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iPhone口碑链是怎样产生的?

iPhone通过发布会让世界关注,小米从论坛起步培养发烧友到出货7000万台,他们的口碑链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一、口碑是什么?

“口碑”最早出自《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永州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刻碑为纪功颂德,故后以“口碑”喻指众人口头的颂扬。

《汉典》对口碑有三种解释:

1、指众人口头的赞颂;

2、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3、亦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在市场营销中,口碑指第一种:众人口头的赞颂。比如我们经常说:“京东卖家电质量好”,“淘宝啥都有”,“顺丰速度快”,“海底捞服务好”“褚橙的橙子好吃”“这是耐克,1000多块算便宜的了”这些都属于口碑。

所有品牌都知道,口碑很重要,但口碑却像个幽灵一样,难以捉摸。有时候客户表面说这衣服不错,但一出店门就在骂:这个破料子还卖这么贵,这款式太老气了。如何塑造品牌口碑,得先解构“口碑包含什么?”

二、口碑的五大要素

大撕认为,必须包含以下五大要素,才能称之为口碑。

小米和iPhone口碑链是怎样产生的?

1、好评。

口碑没有好口碑,坏口碑之分。口碑的本意就是好评。自古以来,人们只把好、正确、伟大、光荣事迹刻成石碑,流传后代。没听说把脏话,污言秽语刻成碑。

2、独特。

光好评还不够,还必须独特。在市场调研中经常发现,消费者会给行业前10大品牌中的第4-10名都给几乎相同的评分。比如:给“三通一达”打分,服务都是6.8分,都算好评。但这并不是口碑,口碑必须独特。只有获得9.8分的顺丰才算真正具有用户口碑。

3、重复提及。

如果顺丰只获得一次9.8分,这也不算口碑,可能是一次服务的意外评分。口碑必须是消费者对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多次提及。重复提及,可以看做是口碑的制造过程。比如,你到优衣库卖了件衣服,穿着很舒服,你见人就说,在公司和同事说,在家和你妈说,还要发朋友圈告知所有人。一条内容,是否有被重复提及的价值,是口碑与好评的本质区别。好评可能是偶发性行为,而口碑,必须是多发性行为。

4、主动推荐。

重复提及,可能是由于某些营销因素驱动的,比如转发一次截图,领2元红包。通过营销手段获得的推荐,属于假口碑。

5、真实。

真实是口碑的基础条件。淘宝和京东都可以通过刷单形式制造大量虚假评论。即便有3000条评论,也不代表这个产品口碑好。消费者都明白,前三页的口碑都有可能是刷出来的。而大量虚假评论滥竽充数后,反而增加了购买决策的难度。

许多营销大师写的《口碑营销》书籍,谈的都是如何制造假口碑,在追求短期利益时假口碑的确能提到一定作用。陈大撕要谈的是如何塑造真口碑。

三、小米是怎样通过口碑营销成功的?

1、积累好评

最初小米不是手机,更不是零售平台,而是MIUI系统。最初雷军发现,安卓系统在用户体验上,很差,不管是三星还是HTC,都做得很丑,很难用。MIUI的问世,开始关注中国人的用户习惯。比如工作日闹钟,闹钟在节假日会自动关闭,这个对起床癌来说,是天大的福利。类似这样的优化,数不胜数:

小米和iPhone口碑链是怎样产生的?

从2010年推出到2013年时,小米手机硬件依然很差,但MIUI的口碑,起到火箭般的引擎作用,拉动小米口碑快速飙升。不少手机党,开始将三星刷成MIUI系统。陈大撕还曾把三星刷成了砖头,也不在惜。从月更新,到周更新,小米通过论坛形式,收集用户意见,不断升级优化,疯狂时期甚至做到日更新(昨天提的意见,第二天就升级了)。正是这种疯狂的精神感召,成就了那句疯狂的广告语“小米,为发烧而生”。

2、独特性引爆口碑。

屌丝也爱美。经典营销认为,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时,人们开始为审美买单。60后、70后买商品基本不考虑审美,只考虑实用和价格。但是,到了80后、90后颜值成为,比实用更重要的因素,跟收入是否超过一万美元没啥太大关系。

塞班、黑莓系统也可以做到很人性化的功能体验,但是他们统统长得丑。iPhone拉升了全世界人民的审美,而小米拯救了屌丝人群的审美。1000元也能买到很漂亮的手机,这是小米的独特性口碑。美好的物品,看起来更值钱。同样是路由器,华为买89,小米买99。你会买哪个?

