。

  這就解釋了“想繼續前進”對於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因為只有“想繼續前進”的人,才會反覆思考自己到底要往哪個方向走,自己想要什麼,從而走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上去。職業生涯和學生生涯的重要區別在於,學生生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路很難走,但是隻有一條。職業生涯總體來說技術難度並不大,然而人們面對的是一片曠野,上面有無數條路,甚至看上去沒有路的地方也能走,關鍵問題在於哪條路適合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想繼續前進”的人就會反覆試探著去找自己適合的路,然後在自己的道路上大放異彩。而沒有很多想法的人往往就會隨便選一條路,然後跋涉著走下去,也不知道這路為什麼不好走。


  所以我覺得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最大的意義在於幫你找到職業方向,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因為在工作的前兩年,轉換職業領域代價非常小,至少比工作四五年之後的代價要小得多。對於我這樣沒有讀碩士的人來說,如果發現自己想做的事和現在的方向差的太遠,甚至再去讀個其他方向碩士都來得及。所以第一份工作的主要矛盾還是在於要發現自己到底想做什麼。這就回到了文章開頭的問題,我們能否在工作中看到十年後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和很多工作了的同學都聊過這個問題,他們全都談起了自己對於年長同事的觀察,包括他們的工作內容、他們的精神狀態和他們的發展路徑等等。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看到了自己滿意的方向,他們一般對工作也會比較滿意。但如果他們覺得年長同事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相對就會比較痛苦。老闆們經常表示不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我想對於像我這麼大的同學來說,在工作中看到一個可期的未來,也許才是最重要的事。

  當然,我覺得第一份工作的薪資待遇也不能說不重要。因為工作第一年估計是一生中最窮的時光。這時既失去了家長的資金支持,又要購置很多裝備,真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還是多掙些錢過得比較愉快。然而若是為了一份高工資的收入,困在一個既沒前景自己又不喜歡的發展方向上,那就陷入大麻煩了。關於這一點,我有時會向朋友們提出一個問題:“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你還要做40年你今天的工作,你覺得怎麼樣?”這時,有些人就會露出驚恐的表情。但事實的確如此,即使提前退休,我們也要工作至少20-30年,如果現在已經覺得工作狀況不盡如人意,還是應該放眼未來幾十年,早做改變。

  不過回到文章開頭,既然我向前老闆提了這個問題,說明我也沒有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中看到我覺得未來可以成為的那個人。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雖然我沒有看到我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卻看到了我希望從事的工作領域,這也是促使我選擇現在這份工作的一個動因。工作的一個優點是,你可以在工作中接觸到你在學校裡不可能見到的一些行業,從而有更大的機會見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我的第一份工作還是成功的,因此應該特別感謝我的前同事們,他們帶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Data Science (數據科學)。以後我會重點講講,數據科學究竟是在做什麼,我現在的工作又在做什麼。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值得好好講一講。

  我前幾天還統計了一下,我的同學中大概有70%-80%依然在上學,看起來是我開始工作的太早了。但從我短暫的工作生涯中,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如果要花40年做自己不擅長且不喜歡的工作,那真是個深重的災難。因此希望我的同學們能儘量找到一份讓自己舒適一些的工作,這樣人生的大多數時光還能更愉快一些。


電影美劇世界

第一份工作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

從工作上說,它會對你工作的行業、工作中養成的習慣、做事風格,甚至之後的職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整個人生的角度去看,它甚至在你初出校園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對你想問題看事情的方式、處理方法,乃至你的三觀塑造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首先要想清楚究竟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如果只是簡單的符合專業、工作環境好、地段好、工資多幾百、年假多幾天

就是好工作,那麼這個世界上也就不存在離職這件事了。在我眼裡,一份可以算得上還不錯的工作,第一是能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和價值,只有能力不斷提高,你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更具有競爭力。第二是收入要能足夠應付自己的生活。如果一份工作長期讓你入不敷出,除去自身原因,那麼就要好好考慮一下這份工作值不值得你繼續做了。第三是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幫助你積極構建三觀。如果你做一份工作每天都很壓抑,讓你懷疑人生,那麼這份工作必然是不適合你的。

