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242年:槍枝泛濫,爲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7月4日,是美國獨立日。242年前,大陸會議在費城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美國從大英帝國獨立,所以獨立日也是美國的國慶日。

242年的歷史中,美國一直是進步和文明的象徵,吸引著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前去實現自己的“美國夢”。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美國治安事件在國內大規模曝光宣傳,很多人開始對去美國感到害怕:會被搶劫嗎?會被槍擊嗎?尤其是一些國內留學生在美遇害的新聞更是讓有心留學的人止步不前,很多人不禁會問,美國依然安全嗎?

去年章瑩穎事件和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後,美國是否安全,一直是國內朋友討論的熱點。作為一個曾經在美國被打劫過的人,我在這個問題上多少還算有點發言權。但我只有一個高考可能得零分的答案:這個問題沒法回答,或者用英語裡一種狡猾的說法叫:It depends。只有一件事基本可以肯定:對於大部分身在國內、從媒體報道中瞭解章瑩穎事件的讀者來說,美國沒有你們想象得那麼危險。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1991年來美國三十個大城市總體犯罪率和謀殺率都已下降一半

安全與否是比較而言的概念,對國內的讀者來說,最感興趣的大概是中國和美國的比較,特別是對於大部分留學生或準留學生的父母來說,這是個人命關天大是大非的問題,章瑩穎事件之後,一定有很多父母陷入了哈姆雷特式的“去,還是不去”這樣的糾結中。但大多數的比較只是具體個案疊加得出感官印象,比如這幾年章瑩穎、姚宇、呂令子、紀欣然等中國留學生接連在美國被害。

但中國其實也不缺類似素材,從馬加爵殺人案、復旦投毒案,到南大碎屍案、遭遇詐騙的大學生自殺案和很多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其存在的命案。這樣比下去完全可能沒完沒了卻比不出個所以然。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媒體報道的失衡也讓這種感官印象變得更加不準確,除了中國在罪案的媒體報道方面的特殊國情,中國留學生殞命美國這種悲劇本來就會受到中國媒體的重點關注,追蹤報道鋪天蓋地,給人帶來美國很亂很恐怖的印象。這種媒體效應帶來的感官誤差其實不是新鮮事,比如自9/11以來,美國人死於恐怖襲擊的機率低於被沒放穩的電視機砸死或被雷劈的機率;死於飛機失事的

機率遠遠小於死於車禍的機率,但大部分人的認知卻剛好相反。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不過,美國大城市的謀殺率近年的確呈增長勢頭,根據FBI在16年9月公佈的數字,2015年美國有15696人死於蓄意謀殺,謀殺率為4.88(以每十萬人計),比上一年增長了10.8%。但根據紐約大學Brennan司法研究中心去年四月發佈的報告,自1991年以來,美國三十個大城市總體犯罪率和謀殺率都已經下降了一半。謀殺率在2015到2016年間的上升主要原因是巴爾的摩、芝加哥和首府華盛頓三個城市某些地區的幫派火拼。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中國留學生兇案更多是熟人作案

在美國,涉及中國留學生的命案最近幾年來確實是呈增長的趨勢,但這與在美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長不無關係。2015-2016學年,留美中國學生人數達到近33萬,佔到全美留學生總人數的32%。在我來美國讀書的2000-2001學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萬和10%。隨著人數的增長,以前寂寂無聲幾乎透明的中國留學生群體開始在美國生活的各個層面上留下痕跡,在罪案方面,留學生不只更經常的承擔了受害人的角色,也更經常成為施暴人。

比如2009年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學生楊欣被斬首的案件中的兇手朱海洋是她的同學兼追求者,2014年的愛荷華州立大學學生邵童命案中兇手就是她的同學及男友李向南,2015年洛杉磯中國留學生被綁架凌虐的案件中幾名施暴人也都是中國留學生。事實上,這也完全符合美國罪案的普遍規律,至少對殺人案來說,美國司法部之前公佈的一份研究已經表明,80%的殺人案中兇手都是受害人生前就認識的熟人。熟人施暴其實也是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律,上述發生在美國的案件中並沒有任何因素決定它們只能發生在美國。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在美華裔學生參加華人兄弟會遭霸凌致死,此案件中有四名華裔學生被捕。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因為各國對犯罪門類定義的差別和各國人在報案與否方面的文化差異,國際罪案數字統計對專家來說也是個頭疼事。根據相對權威的聯合國毒品犯罪辦公室的近期數字,中國的謀殺率在2014年是0.74,這的確是個讓人相對放心的數字。

我並不是想說美國是個安全無虞的天堂,我想說的是安全問題沒必要成為讓不讓孩子來美國留學的決定性因素。統計數字顯示出的宏觀圖景跟輾轉在宏觀世界裡的個體生命往往南轅北轍,而年輕人遠離家鄉在外讀書危險係數總會大過呆在父母羽翼下的安樂窩裡,這一點在美國和在中國都是一樣的。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當然,對於初來乍到者,瞭解一些基本的防身之術還是有必要的,但這方面同樣也有很多誤區。比如最近國內關於美國安全問題的討論中很多人在強調“好區”和“壞區”的分別, “好區”和“壞區”的確有天壤之別,有些地方大白天的子彈橫飛並非誇張,但這樣的區本身華人就很少,服務、餐飲、娛樂全都幾近於無,中國留學生其實根本就很少有機會涉足。所以“別去壞區”的規勸就像在說糖甜鹽鹹一樣是句沒用的實話,況且國內流傳的“壞區名單”很多早就在貴族化的高度發展中過時了。再比如“看面相”,這方面的苦口婆心大多指向穿得吊兒郎當,走路前搖後襬的黑人。即使拋開政治正確問題,這條

秘笈也容易釀成大禍。章瑩穎案中的嫌犯,完全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條特徵。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章瑩穎案件”嫌疑人

記住一些安全鐵則,總體還是安全的

但是有一些鐵則在任何時候都得牢記,比如不是不可以向陌生人問路,但儘量不要向單身陌生男子問路;不是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但儘量不要上裡面只有一個陌生男子的車;在紐約等地鐵不要站在站臺邊緣;不要坐在只有一兩個人或全空的車廂;遇到打劫乖乖交錢不要反抗……

當然,任何鐵則都不是萬無一失,我剛來美國的時候謹遵前輩教誨,晚上一個人走路時都會時不時回頭確保沒人跟蹤。但有一天從一座高架橋下面走過,那是個冬天的傍晚,天已經擦黑,街上人煙稀少,四下裡唯一能看到的人走在我前面大概十來米左右。沒人可能從背後偷襲,這是件讓人放心的事,我正這樣想著,前面這位突然轉頭朝我走過來,沒等我明白怎麼回事,一把匕首就到了眼前。他說:“給我你的錢。”我說:“好的,錢包整個給你。”我取下斜挎在身上的錢包,順勢側身偷偷用手指搓出錢包夾層裡的銀行卡放在衣服口袋裡,然後把錢包交給他。

我是個窮學生,錢包裡只有二十多塊,他是個不良青少年,這點錢夠他買一小袋毒品過癮。我們倆就此別過,各走各的路去了,整個過程持續了最多三四分鐘,我完全沒有一點害怕的感覺,反而以為這次經歷讓我平淡的學生生活突然出現了傳奇色彩,四處跟朋友炫耀自己如何智鬥劫匪,保住了至關重要的銀行卡。當朋友們紛紛大驚失色,跟我描述了這件事可能發生的N種悲慘結局時,我才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大難不死。

建國242年:槍支氾濫,為何那麼多人還擠破頭皮要去美國?

▲瞭解防身之術很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