小米和iPhone口碑链是怎样产生的?

3、重复提及。

口碑在哪里发生?不在售前,也不在售中,也不在售后。口碑在每一次,重复提及中产生。小米深谙此道。虽然每次发布会长达1-2个小时,但是,雷军并不会把所有的产品优点都一口气告诉你。相反,雷军做的是有节制的宣传。抛出一些核心亮点后,小米把一些细节,留给用户自己去发现。

4、主动推荐。

大撕身边有好几位小米脑残粉。每当小米出新品,不论是手环、电视机、扫地机、箱包、AI音响,他们都会向我推荐

“这一次小米真的值得买的”

“1999买这么大的电视机,可以的”

而每当他们推荐的时候,也加深了我对小米的信赖,还跑店里去体验。

5、真实。

雷军给米粉的是货真价实,高评价比的产品。而小米收获的也是符合其定位的真实评价。米粉也很清楚,小米不是高端机,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他们热爱小米是因为小米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满足感。相比果粉的高端大气好装逼,米粉更多的是小而真实的满足感。小米mix1发布前,内部讨论一致认为可以定价9999元(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而雷军坚持只能买3999。雷军说在克制自己赚钱的贪婪性,小米应该只卖符合他价值感的手机,而不是最求品牌溢价能力。

扯了这么多,以上都是对口碑的解释,以及营销中谈的口碑包含的几个要素。这些是陈大撕长期观察,思考的一点点总结。

四、怎样才能产生口碑?

只要做到一个句话: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或服务。

广告是在消费者心里的一个产品投射。大部分时候,消费者买到的化妆品、电视机、手机、衣服都没有广告里的好。

当广告过分夸张,超越产品实际体验时——产生差评。

当产品体验,超出广告呈现时——产生口碑。

聪明的老板,会在广告宣传中克制产品优点。比如优衣库。

小米和iPhone口碑链是怎样产生的?

在海报中,很少阐述产品卖点,也不会罗列一堆材料、工艺、款型……简单克制的广告看似没讲什么,消费者试穿后,会自己发现许多优点。比如优衣库的裤子右口袋有专设的硬币口袋。比如,衣服的轻薄、舒适。这些体验带给了消费超出预期的惊喜——而惊喜会和好朋友分享——产生口碑。

再比如iPhone,尽管发布会详细讲述了许多功能,但是,苹果依然保留了许多隐藏的优点,让消费者去发现。比如:抬头显——锁屏情况下,不用按键,抬手一看,屏幕自动亮屏。许多安卓用户对苹果抬头显惊讶不已,并表示“苹果就是苹果,不用按自己能亮”。口碑往往产生在1%的细节体验上,而不是99%的主打功能。

没有人夸海底捞的火锅多好吃,而是夸海底捞的服务非常棒。海底捞的口碑来自超出预期的服务。

没有人夸三只松鼠的坚果有多好,而是三只松鼠品牌体验好。

从你进店铺,客户和你聊天的萌趣幽默,到你收到发货短信“主人你的包裹正在路上向你飞来”,到你收到包裹,打开纸箱,看到一张明信片,一段暖心的文案,一包贴心的吃坚果必备纸巾,垃圾袋,夹子……在这些1%的附加值上,消费者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满足,于是口口相传,让三只松鼠成为现象级网红品牌。

以手机为例,所有品牌都能做到打电话、发短信、下载APP、拍照、上网、玩游戏功能,消费者只会对此打50分。世界上不需要多一台50分的手机,而如果你将拍照做到2000万柔光变焦双摄,消费者会打90分,排队购买。

这就是口碑的魅力,99%的基础体验产生1%的口碑;1%超出预期的体验,产生99%的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