其次,我們要如何選擇一份好工作呢?我認為在關鍵程度上,應該是行業>公司>職位的。行業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和公司的發展趨勢,夕陽產業各方面都走下坡路,發展肯定不如新興產業,這是毋庸置疑的。公司決定了你的起始平臺,也決定了你中短期內的上升空間。最後,你在什麼職位決定了你能否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能力,進而決定了你有無上升的可能。遠離那些

換了任何人都能做的、可以毫不動腦思考的重複事務性工作,這樣的工作你不但得不到任何能力或眼界上的提高,做久了整個人都會喪失鬥志。

最後,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所謂的好工作,有的只是一步一步攻破難關不停前進的自己。一個自律、有目標、責任心強的人,走到哪兒都不會差。


老李校長

又到了應屆畢業生畢業的季節了,很多朋友說:我很糾正啊,是該找一個專業相關的單位?還是找一個離家近的單位?是該先就業後擇業?

誠然,選擇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那些初出校門的大學生,面臨形形色色的工作崗位,面對國企、外資企業、私企的不斷選擇,面對薪資、工作地點、工作環境種種因素的困擾?如何選擇一份工作確實是較為困難,但是不能因為較為困難,就隨意選擇一份工作,更不能有先就業後擇業的想法。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為這直接決定了你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思維視野,有些人一畢業進入的企業格局比較小,那麼他以後可能一直都是在格局較小的企業間轉悠,儘管收入還可以,但是眼界和圈子都被限制了;有些人一開始進入的企業格局比較大,那麼他以後既可以跳到同等格局的企業,也可以跳到格局較小的企業,雖然一開始收入比較低,但未來的發展是非常可盼的。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很多同學抱著先就業後擇業的心態,殊不知,一步慢,步步慢,畢業1、2年同學之間,還看不出太大的差距,但是到了3年之後、5年之後、10年之後呢?差距就很明顯了。而從你離開校園,到能看出差距的3年、5年、10年,給應屆生在個人職業發展上去摸索、試錯的時間真心不多。

因此,第一份工作至關重要。因為你很可能在你的第一份給個人發展並不能帶來多少意義的工作中,浪費掉你黃金 3,5年中的1-2年,比起你的同齡人,落後的不是一兩個檔次。

那麼如何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壞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工作的本質,你要明白工作不是讓你變得更有趣、更健康、更漂亮,而是你通過工作可以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值錢、越來越有能力。因此,選擇工作中什麼興趣問題、什麼專業問題根本不是重點,不然也不會存在那麼多的離職現象了。

那麼,怎麼定義一份好工作呢?

首先,一份好工作能顯著提高你的價值,提升你的能力。只有能力不斷提高,你的單位工作時間,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享有有更好的價格,從而在未來,當你的體力已經遠遠不及年輕人的時候,卻能過上更自由的生活。

第二,一份好工作能改善你的生活,通過這份工作,你能讓你和家人的生活條件變得更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眼光要長遠,在你才入職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準確判斷這一點。但是你可以通過觀察公司其他員工的生活狀況來對公司有個大致的評價。如果公司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同事在核心崗位上,那些整體無所事事、業務能力不強的同事處於邊緣化,付出有彙報,那麼這家公司必定是靠譜的,這份工作應該是一份好工作。

第三,一份好工作能塑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三觀。很多人在一個崗位幹了一段時間,都會感到壓抑、麻木、浪費時間,那麼請放棄這份工作。

說了那麼多,你肯定會問,那這麼找一份好工作呢?

首先,你要選擇對的行業,雷軍當年說過: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

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學會看行業大勢,如果你選擇一個夕陽產業,哪怕你能力再強,也不會有多大的前途。如我認識的兩個朋友,2013年畢業,一個去了石油單位,一個去了互聯網公司。4年過去了,石油單位的朋友,單位由於效益不好,工資不漲反跌,互聯網單位的朋友現在已經年入40W。

第二,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

為什麼畢業後,有的人進步神速,有的人卻還在原地徘徊呢。都是因為沒有樹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如果你沒有一個長遠的職業目標,那麼工作幾年後,還是個到處打零工的小職員。因此為了避免才畢業的你們,迷茫、浪費時間,我必須強調: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不要渾渾噩噩過日子了。

第三,要選擇一家業績穩步提升的公司。

公司的發展前景,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前景。很多同學會認為自己是否升職加薪,取決於自己跟主管的關係,其實那根本就不叫個事。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家公司有沒有這個空間給大家升職加薪。

試想一下,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業績逐年下降,哪怕你是本公司表現最好的員工,公司也不見得會對你提高多少薪水,心有力而力不足。如果你所在公司業績穩步逐年提升,哪怕你工作平平,工資也會隨著年限的時間增長而增長。

最後,在已過來人的身份,給一點小小的建議:

(1)如果當你面對兩份offer,難以抉擇的時候,不要問你最好的朋友,因為他們的水平和你差不多,問對這行業領先的大牛或者你身邊比較牛的朋友。

(2)一個願意敲打你、批評你的直接主管,要珍惜。

(3)不要進廠做操作工,不聽重複的機械上班,趁年輕多學點東西。

(4)不要想著積累所謂的社會經驗,未來你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去體會什麼叫職場人的社會經驗,剛畢業的時候,不要只想著花個幾年的時間去適應社會,你唯一需要做到的是使自己升值,其他的你所需要的自然回來。

更多財稅職場學習資訊,關注秀財網


秀財網

如果讓很多人回顧過去,他們會告訴你人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為:

1、好工作會提升你的身價,為什麼那麼多畢業要去BAT,不就是去了好企業跳槽行情就不一樣。

2、好工作不是錢多,就是機會多,錢多可以讓你在起步階段更多投資自己成長,機會多可以讓你得以全面鍛鍊自己的才幹,這對你在職場長遠發展好處很大。

3、好工作不等於好單位,好單位遇到壞領導,比普通公司遇對一個好領導,你覺得哪種算運氣好?在職場遇到的第一個職場導師對你塑造健康積極的三觀很重要。

要說找工作,普通人想的都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反而容易被忽略三個很重要的因素。

1、你的行業(崗位)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是加速還是衰退?——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要學會看行業大勢

2、你進入的公司最近三年的業績是穩定還是在快速成長?——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要學會查公司業績

3、你入職的部門,主管是不是一個有想法的人——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要主動評估你對面的主管

以上簡稱“入對行,進對門,跟對人”。

最後:

2、找你身邊最牛的那個人去諮詢,而不是你最信任的。

3、不知道一家公司牛不牛,看看他的合作伙伴牛不牛。


秋葉大叔

應屆畢業生選擇第一份工作,對他的一生都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現在很多用人單位不喜歡招聘應屆畢業生,因為沒有工作經驗,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一點,工作經驗。

第一份工作嚴格意義上來說,可能不會是你一輩子從事的工作,有可能不會是你一輩子從事的職業,但是卻會對你未來的職業、工作習慣和做事風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再接著影響你的職業發展方向,你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式等等。

通俗的來說,如果你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選擇了一個小公司,公司環境不怎麼樣,老闆為人處世不怎麼樣,一起工作的同事也不怎麼樣。那麼,這就等同於溫水煮青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勸你趕緊走出來,尋找一個更好的,更適合你發展的公司。

我畢業之後工作過,應聘過,後來創業,也到處招聘過。十多年中我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年紀輕輕卻對世界和人生充滿了疑惑,走到哪裡都透露出滿滿的負能量。其實在我看來,他們的職業生涯才剛邁開第一步,但是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前途渺茫。這種人我肯定是不要的,因為不僅他的負能量對我公司沒有很多幫助,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同事的工作激情,更誇張的是可能會對我的客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假如是你,相信你也不會招聘這種人吧。

但是,我很多同事都是正能量滿滿的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當然,我也不會刻意避開應屆畢業生。在華英教育,乃至新足跡,我都不會拒絕那些性格開朗的,積極進取的,樂於學習的人,因為他們的潛力,從來都不會給我帶來一些負面的東西。

感覺有點跑題了,但是我想說的是,第一份工作,應屆畢業生一定要對這個公司有一定的權衡,在一些方面要儘量考察:

第一,公司的大環境,軟實力如何,也就是公司的產品、服務的客戶如何。如果這個公司的產品好、服務好、客戶反饋好,那麼,這個公司肯定在某方面非常出色,他們的工作環境也一定不會差。

第二,公司的發展方向是否清晰明確,也就是老闆的決策力和領導力如何。你可以仔細的留意一下公司員工的背景和經歷,問一下他們加入公司的時間。在這個公司老闆的帶領下,他自己的職業有沒有得到提升,公司未來有哪些成長機遇。當然,如果不好回答,那麼第一肯定就是,你入職公司,是否會有晉升的機會,未來發展是否明朗。

第三,公司整體氛圍好不好,是不是充滿活力。面試的時候,你一走進公司,大家是不是很忙碌,對工作全身心投入,或者是群龍無首,亂糟糟的?公司員工的精神面貌好,對工作充滿了活力,那麼,這家公司至少可以說是正面向上的,你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所謂跟對人,做對事,我始終相信,能學到東西,能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幫助,就是好的。因為那個對的人會對你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應屆生沒關係,就是少了一些工作經驗而已,積累幾年,就會成長為好的苗子。但是,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正直,自信,有追求。這樣不管走到哪裡,你都會很受歡迎。


曾敏敏老師

第一份工作是職業生涯的原地,對後續的整體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非常重要——

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前三年是一個“坎兒”,拼的就是一個成長速度。三年內不能出頭的,往後的通道將愈發狹窄、艱辛,機遇曲線跟著就會慢慢衰落。更殘酷的現實是,等到三十歲左右,市場看你的眼光就固化了,很少有企業願意給這個年齡段的人重新開始學習新領域的機會,職業自此宣告定型。

因此,應屆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將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推助器,加速職場新人突破成長瓶頸、登上新臺階的過程。同時,為了避免“一步錯步步錯”的失敗定律,第一份工作也是找準方向、做嘗試性改變的基石。

負責任的說,社會是一個嚴格的金字塔,突破起來異常困難,且真正能往上走的人數量很少。大凡試錯,都要趁早。

當今社會,一方面,行業的發展變化越來越快了,熱門行業層出不窮,新的職業類型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如今新晉的畢業生(95、00後)的好奇心、關注度、可選擇性都比以往的畢業生要強很多。

所以,對於應屆生來說,選擇第一份工作,主要考慮三個方面——

1、 專業相關性

明確專業相關與否,決定了職業的起點和路徑的差異:

專業相關,最大的好處是會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認可度,在一些專業要求較高的職業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專業不相關,完全出於愛好也完全可以。任何一份工作一定時間過後差異性都不會太大,此時愛好與否就成為一個重要變量。

在專業和愛好當中做選擇時,愛好的權重往往更大。

  • 一方面,“意志力”並不存在。比如,一個人因為減肥去運動和因為愛好去運動,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後者堅持的時間長、取得的效果好,只有愛好能通往堅持。
  • 另一方面,愛好意味著願意付出更多努力,補足專業缺失的同時比其他人得到的更多。在專業導向不強的情境下,HR也會歡迎態度積極、目標明確的畢業生去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反之,沒有愛好意味著抗拒吸收工作技能。最明顯的莫過於技術工種,如果沒有熱情僅僅是機械完成任務,幾年之內很有可能因為怠於掌握新技能而被職業環境淘汰。

這裡需要反覆強調的是,愛好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擁有更為積極與嚴謹的鑽研精神。

比如,很多行政人員看了像《杜拉拉昇職記》那樣的荒誕職場童話後,覺得HR“風光”於是紛紛轉行,結果90%都是失敗的。首先,他們不瞭解HR具體的工作情景、低估了HR的專業難度,只對表面現象產生了誤解。其次,行政轉職HR思維方式沒有轉變,依然習慣於原先的定位,事無鉅細的處理、自下而上的推進;而HR需要抓住核心問題、自上而下的解決問題,HR做的好不好,完全取決於自己夠不夠高看自己。

由此,為了判定是否對愛好有所誤解,需要先進行積累和探索。

2、 職業規模

將“大公司”作為第一選擇會好。

第一,大公司最大的好處在於職業流程、類型的廣泛、成熟與全面。因為大公司規模、業務龐雜,你幾乎可以一次性窮盡職業範疇內的所有業務類型,得到最完整的職業操作認知,這些都是巨大的經驗財富,從而幫助到之後的從業歷程。相應的,大公司的培訓機制完整、規範,專人引導對於新人的職業精進大有裨益,從而節省大量獨自探索的成本。

第二,大公司有利於沒有職業經驗的應屆生習得基本的辦公室工作規範,學會如何讓自己適應、融入並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比如,很多大公司會踐行源於日本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5S”現場管理法(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素養SHITSUKE),如此有助於產出高質量的交付成果、構建可行有效的溝通規則、並在一個人的整體職業生涯中打上良好的習慣烙印。

如果公司規模不大,那也至少要體驗一個比較大的行業。

比如,金融、消費、餐飲雖然是傳統行業,但不可或缺。行業規模大意味著其中的細分領域多、從業者多、職能多,因此,年輕人在其間伸展、學習的空間就大。

反之,小行業相對脆弱,因為圈子太小,知識、技能、人際都趨於閉塞,久而久之就會感到枯燥,再擇業時也會因為行業侷限缺乏迴旋的餘地。

之前的眼界決定了後續的高度,故此,選擇“大”職業,本質上是一個“開眼看世界”的過程。

3、待遇

這裡更準確的說法就是“錢”,一個投入產出當中可衡量的介質。不排除有部分應屆畢業的同學會因為生活所迫優先考慮金錢導向的工作,也不排除有志於完成原始積累以便開啟更多選項的創業種子選手。但是,錢畢竟不是長遠利益。

客觀來說,當前的社會價格基本是固定的。個人能力很強的學生,一畢業可以拿到阿里、華為給出的價值50-100萬年薪的offer,然而,這個群體在全國範圍內一年最多兩三千個,絕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還是走向常規的薪資路徑。

主觀來說,眼前利益終究是“過不去”的。任何一份薪資都紮實的代表了此前四到五年的努力成果,從零開始的職場新人則需要接受短期內酬勞不會發生太大改變的事實。因此,應屆畢業生考慮錢,除非出於“愛好”,否則沒有必要。

身為一個從業經歷超過二十年的HR,我誠懇的建議:長遠規劃不及當下的選擇重要。

現在的職場新人裡,有太多工作經歷短到一年半年。可能有人覺得是因為他們在學校裡面接受的認知不多,而真相在於他們最初擇業時並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搞清楚自己的愛好,並據此做出相應選擇,再判斷是否能長期進行,才有長久職業規劃的正確步驟。

最後,提供幾個關於“如何找到愛好”的tips:

B,行業從業者適當提供諸如需要規避哪些難點或誤區這樣的原則性問題,從而幫助你找尋並作證職業愛好;

C,實習經歷或者與HR談話,會更有針對性的探討出某個行業在達到一個目標時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推動你不斷髮掘自己的節奏和潛力,成為一個因愛好而生的完美の職人。

Michael ,多年HR行業老兵,超過15年從業經歷。有過HR管理諮詢經驗,熟悉HR各模塊。有著豐富的處理各類員工勞動相關事務經驗。曾任某法律和財務類出版外資公司北亞區HRD,與勞動合同法編委會的律師合作,從而對《勞動法》有更深的理解。


以太創服

應屆畢業生剛出校門,並不知道社會的殘酷,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對社會的認知。我見過一個朋友,因為第一份工作很磨人,磨的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找工作。

所以,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比如我想在運營上有所建樹,那麼你就專門圍繞著運營去找工作,去完善自己的運營框架。

第二個問題:公司的穩定性,個人不建議畢業生去找那種流動性很大,或者創業型的公司,流動性很大的公司往往是一些類似電話銷售之類的,我見過很多畢業生進去待了三個月沒有業績做出來,很傷心的離開了,這對他們以後找工作特別敏感,還有創業公司本來就是一種風險。

第三個問題:職業的專業性,比如你以後想成為一個產品經理,那麼你一定要去找一些做產品比較厲害的公司工作,或者重視產品的公司工作,這樣你的成長會更快一些。

第四個問題:心要靜,很多畢業生喜歡隨便找一個工作,幹不好就跳槽,我不建議這麼做,跳槽的風險很大,除非是真幹不下去,否則不要輕易跳槽,尤其你什麼都沒學到的情況下跳槽依舊是低工資。

第五個問題:福利待遇要談清楚,很多企業認為學生是免費勞動力,所以在待遇上可能會進行壓榨,所以你一定要問清楚,你入職給多少錢,未來的加薪晉升機會,以及是否有五險一金之類的等。

第六個問題:老闆開不開明,老闆的好壞很大程度決定你在公司的舒適程度,遇到一個很扣,業績不好又喜歡開人,自己又很自負的老闆,那最好就不要加入了。


槽八點

第一份工作重要到,這可能決定著你未來幾十年的職場生涯都要做哪些事兒,且這些事是不論你喜歡或是討厭!

職場裡最多的是哪些人?

  • 經常換行業,總覺得其他人做的事情比較輕鬆,到最後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
  • 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敢跳槽,又羨慕其他人工作的高收入,好待遇,整天糾結的;

原因是什麼?很大程度上是第一份工作沒有選好,也就是說在工作前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而那些有目標、有規劃的人就是我們羨慕的人,是少數人。

如何選擇一份工作,並通過努力成為少數人呢?

四大原則,選擇一份最適合你的工作。

01-職位
02-行業
03-公司
04-薪水

01-職位

只有做你想做的、做你擅長的事兒,才有更大可能發揮你的天賦才能,才可以在工作中有一番作為。

舉個例子,假如說你本意是做市場營銷,現在有兩個offer給你,一份是市場實習生,薪資2000,;一份是行政管理實習生,薪資3000。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選擇可能是行政管理實習生,畢竟薪資高了1000元。那你能選嘛?顯然不能,因為這不是你想做的工作呀,哪怕工資低。

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很可能決定你未來多年的工作選擇方向。第一份工作由於薪資選擇自己不大喜歡的,但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跳槽時能夠拿到高薪,這時候讓你再換市場營銷的工作,先不說你能拿多少薪資,能不能找到工作都另說,而且你有重頭再來的勇氣嘛?

所以,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選自己想要從事的;若是沒想好自己想做什麼,那就選擇自己擅長的。

“破窗效應”說明,你做得越好,會收到更多的鼓勵,越會主動做得更好!

02-行業

行業的選擇兩個基本點:發展前景與平均薪資。

一個發展前景良好的行業受益的是同整個行業行業相關的人。同樣是前臺,阿里巴巴的童文紅,搖身一變就成了菜鳥首席運營官、資深副總裁,這便得益於選擇行業的前瞻性。

而行業的發展必然遵循由低級的自然資源掠奪性開採利用和低級的人工勞務輸出,逐步向規模經濟、科技密集型、金融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知識經濟型,從輸出自然資源,逐步轉向輸出工業產品、知識產權、高科技人才等。也就是說, 你公司所屬行業則應當是在未來有很好發展的,例如現在的互聯網行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新型能源物流配送等;那些已逐漸沒落的行業則儘可能的避開,例如普通家電、紡織、冶金、白酒等。

化妝品行業的平均薪資高,還是軟件公司的平均薪資高?這個答案,顯而易見。除非特例,軟件公司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含量高、人員能力要求高,平均薪資自然要高。短期可能沒法體現兩者的差異,但是在5年後、10年後,整體行業的發展會帶動著從業人員的天壤之別。

03-公司

外企、國企還是民企?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真是一個問題。

實話說,不管什麼類型的公司,不管公司的大小,每個公司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同工作一樣,沒有一家公司是完美的。

平臺很重要,個人能力更重要。選擇平臺,不如選擇做更好的自己。

因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都有其本身的優劣勢,只看你更適合哪種。

大型外企,良好的薪資待遇和完善的培訓體系,讓很多人趨之若鶩;但是其嚴格的秩序,一個蘿蔔一個坑,眾多的優秀人才,在裡面出人頭地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進了國企就如同拿到鐵飯碗,穩定的工作和還不錯的薪資,同樣讓很多人心癢難耐,但近來的國企更多的是負面消息:裙帶關係、行事拖沓、溜鬚拍馬、等級森嚴等等官僚主義作風,還真不是一般年輕人能夠接受的;

能夠代表大部分民企的,我想到4個字:野蠻生長。一個人頂三個人是很正常的現象,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迅速提升,同時能更多的接觸到不同職位的職能,更有機會了解自己究竟適合哪種職位,擅長什麼。但是其不穩定的工作環境,不夠優秀的同事,不夠具有前瞻性的老闆都有可能成為你前進道路的阻礙。

所以,與其將寶壓在公司上,不如儘可能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當你的能力能夠去到任何一家公司且混得很好的時候,那才說明你擁有了“鐵飯碗”。你越值錢,你才能掙到更多的錢。

04-薪資

不得不說一個殘酷的現實:工作的前3年,基本上是掙不到錢的,更別說存錢了。

市場上對同一崗位的薪資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招聘信息上經常看到:文案策劃,6k-8k。什麼意思呢?這個崗位現在的薪水範圍是6k-8k,大部分公司都是這各價位,而至於你能拿多少,是根據你面試時展示出的實力和個人能力,能力強點那就8k,能力弱點那就6k。你說有些人拿的比這多很多,要麼是人家能力強,有更好的title;要麼人家運氣好,去到一家普遍薪資高的公司,無外乎這兩種情況。

同樣的起跑線,職場的前3年,大家的薪水不會有太大的差距,而差距的體現在於你如何度過自己的這3年,是拼命努力提升自己,還是不經誘惑想跳就跳,3年後,差距會因時間而展現。

總而言之,工作好找,好工作不容易找,適合自己的好工作更不好找;我們能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提升自己,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愈發值錢,那麼掙錢就水到渠成了。

倘若你的工作依據這4個原則進行選擇,不能說未來會怎樣,但至少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加油吧,少年!


週末裡

從人之初角度,任何的第一次都非常重要。但職場火鍋實事求是地講,第一份工作,從長期實踐來看,真的沒有想象的那份重要。人的職場生涯中,換幾次工作實屬正常。我的意見是,不必糾結於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個好起點當然很好,沒有也不要患得患失,你還有許多重新開始的機會,就當一次試驗一次積累吧。

首先,舉重若輕,戰略上放平心態,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因為選到一個好工作,當然最好,如果出師不利,也不要過於消沉。許多人畢業生都學習職業規劃,作為資深HR,不能否認它的重要意義,但現實意義到底有多大,我也不會過分誇大,否則把畢業生們都弄的太患得患失了。有多少人按照職業規劃來行走江湖的?很多人都是騎驢找馬,不斷探索最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如果是G企或G務序列,員工就是一塊磚,單位需要往哪搬。自己的職業規劃,其實自己也無法把握。所以,奉勸一千萬畢業生,要做好第一份工作不理性的思想準備,不要過分焦慮。當然,選的好工作,我衷心祝福你。

其次,選工作要遵循你自己的人生規劃,但許多畢業生並沒有清晰的人生規劃。說真話,許多畢業生對踏入職場,有點稀裡糊塗。總有人說,憑興趣愛好,但在現實中能走的通嗎?有多少人在從事自己愛好且掙大錢的職業呢?人生規劃是個大方向,比如你想當一個老闆,將來香車寶馬;你想當一個科技專家,將來改變某一個領域,同時抱得美人歸;你想當一個公職人員,將來主政一方。還有你想在一線城市打拼,成為國際範的商務精英,還是想去家鄉小城,擇一城終老,享受歲月靜好。你想奮鬥青春,還是四平八穩,你需要什麼樣的人生,你就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這是人生的大格局,大基調。

再次,選工作要遵循行業》企業》崗位和平臺》潛力》薪酬的總原則。那麼國內成功企業家都喜歡說,不是我牛,而是我趕上了時代大潮,趨勢來了,豬都會飛。縱觀這些首富們,有的是鋼鐵石油煤炭大亨,他們趕上了能源崛起的時代;有的房地產基建機械大亨,他們趕上了房地產黃金十年;有的投資股票大亨,他們趕上了投資二十年;有的是互聯網大亨,他們趕上了互聯網經濟時代風生水起。比如,十五年前學計算機的就是一個單位打雜的,現在學計算機的都是搶手的香餑餑。就連過去打雜的運維人員,隨著網絡安全的重要,在單位給員工裝裝防火牆軟件,也開始牛起來了。

一是選朝陽行業,選正在興起或者未來必然興起的行業,比如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新媒體、清潔能源等行業,搭上未來的風口,你的發展和收入也水漲船高。

二是選企業,有條件的要選那些發展潛力好的標杆型企業和追趕型企業,他們的薪酬策略是積極主動的,市場價格都在75分位以上,就是同樣的工作,你的收入超過市場上的75%的人。

三是選崗位,選企業裡的核心主業崗位。主業崗位,各種資源多,學習機會多,發展空間大。

在圍觀層面,你要按照平臺》潛力》起點薪酬的原則來選擇。一個好的平臺,能讓人學到很多東西。一個有潛力的工作,讓人賦予潛能,未來可以釋放。薪酬固然重要,但要服從前面的要素。起點薪酬不要害怕,你有能力了,所以的失去的都會加倍補償給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